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節第七十章除夕夜新人接財神燈火中頑童呼娘娘
周米兩家將在一起過除夕夜了。按風俗,出嫁的女兒是不應看到娘家除夕夜和正月十五的燈,說是這樣會把娘家的福氣帶到婆家去。但周米兩家同院居住,香荷出來進去不可能看不到米家的燈。眼下,津梅和兩個孩子都回不了牡丹江,米家又把子昂當成養老女婿看,米秋成便對子昂爹媽說︰「咱兩家兒還用在乎這些做嘛?俺們拿子昂當兒子,你們當香荷是閨女,哪分得開了?有福也是咱一塊堆兒的,就一塊堆兒過吧。」周家父母自然沒有意見,定下晚飯在周家的上屋吃,年夜飯在米家的上屋吃。
一過了中午,子昂就和香荷忙著為各屋各門貼年畫、掛錢和春聯。春聯都是子昂前日寫好的。米家往年的春聯都是陸舉人給寫,但也就是貼大門的一副,如同寶貝似的。今年格格夫人想讓子昂也展示一下,說他畫兒畫的好,毛筆字也一定孬不了。子昂在奉天就年年給家里和左右鄰居寫對聯,這時便欣然接受,就去陸舉人那選些稱心的句子。
陸舉人听說子昂要寫對聯,立刻將一本他收集的對聯送給子昂,還讓子昂把他們家的也帶出來,說︰「你寫一定比大爹寫的好。」這一說,子昂倒覺得自己是在搶風頭,忙解釋道︰「大爹,主要還得您老寫,我就寫幾幅貼小門兒的,想都讓您寫,又怕給您添麻煩。」陸舉人笑道︰「大爹寫了這些年了,也沒給誰家真弄來聚寶盆來,都白寫了。你財大氣粗,又能寫能畫,就你來,給大爹大媽多寫兩幅,俺們也好沾沾你的財氣。」子昂這才打消顧慮,也笑道︰「我是您兒子,兒子有錢還能少了大爹大媽的?」陸舉人更高興道︰「大爹今年就想貼你寫的對子,把你哥他們的也都帶出來,他們準都樂意要。」子昂欣然應下,去紙店買了一整捆大紅紙和筆墨,回到家便開始寫,香荷為他研磨,兩面母親和津梅都幫著疊紙裁紙,一派喜氣。津梅更是羨慕子昂和香荷夫唱婦隨中透出的甜蜜。
因為今年屬狗,是子昂的本歷年,之前便母親就為他備了紅內衣、紅襪子、紅腰帶。香荷要親自為丈夫扎紅腰帶,子昂便開心地順從著。看著她認真可愛的樣子,他想他一生要只遇見香荷該多好,可眼下他心里放不下的太多了。他又想起了婉嬌、芸香她們,深為不能與她們一起過除夕感到惋惜和心疼。
因為鞭炮買得多,晚飯前便同時放了兩大掛,隨後在周家上屋炕上擺上一大桌豐盛的飯菜,老少九口圍在一起邊吃邊嘮。
津梅顯得平靜自如,好象壓根就沒有牡丹江的家。兩個女兒倒是問過她啥時候回家,她哄道︰「咱就在姥姥家過年了,在姥姥家過年可好玩了!你老姨夫給你們買了那老些鞭炮和刺花,還有壓兜兒錢,比你爺女乃給的還多。」兩個孩子奔著放鞭炮、玩煙花、接壓歲錢,便不再鬧著回家了。
吃過年夜飯,周傳孝將米秋成叫到自家去下棋,格格夫人提出玩會兒紙牌。子昂媽說自己玩的不好,正好多一人,就說先和津梅的兩個孩子去放煙花,然後和面、剁餡準備夜里包除夕餃子。格格夫人便帶著子昂、香荷、津梅在米家上屋炕上玩起紙牌來。
開牌之前,子昂拿出四沓嶄新的大滿洲國康德元年一元面值的鈔票和一角面值的硬幣,每人發一百元鈔票和十元硬幣,玩到包餃子時,看誰盈的多。子昂想讓香荷和津梅姐倆高興,自己和岳母多輸。可格格夫人並不甘心輸,盤著小腳,玩得很認真。香荷需要什麼牌,就暗示子昂,子昂只要手里有,寧可拆副子,也要打出去。格格夫人終于看出子昂只把自己看得死死的,便不滿香荷亂講話,又說子昂心疼媳婦欺負她老太太,逗得大家不停地發笑。後來子昂每打一張牌,只要被香荷吃上,格格夫人就查看子昂的牌,看他是不是正常出。子昂不讓她看,她就搶著看,見出的不對她就幫著出,有時她前手幫子昂抽出一張牌仍出去,後手她將自己手中的牌往炕上一攤,說︰「和了!快給錢!」樂得大家前仰後合的。因為子昂玩賴在前,所以她以這種方法盈錢也算數。其實誰都沒有誠心盈錢,就是想著法地逗樂子。
津梅異常地開心。子昂這時覺得她比香荷還耀眼。她除了沒有香荷長得白,其余哪都很美,尤其想象著她和大姐夫偷歡的場面,不僅又想起自己曾和芸香偷著互模對方**,和他初夜與婉嬌的激情。他不知道芸香、婉嬌她們這時是正在吃飯,還是在放煙花,也不知他們開心不開心。他真想去看看她們,但今晚他得守著香荷,這是他倆婚後的第一個除夕。他又恨起寶來,他要不逛窯子,哪怕不糟蹋芳子,他也不會將芸香、婉嬌他們安排到村妮的家,那樣他就可以和芸香、婉嬌、芳子、順姬一起過除夕了,那樣他該有多開心。
一直玩到亥時,三個女性都盈,香荷盈得最多,其次是津梅,格格夫人盈點不多,子昂輸得只剩級元錢。散了局,他們一同下地,和子昂媽一起包餃子。
各家各戶又開始放起鞭炮,鞭炮聲漸漸連成了片,寂靜的山林便被吵醒了。河北大營里的日本兵們也跟著中國人過除夕,他們放完了一些鞭炮,又朝天上放起槍。但好象誰也沒有感覺是槍聲。這殺人的槍里發出的響聲,這時竟也顯得那麼喜慶。
子昂又想起在羅家過年的情景,想起他和懿瑩夜里手拉手出去接財神,不禁又牽掛起懿瑩。可在這沒有人提過接財神的事。放過整掛鞭炮,他要帶香荷出去接財神,一邊幫她穿著高領瓖邊棉襖,一邊對她說著接財神的事。香荷笑著說︰「怪不得你能發財!」然後挽著他的一只胳膊出了院門。
除夕夜,天上沒有月亮,但房頂、地面的雪亮和各家門前的燈籠光亮,還是讓街上少了許多黑暗。街上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孩子在嘻笑地放鞭炮和煙花,手里拎著的紅綠黃色的小紙燈,與房頂、地面的積雪光亮和各家門上懸掛的紅燈籠相映襯,為本該冷寂的黑夜染上喜慶和歡快。
子昂和香荷默默地相依西行,孩子們一見到他倆便停止燃放鞭炮和煙花,都用著好奇的目光看他倆。一個七八歲的男孩調皮用燈籠照他倆,然後嘻嘻地笑道︰「新娘子!」子昂這時不想說話,只是對那男孩笑笑。香荷也抿嘴笑,還有點不好意思,便和子昂靠得不象開始那麼緊了。
听那男孩叫聲「新娘子」,又有孩子提著燈籠靠過來。更有趣的是,幾個同樣頑皮的男孩兒竟和他倆並排朝前走,特意用手提的燈籠為他倆照路。接著,更多的孩子也效仿,戴著格式狗皮帽子的,扎著各樣圍巾的,大的十二三歲,小的七八歲,一共十多個,都雀躍地圍著他倆,伴著各家的鞭炮聲,齊聲叫著「新娘子」,叫得格外開心,就象事先經過訓練過了似的那麼整齊而有節奏。可叫著叫著,不知是哪個孩子嘴喊瓢了,還是故意搞怪,竟將「新娘子」喊成了「新娘娘」,隨即其他孩子也都頗有興趣地喊起「新娘娘」。等返回家門口時,跟隨他倆高喊「新娘娘」的孩子竟有二十幾個,儼然一片燈火輝煌。
本想默不作聲接財神,眼下竟接回一大幫調皮的孩子,也不知是誰家的,這麼晚了居然精神頭都很足。他不知突然出現這場面有什麼說道,但臆想這預示著自己和香荷將來會多兒多女、多子多孫,便很感動,也得意他們叫香荷為「新娘娘」,索性將家門一開道︰「都進來玩兒吧。」一個孩子說︰「俺回家吃餃子去!」子昂忙又說︰「那也等會兒,新娘娘給你們壓兜兒錢。」香荷顯然也很開心,見子昂說出要給孩子錢,立刻想起剛剛盈了錢,忙從里衣兜出來遞給子昂。子昂說︰「你給吧,人可都奔你來的!一個人給五塊也沒多錢,不夠回屋取。」又對孩子們說︰「一人一份兒,拿了錢就回家吧。」香荷借著門上掛的紅燈籠的光亮為孩子們發錢,紅色的光亮照著她的臉,本來白女敕秀美的面容這時變得紅潤嬌美。子昂陶醉般地看著她,真想親一下她的臉。香荷只顧數錢發錢,並沒在留意子昂正抿嘴笑著看她。
從香荷手里發出錢都是一元一元的票,一個孩子五張。小點的孩子接了錢就往自家跑,稍大點的孩子中有心眼多的,接一份後轉一圈又來接。香荷發現了問題,對那個二次來接錢的男孩嗔怪道︰「鬼小子,不給你了嗎!」那鬼小子嘿地一笑,這才朝自家跑去,同時跑去好幾個。
剩下最後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兒,有六七歲,頭上扎著用雜線織成的舊圍巾,身上穿著舊棉衣,腳穿一雙也很舊的棉靰鞡,正兩手互插進袖筒,隱隱地站在三米外處。子昂頓時想起第一次看見玉蓮的情景,不僅心憐懷惜,問︰「你還沒有吧?咋不過來呢?」女孩兒怯聲地問一句︰「還有嗎?」說話的聲音很甜女敕,委婉動听。子昂這才認出,這女孩就是他曾在米家田地里遇見的和女乃女乃揀豆粒的女孩,忙過去拉住女孩兒的手,憐愛地說︰「有,給你留著呢!」說著領到了香荷跟前,借著燈籠的光亮細打量。香荷見子昂很喜歡這女孩,又見自己手中僅有三元錢了,說︰「就這些了,我回屋拿點來。」子昂說︰「我兜有。」說著從坎肩里抽出一張百元票,對香荷說︰「這孩子我見過,可懂事兒了,多給她點,看她還穿著舊衣裳呢!」香荷只是笑。
他並沒直接將錢給女孩兒,而是塞到香荷手里,說︰「還你給。」香荷又一笑,隨後將大票遞給女孩兒說︰「回家吧,給你女乃女乃。」子昂問香荷︰「你認識?」香荷說︰「是劉娘的孫女兒,叫春草兒。」
這時春草兒捧著錢,一邊後退著,一邊看著子昂和香荷。子昂想起玉蓮第一次在街上接下他給的錢後就是這副樣子。突然,春草鞠躬道︰「謝謝娘娘!」這才轉身跑去。
街上沒有其他人了,但鞭炮聲還稀稀拉拉地響著。子昂進了門就對香荷開玩笑道︰「新娘子變成娘娘了,那我不成皇帝了!」香荷笑道︰「你是我的皇帝!」他摟著她說︰「我听娘娘的!」她在他懷里嬌聲道︰「我听皇帝的!」
正說笑著,津梅開房門出來,見子昂、香荷貼在一起說笑,不打擾也不躲閃,羨慕地站在那看。子昂發現了津梅,並不慌張,對香荷說︰「三姐看咱倆呢。」香荷忙抬起頭,嗔怪津梅道︰「你偷看!」津梅不屑道︰「看怕啥?你倆又不是偷!」子昂腦海里頓時浮又現出她和李春山偷歡的情景,而眼下她只能羨慕地看著自己和香荷卿卿我我,不禁為她的美麗正被孤苦煎熬而惋惜。他真希望春山這時能來給她一些安慰。津梅苦笑著說︰「看你倆這樣兒真高興。進屋吃飯吧,餃子煮好了。咱媽還說你倆回屋睡覺了,哪知你倆在這兒親熱呢!不嫌冷啊?」香荷忙說︰「俺倆剛回來。」津梅問︰「干啥去了你倆?」香荷到了屋前說︰「進屋跟你說,可好玩兒了!」
老少孩子九口圍著炕桌吃餃子。其實這時誰都不太餓,不過吃個「交子」講究罷了。津梅的兩個孩子是奔著吃到包錢的餃子才挺到這時候。大人們听說子昂帶香荷出去接財神都覺得好奇。子昂媽問子昂這說道是從哪學來的,子昂毫不掩飾地說是在牡丹江學的。格格夫人說︰「咱這旮都興初一拜山神。往年一到初一,山里哪都是供果,這回子昂修的山神廟該派上用場了,你就瞧吧,天一亮山神廟管保熱鬧!」津梅說︰「咱這兒差不多都是靠山吃飯的,就得求山神保佑。牡丹江那片兒沒大林子,除了家里供佛供仙的,就興半夜出去接財神,向西走一百步,來回都不能出聲兒。俺就結婚那年出去走了走,也沒見錢多多少。」米秋成正和周傳孝喝著餃子酒,听津梅這一說插話道︰「多少是多?你們家要錢多了,張寶來早就不是他了!」格格夫人忙制止道︰「你看你!大除夕的,嘮點開心的!」又對津梅說︰「閨女,別听你爹的,咱高興點兒,噢!」津梅笑了,說︰「媽,你別擔心我,我沒事兒。」
子昂能體會到津梅的心思,她一定還沉浸在與李春山偷歡的幸福中,並等待著李春山再次甚至更多次給她快樂。他看一眼津梅,覺得她很燦爛,比從前更美了,而且她渾身都透著讓他感到興奮的氣息。當然,這都屬于春山的了。再過兩天就是大年初三,春山肯定要來的。他開始為他倆那天如何把握感到擔心,他不忍心讓他倆之間的淒美變成淒慘。
子昂接著又講了他和香荷去接財神竟接回一幫孩子的事,逗的大家都哈哈笑。笑過後,子昂邊吃邊問︰「這兒的孩子咋都這麼有精神頭兒?」格格夫人說︰「啥精神頭兒,要我說都是窮精神。很多家一年也吃不上頓餃子,就等這時吃頓餃子。有的家兒就連這頓餃子都吃不起。咳,那些吃不起餃子的孩子也怪可憐的,見別人吃饞得慌,自個兒家兒又沒有,就等著家里條件好點兒的小伙伴兒們,能從家里偷出幾個解解饞。就這麼里通外連的,孩子就多了,孩子一多,玩兒的花樣兒也多,就誰都不困了。往年的三十兒晚間,這街上差不多成宿兒的有孩子跑來跑去的。就各家兒吃餃子這會兒,凡街上竄來竄去的孩子,準是家里沒啥年嚼貨兒的,就等著小伙伴兒們從家偷著拿點兒出來。」
子昂听了這些,頓時覺得心酸,眼里不禁發熱,他為那些除夕夜吃不上餃子而在子夜的街上竄來竄去的孩子們感到傷心和難過。見子昂眼里含淚,格格夫人吃驚道︰「呦,把俺老姑爺說心疼了!那幫孩子也是,光喊俺老閨女是娘娘,敢情俺老姑爺兒才是真正大善人!不過呢,今年你就別擔心了,一個孩子五快錢,可不少啊!」香荷神情自豪地對母親說︰「媽,子昂哥給春草兒一百呢!」格格夫人一怔道︰「呦!這可夠多的!她家還欠咱不少棒子面兒呢!不過我和你爹也沒誠心要,她家要是有呢就還,還不上就當沒這事兒,該借還得借,總不能看著她們一老一小兒餓肚子不是。要說老劉婆子也真是命苦,二十多歲就守寡,好不容易把個兒子拉扯大,又娶了媳婦兒,可兒子大前年上山采藥讓老虎給咬死了,兒媳婦兒去年又讓人給拐跑了,扔下個小丫兒頭,就得她養著。她家是真窮,除了三間破草房兒,啥都沒有,老劉婆子就靠著上山采點山貨換點錢。我和你爹也沒啥大能耐,能幫多少就幫多少。」
米秋成對子昂爹媽說︰「親家,有句話說了你倆甭生氣。」子昂媽說︰「看親家爹說的,咱都是自家人兒,有啥就直說,深了淺了都沒挑兒。」周傳孝也說︰「就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兒。再說你們是長兄長嫂,俺們當小的听了也長見識。」米秋成笑道︰「其實也沒啥,就想說句笑話兒。我是說子昂和你嫂子,真象親娘兒倆,一看見別人受罪,就跟他自個兒受罪似的,今兒個幫這個,明個幫那個。也別說我今晚兒說話不中听,心好也得輕點兒顯擺,別弄得街坊四鄰都知咱趁錢,那樣會遭賊惦記的!真要遭上賊了匪了,糟踐點兒錢和糧也就罷了,別遇上個圖財害命的主兒!田大寬家不就是嗎,那年鬧胡子,結果糧食沒少糟踐,他大閨女也讓胡子給搶了。就是他家太趁了,讓人惦記上了!」格格夫人插話說︰「心好不遭惡事報。田大寬那是啥人家?屬鐵公雞的,一毛不拔!這山里山外的你問問,誰欠過他家一碗米?那要欠他家點兒東西還了得?大年三十兒還逼著人家還債呢!是,過年時候都講究自家的東西不在外頭過年,可你也分咋回事兒呀!人家連年都過不去了,你也忍心逼著要?做啥事兒可別忘了舉頭三尺有神明,拍著良心做事兒,管保借人氣兒,這人氣兒旺的家,菩薩神仙都保著!」
當格格夫人說到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時候,子昂不自覺地看了一眼津梅。津梅似乎也因此話露出反應,尤其子昂忙避開子昂的眼神,為小女兒丹青夾餃子,倒讓丹青不解。津梅謊稱道︰「吃吧,這里好像有錢。」丹青仍沒吃到錢,埋怨道︰「你騙人。」津梅不耐煩道︰「那你自個兒吃!」又斜眼瞄一下子昂,見子昂沒再注意她才顯得坦然。
米秋成埋怨格格夫人道︰「我這要說點嘛事兒,你總要插一杠!我不反對你們做善事兒,可好心也甭弄得驚天動地的,賊還管你好心壞心!那老田家再不是東西,這些年不也沒事兒了!為嘛?不就打遭了胡子後,他家養了一幫炮手兒!賊不講善,就怕惡!」子昂想起自己在地窖里發現的槍,便笑道︰「咱家也能養起炮手兒。」米秋成立刻臉一沉道︰「你快得了吧!那不更顯白出去啦!現在不是有胡子那暫了,你就是弄一幫炮手還能斗過日本人?再者說,槍這玩藝兒可不同錢,你錢多了人偷你、搶你的,你肯白搭些錢就能消災,可你要架上槍在那比劃著,那就更容易遭災了!槍是避邪的,可這玩藝兒是兵家的東西,你個百姓家,有桿獵槍打打獵也就算了,要弄些炮手兒在那晃來晃去的,那兵家可就得琢磨你了!人老田家養炮手,是靠他大兒子,他大兒子當年可是東北軍里的人。你也別看東北軍都撤進關里了,可馬佔山投靠了日本人。听說田家大少爺現也在長春呢,給滿洲皇帝當差呢!滿洲皇帝不給日本人當差呢嗎!咱跟人能比嗎?你有錢就迷著點兒,比啥都成!」子昂媽說︰「親家說的是。」又對子昂說︰「咱可別顯那能,好生過咱日子,要看誰家過不去,偷模兒幫一下,記住沒?」子昂點頭道︰「知道了。」周傳孝也對子昂說︰「你別光知道就行,你得听你岳父的!」子昂笑道︰「爹您放心,我保證不得瑟、不顯白!」大家都笑。
津梅笑著問香荷︰「吃完飯還玩兒不?」香荷說︰「你問子昂哥。」津梅臉一繃說︰「你說清了,他是你的子昂哥,可不是俺的!再說了,都結婚有陣子了,咋還哥、哥地叫?」香荷一愣,有些不自在的樣子。格格夫人嗔怪津梅道︰「就你事兒多!叫哥咋的?俺挺願听的。听這麼叫,子昂就跟俺親兒子似的!」又對香荷說︰「老閨女,甭听你三姐的,就管子昂叫哥,好听!」說完咯咯地笑。
當格格夫人這時發現子昂媽神情是憂郁,淚眼盈盈的,立刻意識到自己又觸及了她的心痛,忙歉意地說︰「唉呦妹子!你看我,光顧著自個兒高興了!是不又想閨女了?」子昂媽竭力控制著情緒,忙抹去要涌出的淚說︰「不要緊!叫哥好,俺听了心里也高興。都這前兒了,子君這孩子還沒個音信兒,咳。往後俺得拿香荷兒當親閨女!」說著摟過香荷,還是忍不住哭起來。
香荷在婆婆懷里也哽咽了,安慰道︰「媽,別難過!」說著和婆婆一起哭起來。格格夫人見狀自責道︰「都怪我!都怪我!」子昂媽忙止住哭,哄著香荷說︰「不哭了閨女,咱不哭,今兒過年,高興才對!」說著還往香荷嘴里夾個餃子。雖然除夕夜都忌諱哭,但事情很讓大家很感動,便都沒多想。米秋成顯然也受了感動,端起酒杯對周傳孝說︰「來,咱哥倆干一個!餃子酒餃子酒,越喝越有!」
香荷淚盈盈地含下婆母夾的餃子,但一合嘴便「呀」了聲,接著從嘴里抿出一枚康德元年的一角硬幣。大家都笑了,說香荷有福。米秋成卻說︰「我才咋說的?餃子酒兒,越喝越有,這不就來了嘛。」格格夫人反駁道︰「你就那麼靈?還得是子昂和香荷兒,人倆是真把財神請來了!」津梅的兩個孩子已經困了,見小姨吃到了錢,頓時又來了精神。
盡管家人都讓子昂低調從事,但第二天,龍封關有個樂施好善的新娘娘還是傳開了。有認識米家的,知道米家老閨女剛成親,還把親成在自家,說米家果真招了上門女婿。也有沒見過香荷的,就對香荷好奇起來,都想看看「新娘娘」。
大年初一天一亮,子昂修建的山神廟里香火很旺,前來上香的人絡繹不絕。這同時,米家也門庭若市一般。和米家熟悉的,進屋為米家人拜年,進屋就嘮孩子們傳的「新娘娘」。還有一些與米家不熟的大小孩子和姑娘、媳婦借著出門拜年的機會都聚在米家對面的街上,等著「新娘娘」出來。
格格夫人听說外面還有人等著看「新娘娘」,心里有些不安,但還是滿笑容地為大家端上糖和瓜籽、松籽、榛子、毛嗑,說︰「昨晚兒我听他倆回來學了,是叫新娘子,後來又亂叫,叫成新娘娘,這幫孩子,都是逗樂子!」有拜年的說︰「听說昨晚孩子可多了,黑壓壓的一大片呢!哎呦,一個給五塊呢!那得老鼻子錢了吧!」米秋成也不安了,忙說︰「瞎扯!哪有那些!就十了個兒。這幫人兒,也真能邪乎!」格格夫人又說︰「俺這兒老姑爺兒呀,就稀罕孩子,也是盼著香荷兒早點生,正好是婚後頭個年兒,就拿出些錢分給這些孩子,圖個吉利!」
大家恍然。但米家還是不時地有人來拜年。子昂作為米家的晚輩,這時也該出去拜年的。他很惦記住在村妮家的女人們,但他得先為哥哥們的長輩們拜年,老人不都在的,也要在牌位前上柱香。
子昂讓香荷抓緊換衣服跟他去拜年。香荷听說門外有不少人等著看她,心里很緊張,便央求子昂說︰「等外面人走的吧。」
子昂很體量香荷,但又怕年拜晚了哥哥們會挑禮,好在外面多都是姑娘、媳婦和孩子,又都沒有惡意,就安慰說︰「別怕,他們就是好奇,和他們見下面兒就過去了。咱要等得等啥時候?咱是小的,哥哥們都等著哪!」香荷只好隨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