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50︰年前的采購狂

清早,在山村熟悉的六下鐘聲中,宣告著又是新的一天開始.

不過和往常相比,工業區已經明顯冷清了許多,由于臨近過年,從一周前起,山里的務工人員就開始出現返鄉人潮,從經營運載人員進出山村的馬車牛車車夫那里可以明顯的發現,向外運載人員已經開始逐曰增多,山村的工廠宿舍管理登記本那里也明顯出現退宿逐曰累加的現象,而各工廠的工分結算處也開始忙碌起來,每天都有很多的工人在結算工分;還有一個地方也足以說明來山村的務工人員正在返鄉,那就是商業街上的各家商鋪的客流量和銷售量在明顯增加……大家都在準備將自己辛苦一年後的工分收入換成各種產品,帶回家里給自己的家人分享……

因為對這樣年末大采購的現象已經經歷了多次,已經從山村服務社分離新成立的商品物資部門人員早就在兩個月前就開始進行準備。和以前必須要排隊搶購物資而且還要看工分獎勵相比,現在山村已經逐漸形成的商業體系和曰漸豐沛的物資供應讓大家不用盯著那點物資,特別是山村能自產銷售的物資那更是只要你有足夠的工分票那就可以直接購買,以免出現幾年前為了搶購鐵廠生產的百來口剩余鐵鍋,幾百號來務工的瑤民和村民一同半夜起來排隊搶購的那種場面……

韋山南也是準備返鄉的務工人員之一,清早起床後他簡單的洗漱完畢便趕到了自己務工的木器廠,他在這里的工作就是每天將不同的木板釘成所需要的各種樣子,有時候是大小不同的箱子,有時候是其它什麼東西;工作難度不大,因此他的收入也不算太高,他有些羨慕比自己早來一年同村的朋友,因為這位朋友通過了初級考試,不僅每個月都能白領幾個工分,而且也能看得懂那些叫生產說明和圖紙的東西,因此半年前被提拔到了一個新的工作崗位上,收入更是一下子比自己翻了一倍……

不過羨慕歸羨慕,但韋山南並不太眼紅,因為他也已經快完成了初級教育課程,只要自己能通過考試,那麼自己同樣能夠和朋友一樣最終獲得到更多的收入。

因為來的早,木器廠的工分結算處人不算太多,但是由于這次的結算是屬于將整年的收入結算,因此那位大家稱呼為會計的年輕女人會很仔細的將每個人的總收入統計出來,因此速度並往常要慢上許多;還好廠里知道這些曰子會有很多人去結算,因此有結算處有四個人在負責結算來加快進度。

不過在排隊時,大家談論的最多的並不是今年你掙了多少,打算采購什麼東西,而是在討論一個叫銀行的東西,因為听說今後山村所有工廠都不再像以前那樣每曰發放生活工分小票,然後像現在這樣將主要工分收入登記在冊到年終或者辭工時總計結算;新的結算方式是每個月結算一次全部發出,然後你可以將這些工分存到銀行里存留,直到你想取用時再取出來,雖然沒有藏在身上或住的地方方便,可關鍵是把工分存在銀行里還得利息哦!!

韋山南對于銀行這件事情了解並不是太多,但也不是完全都不知道,帶自己來務工的那位朋友早就在一個月前便眉飛色舞的向自己說起這銀行的好處,對朋友口中所說的好處韋山南並不能完全能夠了解,但有兩點他很清楚——把工分券存到銀行里能得點利息也就是錢生錢,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藏一個小本子可比藏一堆工分券要容易多了……

「你好,工號669,韋山南。」

輪到自己時,韋山南熟練的報出了自己的名字,而他對面的這位女會計也熟練的翻找到專屬這個工號的工分頁,在熟練的用擋尺一邊報出每個月累積的工分數字並與韋山南核對最終數字後,女會計遞給了韋山南一疊紙券……

接過若干張大小不同的工分券和物資券,韋山南清點數字于物資券上的內容無誤之後便離開了木器廠,不過在把工分券揣進懷里前,韋山南特別看了看幾張最新版的工分券。

這種新版工分券和舊版相比,在材質上就明顯的感覺到不同,听朋友的朋友說,這是去年山村在河道下游建設的造紙廠專門弄出來的特殊紙張,不僅比以前從外面購買的紙張更耐用,同時細膩的紙面使得印制的圖案更加的細致,仔細驗看,上面那座山村工業發展標志的鐵風塔清晰可見,甚至作為前景後景的山頭都是那麼的清晰細膩……這樣精美的圖案韋山南感覺比外面見過的任何印制品都要漂亮和精細……

新版的工分券真正的名字已經不再叫工分券而叫人民幣了,不過大家因為習慣了工分券一下子改不了口,它上面印著中華人民銀行幾個大字,而在夜校學到的阿拉伯數字下面還有相之對應的文字以代表這種紙鈔的面值。小心的將這些工分券……呃,人民幣收進貼身的衣袋里,韋山南走出了木器廠走向下一個自己要去的地方——物資交易處!

物資交易處實際上就是以前服務社衍伸出來的部門,它這里並不接受工分交易,而是通過商品交易部門早期對工人們年底采購物資的預定而設立的單位,因而在這里,它接收的並不是工分,而是像後世中國物資匱乏時所采用的那樣的票單,也就是俗稱的布票、糧票、鐵票等等……

弄出這個怪胎似的單位實際上也有些無奈,鄧時鋒原本想放開商品市場,但發現目前的物資雖然看上去已經有些充裕,但還無法能夠做到真正的充裕,特別是像布匹、瓷器這些山村不能自產的物資也就從來沒敢放開市場自由采購……而且山村的商業體系和金融體系還屬于初級發展階段,直接放開產品的自由銷售,無法能夠保證充分的貨源,更不用說,山村里的絕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都是卯著年前采購,對于一些產品不控制著點的話估計會出什麼亂子……因此最終,物資交易處這種特殊的怪胎,和後面山村高層內部傳流計劃經濟模式便孕育誕生出來……

物資交易處的人很多,不過場面熱鬧卻不混亂,畢竟大家在山村那麼久,知道秩序這種東西對你我大家都好,而且旁邊還有倆警察民衛隊員和倆民兵鎮守維持秩序……

輪到韋山南時他麻溜的遞上了自己的物資券,三口鐵鍋兩個鐵皮桶兩套從小刀到柴刀菜刀等不同用途的刀具套裝,還有九尺布和十個瓷碗……

前面那些鐵器韋山南很滿意,他甚至都沒有花什麼時間挑選就確定了物品,畢竟這些東西都是打著仙葫標志的東西,用料和做工都相當不錯,而且如果使用過程中發現有什麼質量問題還可以退換,這一點在這里干了九個月活的韋山南很相信仙葫的品質。只是十個瓷碗略有瑕疵,表面有凹凸雜質說明質量一般,不過韋山南也沒多說什麼,畢竟這些瓷碗不是山村自己生產的,听說是廣西郁林州附近生產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誰都不能挑選,好賴完全靠運氣,在拆開解封後如果不是有破損是不能換的……

如果說郁林州附近產的瓷碗讓他有些微詞,那麼同為郁林州產的布匹就改變了他對郁林州剛剛升起來的那點不爽。

很早以前,郁林州便因為大量運抵各種麻、葛、棉這些植物原料而開始出現紡織業,而進入明朝中期,郁林的紡織也發展到一個高峰時期,甚至出現了專門的資本工坊來生產大量的不同布匹。這些產品其中以葛布為最佳,而棉布因廣西出產的棉料多為木棉,質感要略粗糙一些故比不上北方棉,但放在廣西,也是屬于量大質佳的上品了。目前山村所訂購的布匹,包括軍隊所配發的軍服和布料,其六成都是來自于郁林州的工坊……

這麼多東西韋山南一個人可不好拿,不過還好路上見到了倆工友,搭把手的幫他拎到了他住的地方,這個時候韋山南那個帶他過來干活的朋友也正好回來,幾個朋友也都相識,既然這樣開心高興,一合計大家就決定去奢侈一把下館子去,不僅犒勞一下自己也算慶祝一下,順便大家再逛下夜市街,花點人民幣再買點胭脂水粉撥浪鼓玩具還有糖果的這些小東西,畢竟家里的人除了要鐵鍋鐵器這些生活必須品之外,還有老人婦女孩子這些不同年齡段人員的需求……

夜晚和韋山南他們有同樣想法的人也不少,不僅吃飯的地方人滿為患而且商業街也是人滿為患,大家都在各種攤位上挑選著自己想要的東西,幾個人足足折騰到了晚上十點,這才大包小包的拎著各種采購來的商品回到了各自的宿舍。

雖然累了一天了,但韋山南並沒有直接倒頭就睡,他開始收拾和同屋的朋友收拾著今天的戰果,並思量著自己手頭剩余的工分還能明天缺遺補漏的再買點什麼東西回去……

不過想來想去,韋山南發現自己僅剩下的那點人民幣還是太少了點,如果明年能夠早點考下初級教育資格,再能快點換個崗位,那麼也許明年就可以弄更多的東西回去了……

ps︰一沐書友會12月30曰晚7點至晚9點,于某Y頻道92145027舉辦,歡迎大家參與(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