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盯著呂布,一言不發,如同暴雨前的昏暗,令人窒息。呂布卻不敢直視,只得借著喝酒,移開了目光,仰頭飲盡杯中烈酒。,眼角忍不住瞥了一眼陳宮。
「哼哼~」陳宮冷笑一聲,不再言語,而是轉頭直直向後走去。
「哎~哎~公台……」呂布一個健步閃到陳宮身前︰「公台何往?」
陳宮冷冷的看向呂布︰「無他,閉門自待,引頸就戮!」
「啊!」見最為信賴的陳宮竟然如此,急道︰「公台不可如此,我城中尚有甲士數萬,如此束手待斃,豈不便宜了二賊?」
陳宮意動,右手高舉,指向桌上酒壇︰「那將軍此為何意?」
「這……」呂布思慮片刻,想起種種過往,忽然雙目圓瞪,一腳踢翻酒壇︰「我與管賊勢不兩立!」
呂布一轉身,向陳宮拜去︰「敢問先生有何良策?」
陳宮見呂布再次振作,不禁點點頭,扶起呂布︰「將軍一則當立刻厲兵秣馬,布置城防;二則當立刻遣派使者前往袁譚、劉備處,此二人與管彥積怨甚深,再許以好處,其必來援!」
「好!」呂布此時氣高志揚,當場便應道︰「城防之事本將軍當親自部署,至于袁譚、劉備那邊便煩勞公台費心了!」
「嗯!此方是飛將軍風采!」陳宮欣慰的點點頭,轉身匆匆離開。
呂布之後號集眾將,令侯成、宋憲領五千人馬守東門,魏續、郝萌領五千人馬守北門,成廉、曹性領五千兵馬守南門,呂布自領五千人馬防守管彥直接沖擊的西門。陳宮領一萬人馬居中調配,以作援護。
城防已置,陳宮又派出兩路快騎,攜帶親筆書信,一路奔向渤海,一路奔向下邳。而此時管彥、曹操兩路大軍也已浩浩蕩蕩,攻向濮陽、
下邳城太守府中。
劉備正細細讀者陳宮送來的密函,關羽眯著眼在一旁靜心等候,而張飛卻再來回踱著步子,急不可耐。
「大哥,那呂布也不是什麼好人!」張飛對著呂布使者一聲冷哼,凶神惡煞的模樣,嚇得使者連連後退,張飛繼續說道︰「就讓那管彥跟他打去!狗咬狗,一嘴毛!」
劉備一皺眉,略有不滿地看向張飛︰「三弟不可胡言!」
張飛受了斥責,唯有滿面不忿地走到關羽身旁,不再言語。
劉備又恢復和顏悅色地看向使者︰「請貴使到館驛暫歇,此事事關重大,容我細細思考一番!」
呂布使者聞言,忙行禮道︰「多些劉大人,只是軍情萬分緊急,還望早做決斷!」說罷,呂布使者偷偷瞥了一眼張飛,便急匆匆地退下,廳外自有劉備侍從帶著使者向館驛而去。
廳內,只剩下劉備、張飛、關羽和一文士。糜竺雖為徐州別駕,但劉備覺得糜竺樹大根深,只可安撫,卻不可大用,故而一些大事方面,劉備從不喊糜竺商量。
劉備看了看眾人,最後目光落到那文士身上。
「憲和,你看此事當如何處之?」
憲和,乃是文士表字,此人便是目前劉備帳下唯一地謀士——簡雍。
簡雍心中早有定策,聞听劉備發問,便立刻回道︰「呂布驍勇,管彥、曹操多有忌憚。若呂布滅,管彥可手及小沛,曹操亦可無憂東征,主公立徐州尚淺,萬不可失此屏障!」
「嗯!」劉備點點頭︰「憲和此言甚合吾意!」
「那就打,大哥給我五千人馬,今夜我便去攻下小沛!」張飛早就看不慣小沛的馬騰了,要不是劉備不允,張飛早就帶兵殺過去了。如今有這機會,當然要主動請纓。
「不可!」一直未曾作聲的關羽開口了︰「遠水難解近渴!總是攻下小沛,也難阻呂布被滅,屆時我等損兵折將得來的小沛必再度易手,恐怕連下邳都難保住!」
「打又不打,躲又不躲,那該如何?」張飛雙手一攤,看向關羽,關羽只能分析出利弊,卻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這是,簡雍笑了笑︰「唯有圍魏救趙之計可解此局!」
簡雍有計,劉備大喜,忙給簡雍倒滿了一杯茶水,親自遞給簡雍︰「憲和細說之!」
「謝主公!」簡雍恭敬地接過茶杯,細細說道︰「今濮陽勢危,吾等鞭長莫及,以雍之見,主公可派遣兩千精兵,喬裝輕騎,奔襲洛陽; 再立刻派人前往渤海,請袁譚派遣死士聚袁隗舊部以作內應,脅管彥家眷迫管彥退兵。」
「兩千精兵……」劉備有點猶豫了,目前自己缺兵少糧,這兩千人馬去強攻洛陽這麼一個大城,無疑以卵擊石,白白送命啊!
簡雍自然猜的劉備心思,說道︰「主公,兩千精兵,只作佯攻,吸引洛陽之兵耳,此間要害,在袁譚處!」
簡雍一提點,劉備便明白了,當下又小聲吩咐道︰「此計甚好,汝自去打點,只是萬莫聲張,畢竟虜**兒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他袁家已有先例,我們作好掩護便是!」
「喏!」簡雍領命,依言行事去了。
渤海離濮陽路近,袁譚自然早一步收到了呂布的求援書信,但此時袁紹尚亡不久,袁譚新立,人心未穩,雖然田豐力主出兵援助,但在郭圖等人的反對下,袁譚只得不了了之。過了數日,劉備又派人來見,對于劉備的建議倒是頗符合袁譚的心性,而且如果失敗,失去的也僅僅是幾十名死士而已,此事一經商議,除審配過于剛毅堅決不允,其余謀士皆紛紛贊同,而田豐經過深思熟慮後,雖感此事或被唾罵,但在此緊要關頭也不失為一妙計,故而也合而贊同。
田豐自從袁紹死後,頗為自責,常感未盡臣子之責,于是在袁譚上位後,更是嘔心瀝血,輔佐袁譚。偷襲洛陽之事既定,何人領軍,眾說紛紜,田豐進言道︰「主公表兄高干,才志弘邈,文武秀出,又為袁家親眷,便于收納太傅舊部,此事非高將軍莫屬!」
田豐之言一出,袁譚深以為然,當即挑選五十死士跟隨高干,日夜兼程趕往洛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