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新列裝的盔甲頭盔讓軍隊的將士們有了更強的防護能力,山村的軍隊這幾年打了不少仗,但大多都是有心打無心,有準備打無準備的速攻突擊之戰,而且領先這個時代兩百年的優質火器和作戰對方對火器的不了解往往在快速三連擊之後便死傷慘重造成士氣崩潰,即便是面對數量較多防御體系較為完善的對手,一陣大炮轟過去也就基本能把對方不是轟殘就是轟死,用羅蛋的說法——就沒踫上幾個能硬挺的對手!
不過也不是沒有打過遭遇戰和硬仗,特別是那次岔堡之戰更是傷亡慘重給當時感覺天下無敵的每個人來了個迎頭棒喝,經過那次作戰的士兵很多現在都在經過鍛煉和學習後升任成為了班長甚至副排長、排長一職,當年的教訓讓他們在為自己能在山村這樣的軍隊當兵的同時也時刻警醒著不能忽視任何一個對手.
通過這些年的實戰,大家發現歷次戰斗中主要的傷亡多數是來自于三大塊︰正面作戰時的箭矢,搜索近戰時的偷襲,以及自身配合不當的誤傷。
箭矢這東西且不說目前明軍還有北方善于騎射的各對手資料,弓箭這玩意自打冷兵器戰爭出現以來就是遠距離攻擊姓武力,即便部隊現在裝備的夏式步槍已經能做到三百米外的有效射程,用銅質彈殼的夏改式步槍可做到四百米的破甲有效射程,但中國的地形可不全部都是平原啊……南方的山地還有北方的丘陵地區,甚至就目前廣西的地形環境就已經注定了很多戰斗都是不得不壓縮己方的有效間隔距離展開的戰斗,對方的箭矢同樣能對戰士們造成很大的威脅。
而進攻與城市搜索時的作戰中,偷襲或者短距離突襲讓火器優勢降至了最低點,在歷次戰斗中,很大一部分的傷亡都是來自于這一塊,即便是再小心再完美的配合隊形,也無法能夠絕對避免什麼意外的發生,特別是城市街道搜索戰中,你無法能夠確定建築物和被炮火轟擊後的殘骸下面是否就隱藏著偷襲的敵人……而且這年頭很多房子都是土胚房,別說炮彈手榴彈了,一排子彈打過去掉下來的的土灰就能讓底下隱藏的敵人覆蓋上一層最好的偽裝色……
通過對歷次戰斗中這一部分所造成的傷亡情況分析,大家發現這一部分傷亡的主要凶器有兩種,一種是短刀,另一種是匕首或者槍頭什麼的尖銳刺體,畢竟偷襲者潛身躲藏不可能有足夠的空間給他拿桿長槍或者是重錘什麼的,既然是要偷襲那麼武器肯定要短小,而傷害手法也多是刺傷和劃傷還有少量砍傷。
因此山村配給士兵們的盔甲主要就是防御制式戰刀的砍殺和箭矢傷害為主,至于長槍矛頭這種捅刺傷害……這種機會不是沒有,但發生幾率已經很小沒必要每個人都披掛幾十斤的重甲去作戰……
當然最後一種傷害來自于自己人的誤傷……其實被子彈誤傷和手榴彈誤傷的結果其實沒啥兩樣,在步槍子彈面前,你就是掛兩層盔甲防住鉛制子彈的穿傷也會被傳遞的動能震斷身軀的骨頭,這種內創傷比起直接洞穿的創傷還要難以治愈和讓人痛苦……更不用說大炮誤傷了,甭管是火炮霰彈還是實心鐵蛋開花彈,踫上基本就是一個死……因此雖然誤傷事故發生次數不是很多,但只要每出現一次中招的倒霉鬼不是重殘就是一個死字,能挺下來的都屬于幸運兒中的幸運兒……最終歷次誤傷造成的總陣亡和戰斗減員數字能佔據三大傷亡方式中的一席之地……
除了盔甲的保證,在作戰隊伍里身穿白色衣服或者是捆系白色布條在肩膀以及軟帽上有白邊的人也是守衛戰士們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醫護兵!
醫護兵或者說是山村整個醫療衛生隊伍的建設一直以來都很受重視,畢竟山村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從外界搜羅到幾名正兒八經的大夫,而且中醫的特點也注定了培養一個合格的中醫需要十年甚至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因此鄧時鋒雖然並不太喜歡西醫,可卻也不能否定西醫條例化和模板化的教育培養優點,而且對于這種刀槍創傷救治,西醫也具有自身很大的便利姓和優勢。
經過這幾年的累積,目前山村的教育系統已經培養出上百名初級醫務人員,和一批具有基礎救護知識的學員以及同樣具有基礎救護水平的大量士兵(士兵都會接受如何自我救護的專項訓練,沒有哪個士兵會討厭學習這能保命的知識),雖然這些初級醫務人員只能看個小病和擅長創傷醫治,但即便是這樣,這些醫務人員也得到了從行政高層到底層百姓各個階層人員的擁戴好評,——誰都希望自己生病和受傷時有個大夫咧……
由于正式的醫務人員還不是很多,而且還要顧及治下領地的醫療衛生工作,他們通常被分成兩批人員,一批在學校跟隨鄧時鋒學習更多的知識和培養自己的師弟師妹,另外一批則進入到各個村落開設的醫療點或者是游動醫療服務隊,一邊給山村的BOSS刷整體好感值,一邊在實踐中模索累積自己的醫治經驗,而作戰時,則視作戰規模大小、兵力調配和預期敵我傷亡來調派盡量多的醫護人員隨隊出征。
在多次作戰中,這些帶著白色標識的特殊人員往往都是雙方最受優待的對象,注意這個優待二字沒打雙引號。
就拿最近一次攻打柳州城作戰來做例子,當守城的官兵們看到這些身著白色標識物的花皮在搶救自己受火炮霰彈轟擊而受傷的袍澤之後,從心底都拒絕攻擊這些人,哪怕是知道自己在和花皮真開片起來生存希望渺茫,但誰都希望著萬一自己幸運的沒有當場死去的話能得到有效的救治而活下來……
這就是戰場上作戰雙方默認的潛規則,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不管是後世的現代還是古代都是如此,醫生這種能救人于死亡邊緣的特殊職業,自從它出現以來,就一直受人尊敬最大一個原因。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這支山村醫療隊伍組織起來的醫護隊伍,在搶救過程中是夾有一定私心和戰術用意的︰搶救敵方傷員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和現成的醫療試驗對象,更重要的還可以穩定俘虜的情緒,和便于作戰後的控制。當然肯定是以優先搶救己方人員為主,其用藥消耗也肯定有一定的區別……
而除了新裝備的盔甲和逐漸壯大的醫護隊伍成為士兵的生命保護屏障之外,還有一樣東西也值得一提……那就是山村自己研究出來的外用傷藥!
外傷用藥在某點網站小說里面最多提及的就是磺胺粉,這種產品的確有殺菌消炎的作用,但由于在人體吸收後經腎髒排泄會造成尿液中形成結晶體,會對腎髒產生不良作用。不過由于它在二十世紀時屬于那種成本低廉又便于大量生產的化工品,再加上美國影視宣傳牛逼哄哄的宣傳作用,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這就是最好的聖藥……
不過有缺點自然也不能以偏概全,磺胺再怎麼有副作用也是有著它自身優點的存在,但是以山村目前的化工實力自然還搞不出大量的磺胺粉,因此磺胺粉這點優勢就失去了它最大產能上的優勢……
早在鄧時鋒帶著一隊人么在柳城縣伏擊劉麻子的商隊戰斗中,老馬受傷後自己使用的止血外傷藥就引起了鄧時鋒的注意,老馬他們這些護衛行走江湖過的是刀口舌忝血的曰子自然人人都會攜帶備著這種外傷藥,而對這些從外面購買的不同傷藥進行研究和模索後,鄧時鋒最終確定了目前山村士兵所使用的外傷用藥配發和成分。
廣西這窮山窩沒有太多值錢的東西,但在古代,除了一些礦產和糧食以及木頭屬于廣西能夠大量出產的物資之外,還有一樣是廣西地理環境優勢所帶來的特殊產品——藥材!而這些藥材中,有一樣藥材又是廣西產量或者說是收獲量較大而且價值相當高的藥材——田七!
田七又名三七,也有金不換的稱譽。這東西從藥理學和後世各種研究中都知道它具有極為強悍的止血和促進造血作用,是屬于止血類天然藥物中排名最靠前的那一類(不敢說第一,雖然百度上有些資料說它是第一,而且雲南白藥止血能力這麼強,其配方雖然保密,但從雲南產地和天然藥劑的原料上考慮,你說沒有田七還真說不過去),雖然在後世中是雲南省的產量最大品質也最好,不過廣西的田七也緊隨其後(兩地基本都是種植的,野生的已經幾乎看不到)。
而除了田七之外,廣西還出產其它很多止血化瘀,促進消腐生肌的天然藥材。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基礎特點,鄧時鋒讓黃掌事竭力在外面收購產出的田七和其它各種藥材存留備用,在經過不知道多少次的配比和試驗之後,最終確定了一種能迅速止血而且又能夠保證原料供應滿足供給需要的外傷用藥。
這種用藥粉目前被命名為外救五號粉,用小竹筒蠟封備用,每個士兵在出征前才會配發一管統一放在胸前的口袋里以便隨時取用。這種藥粉在經過多次實踐驗證後已經證明了它的止血功效和救命作用,它和盔甲、醫護人員一起,組成了三道守護山村士兵生命最重要的三重防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