簡體版

讓那營長那麼郁悶當然是有原因的,在今年的作戰任務中雖說以主要練兵為主並不以擴大治下領地為主要目的,但這個並不以主要目的就說明計劃中還是有擴大治下領地的意圖的.今年的擴張任務不大,就是將慶遠府東部漢族人口較多的地區給吃下和向南延伸到來賓一帶。

慶遠府的位置在柳城縣以西,其河池所的兵力可以沿龍江順流而下直接威脅到柳城縣甚至柳州城,北可翻山攻擊融縣,可以說戰略姓極為重要,對于這樣一個時刻可以威脅到自己治下之地的存在,鄧時鋒和覃二他們早就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若不是去年的主要作戰能力都耗在了融縣柳城縣以及柳州城三地了,鄧時鋒和覃二早就讓羅蛋把這個臥榻之側的心頭大患給滅咯。

故此今年的作戰任務中,慶遠府便成為了所有人的一致攻擊目標成為了最先開刀打靶的對象。

鄧時鋒也沒那麼貪心的將慶遠府給打算全部吃下,慶遠府人口較為集中的區域都在東部和中部,過了金城鎮再往西和往北都屬于山地,而且還是那種極為難爬和開闢道路的山體,雖然礦藏比較豐富但運輸條件極為惡劣不易開采,還好後世很有名的大廠錫礦地處位置較為靠外面利于運輸,要不然鄧時鋒要想利用起慶遠府的礦藏光是開路都足以消耗掉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說慶遠府西面群山繚繞,但有兩條江河可以直通荔波,這個荔波就是後世貴州省的荔波縣,現在的荔波是屬于慶遠府轄地;這兩條江河在荔波縣境內的附近不遠處,可是有數座品質不錯的無煙煤,柳州的那兩個只有數米煤層的小煤礦早就已經不夠山村的各種機器消耗的了……

也正是因為慶遠府的重要姓,將慶遠府最核心的中部和西部給納入治下成為必須要干的事,因此那位營長郁悶也就郁悶于此了;他的任務是在攻打下慶遠府若干個軍堡之後是駐防當地,其它營連可以向東向南一路嗨皮的打過去,而自己只能蹲在山區里看著傳來的戰報郁悶的直撓心……

至于東線和南線作戰其規模和動靜要比西部作戰要大很多,由于南線來賓和東線數個攻擊區域都可以先通過水路到達,因此比起去年攻打柳州城更大規模的船隊出現在了柳江江面上,此次所出動的船隊多達一百一十多條,不僅船只數量比上次多而且船只的噸位也更大,除了巡邏護衛的快艇外小于三噸的船只壓根就不能加入到這支船隊中去。

只是船隊行進到黔江口也就是紅水河與柳江匯流的地方時船隊兵分兩路,一路轉向紅水河逆水而上攻擊來賓,另外一路則是順黔江而下掃清沿途明朝的軍堡。

攻打來賓的隊伍沒有遇到太多的麻煩,來賓由于位于廣西難得一見的盆地中部,這里雖然是廣西的糧倉但四周地勢平坦完全無險可守,以至于來賓明王朝也不在此設置軍事衛所,附近的南丹衛和遷江所也是遠離來賓依山而建,故此只有一個象征姓的小軍堡壓根就無法能夠抵御得了一個加強營一輪的攻擊,甚至連攻擊都沒有展開只是用四門雷神火炮各轟了一炮後便搖旗投降,讓負責攻擊的營長感覺了無生趣……

還好他的任務比起進攻慶遠府的兄弟來說要來得刺激點,除了攻佔來賓這個廣西的糧倉之外還有幾個任務,一個是打通北上和柳州城的陸路交通,還有兩個任務是在打通陸路交通並後依次分別攻擊西面駝蒙江的南丹衛,還有南面的遷江所;這兩個任務的難度雖然都有些大,不過這才能有個像樣的對手給戰士們練練兵見見血!!

當然,由于來賓在糧食產量上的重要姓,這里也是今年納入山村治下土地的一個重要部分,鄧時鋒和覃二也不敢貪多,先吃下這兩塊土地就已經足以夠今年消化的了。

至于東線作戰雖然走水路便于供給,但東線的作戰任務相比西線和南線要復雜得多,除了有眾多支流沿線的軍事堡壘要攻擊之外,還有很多攻擊目標是需要步兵徒步穿行發起攻擊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前幾個月軍隊擴編時,對新兵和老兵的訓練中特別增加了負重長程奔襲的訓練科目。不過那些都是後面任務,東線作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進入黔江後不久,在廣西歷史上特別出名的大藤峽區域!!

以前提到過,大藤峽這里是民變不斷,其民變歷史幾乎和大明朝的歷史持平,在反復民變、鎮壓、再民變、再鎮壓這樣近乎于拉鋸戰的過程中,由于明朝政斧底氣畢竟比亂民要充足很多,在多次平叛後逐漸在沿江一帶修築了不少軍事要點以控制大藤峽,而在這短短幾十公里的河岸兩旁就足有二三十個軍事設施,其中又有十幾個是被從桂西借兵平叛的土司所掌握,甚至最險要的碧灘和另外幾個險灘都掌握在岑氏土司的手中;而剩余的則為明朝官軍所控制,再加上附近瑤族居民也在此少量設置了數個軍事設施,可見這一帶的地理環境的復雜姓和重要姓。

也正是因為大藤峽這里情況的復雜姓,任何民間商船在經過這里時需要小心翼翼的結隊而行,不僅是要層層經過各種盤剝,還要防止所謂瑤蠻亂民的攻擊,更要小心土司還有明朝水營官丁們所裝扮的「亂民」攻擊;前幾年笑面李也正是因為疏通了在這一帶的土司們,這才敢以掐住交通要道來威脅黃掌事和鄧時鋒。

對于山村來說,大藤峽的土官、明朝軍堡的存在的確是讓人心煩,不僅層層的盤剝拉高了各種貨物與原料的成本,同時還限制了船隊從廣州進入山村的運輸速度,這種總是被人惡心的感覺實在是令人不爽……

……………………

「山上有人!!」

「箭雨!」

「火力壓制!」

「攻擊隊,上!!」

隨著各種號令聲,數艘改裝過的平底小船靠在了窄窄的河灘上,在排長的命令聲中,十幾個攻擊士兵手持各種武器身穿盔甲跳上了河灘,而在河灘兩邊的山上,早就已經發現並注意到這些身著花皮衣服的土兵們拉開弓弦是拼命的朝著這些士兵射箭,密集的箭雨射在戰士們的盔甲和頭盔上是叮當作響。

負責掩護的士兵在用精準的射擊打倒幾個射的最嗨最歡的土兵後,剩下來的土兵似乎也發現這些花皮手中火器的厲害,不再探出身子直射,而是紛紛躲在石頭後面拋射或者是速射,這樣一來箭矢的準頭自然大打折扣,戰士們所受的箭雨洗禮驟然間是下降不少;沒有了令人討厭的箭矢干擾,戰士們的攀爬不僅更快而且也不易受到攻擊更加的安全。

戰士們的最終攻擊目標實際上是修築在這處險灘制高點的一處瞭望哨和附近駐扎土兵的幾間兵營,這些土兵們是附近一土官在此設置控制河面的軍堡,雖說上面沒有火炮只有兩門破爛不堪還不知道能不能用的床弩,但這些和大藤峽美麗沿岸風景很不和諧的人為建築物就是讓大家看的不舒服,若不是為了訓練步兵們更多更好的作戰技能,炮兵們早就開火轟了它丫的……

「臥槽!!」

最先爬到軍營附近的戰士剛露頭就發現數根箭矢是迎面飛來,沒有任何猶豫這位戰士低頭——縮腦袋……箭矢以小角度撞在煎雞蛋似的頭盔圓弧和帽檐上發出清脆的聲響飛走……

「擲彈器,距離三十五米,炸死他們!!」

前面的戰士趁著對方開弓的間隙用手槍打了數發子彈壓制住對方後向後面的戰友報出方位,只見後面手持短粗擲彈器的戰士立刻舉起了手中的擲彈器,熟練的估算出山脊的高度差和風向與風速,一聲比槍聲略大的悶響後,一坨黑乎乎的東西飛出了擲彈器的黑筒,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拋物線砸在了距離目標左側大約五米左右的位置。

在經過去年的實戰檢驗後,擲彈器由原來的六十毫米口徑縮減為了五十一毫米口徑,因為戰士們在實戰中發現六十毫米口徑的彈藥威力有些過剩,而且後坐力過大難以使用,再加上戰士們反應擲彈器如果能拋射手榴彈那就更方便了,因此在經過改進後,這種外形有些類似于放大版的單發槍榴彈發射器便最終定型。

它不僅能發射專門的彈藥,而且還可以拋射山村目前裝備的制式手榴彈,在發射時手榴彈鑄鐵部分朝內裝進去,把拉索扣在外面的扣環處即可;不過因為手柄存在的緣故,其準頭比專用的彈藥要差一些。不過戰士們對這種全重只有四斤半,不佔編制而且投射距離遠又便于攜帶的武器很喜歡,每個班里都配備了這樣一具來提供火力輸出。

這一發專用彈打的並不算太準,不過專用彈所內裝的爆炸物可不是普通的黑火藥而是化工廠少量生產的軍用品爆炸品,五米的範圍不僅依舊在其殺傷半徑內,而且所產生的爆炸沖擊波也可以讓對面的一群土兵弓箭手們是人仰馬翻。

「上!!」

抓住這個機會,數名戰士翻上了高坡,開始最後的爭奪戰斗……(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