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曰子時間總是過的很快,不知不覺中,時間已經走過了三月,北面松錦大戰已經開始進入到收官階段,通過柳州城透出來的戰報,清軍比歷史上發起決戰總攻的時間晚發動了五天,但戰斗結果還是基本一樣.總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被殺,洪承疇、祖大樂兵敗被俘至沈陽,三月中,祖大壽率部獻城歸降,清軍佔領錦州。自此,松錦大戰決戰第一階段結束,大明在損失大量兵馬的同時失去了數處戰略要地,僅剩杏山、松山等地固守,不過按歷史資料,到了四月份,繼續作戰的清軍將使用紅衣大炮轟開後面的幾個城池,而守軍也將戰死的戰死投降的投降,最終還是以明朝失敗而宣告結束……
鄧時鋒當然知道歷史的進程,可其他人不知道啊,特別是目前在山村內常駐作為兩方聯絡人的鐘書清更是經常長吁短嘆的,時不時跑到教育中心找鄧時鋒或者是服務社找覃二,希望早點發出第二批步槍和彈藥,甚至還希望鄧時鋒他們能銷售火炮給大明作戰。
上次雙方達成協議銷售五千支夏式步槍和三十萬發彈藥,不過這些槍支彈藥除了三十萬發底火是先走水路秘密運上北方,槍支和彈藥是分兩次交付的,第一次交易三千支步槍和十五萬發彈藥,而剩下的彈藥和槍支則是在尾款和其它物資到達之後才交付……
只是讓鐘書清無奈的是鄧時鋒和覃二總是以不見兔子不撒鷹或者是還在生產的理由搪塞掉,對于鄧時鋒和覃二的借口鐘書清是無奈的,雖然他並不懂得生產一支步槍需要多久,可明朝第二批銀款和物資遲遲不到位也足以讓他閉嘴。
即便是有心以救國危亡這樣的大義來說動二人,可覃二雖然心頭有國家但卻不是你大明的,鄧時鋒即便有心將剩余的彈藥和槍支直接送給大明……但以他對大明的了解,你就是送一萬甚至十萬支新式步槍也沒用!!三國有扶不起的阿斗,而大明則是從內到外的早就已經爛透了,先進的武器也無法能夠挽救大明的氣數……
而且別看夏式步槍領先了這個時代兩百多年,一支兩支在戰場上改變不了什麼戰局,而組成集群槍械作戰也不是像培養一、兩個射手那樣的簡單,那是需要對整體隊伍的嚴格訓練和對戰術思想的改變,若明朝的那些文官武將們還只是將其作為一個可以快速發射的火槍……不僅作戰效能要大打折扣,更有可能會被目前極為善于學習的清兵們抓住漏洞予以擊敗!!
因此鄧時鋒所關注的,並不是松錦大戰的結果,而是明朝軍隊在獲得這些夏式步槍後會如何使用,還是像以前那樣放到神機營里做三段擊,還是僅僅拿來守城被對方火炮死死壓制毫無作為,甚至是連人帶槍的直接向清軍投降……
這三條中鄧時鋒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第三種結果,雖然自己並沒有多少損失,可這批武器沒有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威力多消耗清軍的實力那就太失敗了,而且成建制的完整投降也意味著今後自己的部隊很有可能會正面遇見裝備夏式步槍的八旗兵,這可不是個什麼好消息……
當然,事情還是需要分兩面看的,如果明朝軍官在沒有經過實戰考驗的情況下就成建制的投降,那麼他們對夏式步槍的概念也就終結于一種可能快速射擊的步槍上了,沒有經過實戰磨礪和改變戰術用法以及嚴格的訓練,你就是給他們全部都是能突突的自動步槍他們也無法能夠真正發揮出自動步槍的最大戰斗力……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關于這些夏式步槍的消息如同泥牛入海一樣毫無任何音訊的回饋,甚至連裝備去哪了都不知道,唯獨的消息就是首批秘密運往北方的三十萬發底火安全到港後分兩處存放,在首批槍支彈藥交付後第十一天,第一批底火也很快被一群官軍給「找到」,從附近埋伏的情報人員觀察,這些明朝官軍所攜帶的正是夏式步槍;只是由于光線和角度問題無法能夠更仔細的觀察,無法能夠從士兵的精神面貌以及其它細節獲得更多的信息……
原本鄧時鋒還打算通過鐘書清來關注這些武器的去向,可鐘書清官微言輕,說句不好听的話他被派來這別看升了一級,可大明朝派其過來那就是屬于隨時可以拋棄的棄子,對于一顆棄子,你會重視嗎?
無奈之下,鄧時鋒也只能被動的等待北方傳來的消息,自己繼續做好各種發展,以準備接下來自己的新一輪擴軍和擴張。
由于受和大明朝的交易影響,夏改式步槍的換裝由于物資的交易到位得以提前進行,原先預期明年才進行的換裝被提前到了今年。
夏改式步槍的生產由于延承于夏式步槍,其生產並沒有遇到太多的困難,特別是槍管部分只需要對槍膛做一些改動,其機匣變動部分並不大,因此在很早之前夏改式步槍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儲備量,和之前提到過的那樣,限制夏改式步槍大量列裝的主要原因不是槍械的生產,而是彈藥的產能限制。
由于去年幾台驗證型蒸汽機的誕生,一直困擾工廠機械化生產的動力問題出現了突破姓的進展,在經過幾個月的試用,這幾台驗證型蒸汽機都經受住了嚴格的考驗,不管是鍋爐的安全姓還是閥門、壓力表、活塞、活塞環、曲軸等等關鍵設備的使用小時數都初步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由鄧時鋒和老孫頭還有其它幾位學生組成的驗收組的嚴格檢查後,大家終于滿意的在驗收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在工業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蒸汽機——終于改變了它出現的時間和地點,正式進入了山村的工業發展史書中。
而這款被命名為泰山牌往復蒸汽機的正式投產首先便運用到了中、大型沖壓機的動力提供上,早就按設計功率而配套生產出來的各種大中型沖壓機在蒸汽機的推動下開始發出陣陣轟鳴聲,一塊塊已經預制成型的銅料、鐵料迅速的通過機械傳動送入各種沖壓機內,子彈殼、盔甲的弧形鐵皮、像煎雞蛋造型似的頭盔,封裝子彈的鐵皮盒、目前僅供軍隊使用的各種鍍鋅鐵皮罐頭盒;甚至在後世要在十九世紀中葉才出現的蒸汽殺菌都因為蒸汽機的出現以及周邊配件的成熟而開始出現……
簽字當天,作為技術主負責人的覃乙是最後一個用顫抖的手在研究人員名單上簽字的,而當鄧時鋒宣布這款被命名為泰山牌往復式蒸汽機的正式通過驗收,所有主創研究人員都是泣不成聲,為了研究出蒸汽機,這個研究組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題,經歷了多少次的失敗和挫折,光是試驗用的數據報告和試制的各種零件、成品圖紙壘摞起來就足有一人高……
工業的發展是頂尖技術和基礎技術相輔相成而推進的,將近四年前鄧時鋒剛開始成立蒸汽機研究組時,那時候的學生們對這個劃時代的東西只有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而且山村里也沒有能力生產出惡劣工作環境下的壓力表、閥門、活塞環、曲軸等等這些零件;而在經過這些年的研究,將一個一個橫亙在研究道路上的攔路虎給拿下後,不僅蒸汽機像成熟的果實一樣自然瓜熟蒂落,而且對于這些零件的研究生產也拖動了諸如鐘表、合金材料以及電鍍等各種新技術新產品的誕生……
對于蒸汽機的研究,鄧時鋒在里面起到的作用並不大,他明白即便自己再怎麼心急也不能急于求成,往復式蒸汽機作為一款最成熟的蒸汽機,鄧時鋒只用將其結構和原理告訴學生們,而材料的選用、加工以及各種零件的研究生產是一道硬門檻,這道門檻鄧時鋒也沒有什麼外掛可用,必須要通過山村的整體技術實力和生產水平相掛鉤,即便是能從山洞里弄來替代的零件也絕對不能放在蒸汽機上使用,他心中的要求是完全自主生產出來的產品;因為不僅蒸汽機要生產出來,還要保證有能有實力生產替換的零件以保證這些蒸汽機能持續的生產和使用。
同時這不僅是對整個山村工業技術能力的一次大考驗,更是通過這些研究來提高整體從業研究人員、工人技術水平的一個試金石,一個蒸汽機的項目不僅推進了山村整體工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和各種新技術新產品的出現,但更重要的,是涉及各個生產部門上千人的參與研究;可以說,通過這近四年蒸汽機的研究過程,山村更大的收獲是培養了一批經驗豐富、信心越來越足的研究人員和高級技術工人!!
當時間從四月又跨過五月時,當北方松錦戰役徹底以大明朝失敗而告終時,山村的工業發展也隨著第二批蒸汽機的交付使用進入到了一個新時期,這個時期的開始,揭開了今後歷史學者們口中工業時代的開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