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57.第五十六章 親兄妹投奔抗日軍 三代人一並下大葬

第57節第五十六章親兄妹投奔抗日軍三代人一並下大葬

子昂听了這一切,心里很難過。雖然他恨過羅金德,但他意識到,羅金德和景吉怕是永遠也回不來了,只是他不能說出來。但懿瑩媽心里更清楚,又流著眼淚道︰「你叔和你大哥回不來了。那天老汪家來人說,有人在掖河監獄見過他倆。就在上個月,日本人又殺了一批抗日的,說里面就有他倆。」失聲哭了一陣,又說,「听說監獄里天天有死人的,人死了就扔在地上喂狼狗。俺們去找過,日本人不讓進那里,收尸都不讓。老天爺真不公平啊,你叔他倆為別人打了那些棺材,到頭來,死了連口棺材都沒有,還讓狼狗給掏吃了!」又失聲哭道︰「他爹呀——我的兒呀——俺上哪找你們哪——」

子昂也跟著流淚。就這時,景利回來了,身上披著雪。他比以前長高些,但臉上的頑皮已不見了,顯得成熟許多。認出子昂,他驚叫道︰「子昂哥!」隨即來摟住子昂,也放聲痛哭,好象憋了很久的委屈,這時都迸發出來。

終于都止住哭,子昂模著眼楮說︰「嬸兒,女乃,看看這面兒能待就待,待不了就到我那兒,我養你們老。」懿瑩媽感慨地將子昂攬在懷里,哽咽道︰「真是好孩子!」隨即又仰起臉哭道︰「他爹呀,你看見了嗎?子昂是個好孩子,你真不該呀——!」又哭喊懿瑩在哪里。突然女乃女乃說︰「別哭了,看你爹,能睜眼了!」

大家都將目光投向老太爺。老太爺已轉過頭,正直眼看著子昂。懿瑩媽忙靠上前,說︰「爹,你能睜眼了!這是子昂,還認得嗎?」

爺爺從嗓子里發出「嗯」的聲音,顯然他還認識子昂。子昂見他從眼角處淌出淚水,想到爺爺女乃女乃最疼懿瑩,也流著淚說︰「爺,我看您來了!」邊說邊為他擦淚。

爺爺咧下嘴,不知是哭還是笑。之後,因怕說話影響爺爺休息,懿瑩媽就和子昂又回到對面屋說話。子昂終于說出自己已經成家了,並說以後懿瑩就是他的親妹妹,這次來牡丹江,除了看大家,再就是看懿瑩和汪守江成親了沒有,但不論成沒成親,他都要給懿瑩一筆錢,讓她過得好一些。

懿瑩媽懊悔不已,景利也有埋怨爹的意思。子昂這時不想嘮羅金德的不是,便將話題轉到小青身上。說到小青時,懿瑩媽見景利出去了,說︰「你大哥被抓走前兒,你嫂子正和他鬧別扭。咳,也怨你大哥,他老以為你嫂子那天被日本人糟蹋了。為這事兒,景祥也跟你大哥急過。要是別人急興許還好,可偏偏是景祥急,他就更尋思了。咳,家里有些事兒你不知道,現在也不怕你笑話。你嫂子應該和景祥是一對兒。要說這還得怨你叔……也是,人都不在了,還怨啥呀!」子昂說︰「嬸兒,嫂子和景祥的事兒,我早就知道。」

懿瑩媽一愣,問︰「你咋知道?」子昂說︰「懿瑩跟我說的。」懿瑩媽嗔怪道︰「咳,這孩子,咋啥都說!噢,沒事兒,懿瑩是真和你一個心眼兒!我是想說,那天你嫂子到底被咋樣兒了,除了她自個兒,也就景祥知道。後來我也偷著問景祥。開始他啥都不說,我就和他保證,不管咋樣,我都不會說出去,終究是咱家遭了難,他這才跟我說,說當時那個鬼子還沒月兌下褲子呢。可你嫂子的身子都讓他看了。這也不能怪他,要不是他過去的塊,你嫂子今天就更沒法兒活了!所以,我就虎弄你大哥,說景祥進去時,他們還都穿著衣裳呢,沒啥大事兒,接著景祥就把那鬼子給殺了。景祥離開家,能是因為看了小青的身子,他該不至于呀。可咋他也不該把懿瑩帶走。這個癟獨子,兵慌馬亂的,能帶他去哪兒呢?」

子昂也為懿瑩擔心,眼下他還關心小青,問道︰「嫂子今年才二十吧?也不能讓她一輩子就這樣兒啊!」懿瑩媽說︰「說的是呢。頭陣子我跟她嘮過,勸她重找個人家,俺們就是她娘家,可她就是搖頭,啥也沒說。咳,俺們羅家真對不住她。一開始硬把她和景祥拆開了,這景吉又讓她小小年紀成了寡婦。可她又不想離開這個家,真不知她到底咋想的。」子昂小心地問︰「她會不會是……在等景祥?」懿瑩媽說︰「我覺著有那麼點。可這叫啥事兒呀?我倒真想讓她和景祥續上這份緣,只是好說不好听,再者,景祥又不知在哪,他就是回來了,景祥能願意嗎?」

子昂不知如何回答。雖然在嘮小青,但他心里一直想著懿瑩。他猜想,他們現在要是活著,懿瑩和那個汪守江八成已經到一起了,雖然心里還是隱痛,畢竟人家是訂過親的,自己也已經區了香荷,便開始暗中祝福懿瑩平安幸福。眼下,他很想見見小青和她的孩子。懿瑩媽說︰「一會兒讓景利去接她娘兒倆。」

外面的雪停了,但天色暗了下來。懿瑩的媽忙著做晚飯,事先沒有準備,殺了一只雞炖了,又出去買了塊肉,炒了幾個青菜。正炒菜工夫,景利回來了,小青也背著孩子來了。她已經是冬天的打扮了,頭戴圍巾,上和孩子的被頭上都是雪。她比以前瘦了些,但還是那麼秀氣,只是秀氣的臉上沒了往日的神采,神色很憂郁。子昂很為這個比自己小三歲,比香荷大兩歲的俊俏女子叫屈,心在隱痛,起身叫道︰「嫂子!」

見到子昂,她頭巾沒摘,孩子沒解下,眼淚先涌出來。子昂現在就怕他們再哭成一片,忙說︰「嫂子,別哭,我都知道了……」說著自己倒哽咽了,一邊強忍著,一邊上前幫她解下孩子。

小青終于忍著沒有哭出聲,摘下頭巾,又為孩子解開薄棉被。孩子已經一生日多了,比他上次見到時大了許多。綿被一打開,小家伙眼楮明亮地左右觀望,一翻身爬起來,跑到炕里,好奇地盯著子昂看。

子昂笑著問︰「自個兒能跑啦!」他想把氣氛緩和一下。小青也用頭巾擦著眼楮說︰「話兒也能說不少了。」又召喚小家伙,指著子昂說,「家旺兒,這是叔叔,來讓叔叔抱一下。」

小家旺沖著子昂笑,  地跑過來,卻撲到女乃女乃懷里,象藏貓似的繼續偷看子昂,看完又笑著將臉藏起來。子昂又從皮包里取出二百塊銀元,遞給小青道︰「嫂子,你日子苦,這些先用著,不夠我再給。」小青到底忍不住哭起來,家旺見她哭也跟著哭。

吃晚飯的時候,懿瑩的大姑來了,接近五十歲的年齡,是個快言快語的張羅人。羅金德只有兩個妹妹,都嫁在乜河。懿瑩的兩個姑姑子昂以前都見過,只是說話少。老爺子病重以後,兩個做女兒的,考慮嫂子一同失去丈和長子,景祥和懿瑩也不在跟前,精神打擊重,便輪流過來護理爹媽。今晚輪到她來,見子昂也來了,一通寒暄後又惋惜道︰「子昂這孩子多好啊,俺哥咋就這麼混!咳!」便跟著一起吃飯了。

吃完飯,小青不回娘家了。因為晚間沒有開往石河的火車,子昂也只好等第二天再回龍封關,他也很想在他曾經住的屋內住一宿。

子昂讓景利陪自己一炕睡,小青則帶著孩子和婆婆一塊睡。臨睡前,小青要單獨和子昂說事,便將他叫進棺材鋪,點亮馬燈,各坐一只板凳。棺材鋪里只有一口新棺材,是因大夫說了為爺爺準備後事特意留的,一直用幾片草簾遮蓋著。

小青開門見山道︰「懿瑩找你去了!」子昂吃一驚,不自主地站起問︰「她上哪找我?」小青說︰「救**。她以為你還在救**里,就跟景祥去投救**了。我也挺擔心,可景祥說,他認識一個當大官兒的。」

子昂的心亂起來,知道懿瑩對自己堅貞不移,而自己卻模過芸香、偷過婉嬌、娶了香荷,覺得愧對懿瑩,不禁雙手抱頭哭道︰「懿瑩,我錯怪你啦!」

小青的眼淚也唰地涌出來,哭著勸他︰「你別擔心,听說他們有二十多人呢!男的女的都有。要不差有孩子,我也跟著去了!」

子昂突然止住哭問︰「那和懿瑩訂親的汪守江沒找她?」小青說︰「是。可懿瑩寧死也不認。听景祥說,汪守江還行,他答應懿瑩了,要是找到你,他就把他們的婚約作廢了,讓你倆在一塊兒。」子昂嘆口氣道︰「這輩子是不成了。」又問︰「那嬸兒咋不知道呢?」她說︰「景祥是偷著告訴我的,別人誰也不知道。」子昂說︰「那都這麼長時間了,你咋還不告訴他們?」她說︰「咋告訴呀?景祥不讓說。再說他連親爹親媽都不說,偏跟我一人說,說出來他們得咋尋思?那時爹和景吉還沒出事兒呢!」子昂說︰「現在得說了,別老讓他們提心吊膽的。」

她憂慮道︰「說了更讓人擔心,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听說日本人佔牡丹江時,咱抗日軍的人死了不少呢。」說著又哭起來,顯然她更為景祥擔心。子昂安慰道︰「嫂子別擔心。咱不說他們去投救**,就說他們去遠地上躲起來了,有一大幫人呢,互相可以照看著。」她邊抹淚邊點頭。

準備回後屋前,子昂想知道小青以後的打算,就說︰「大哥不在了,你也不能總自個兒帶著孩子過,以後有啥打算嗎?」

小青又捂臉哭起來。子昂直接說︰「我知道,你應該和景祥成親的。」她一驚,立刻止住哭,不安地看著他,一時不知說什麼好。他解釋道︰「懿瑩跟我說過你倆的事兒。我真希望你能和景祥在一起。」小青低著頭說︰「我做夢都想,可我和景吉……」子昂說︰「你本該就是景祥的,大哥現在不在了,景祥要真心喜歡你就不該嫌棄你。」小青坦然了許多,說︰「他臨走時對我說,讓我好好活著,咋的也不能尋短見。」他說︰「那咱就好好活著,等他回來,我幫你。」她又感激地點頭。

一同回到後屋,小青將景祥和懿瑩出走的事說了。懿瑩媽只是嘆了口氣,沒再提景祥和懿瑩,對小青說︰「景祥心里一直裝著你。咳,真是造孽呀!俺羅家對不住你!媽這回豁出這張臉了,景祥要回來,就讓她娶你!你願不?」小青沉默片刻道︰「俺听他的。他要不嫌棄,俺就跟他,他要嫌棄,俺就這樣一輩子!」子昂忙又說︰「到時俺們都幫你!」

小青有些不知所措,說要回自己屋睡覺。婆婆忙說︰「青兒,今晚兒跟媽在一屋兒睡吧,讓子昂和景利睡你們屋。」小青點下頭。

子昂和景利出了屋。院內房頂的雪都有一尺多厚,子昂見雪不下了,就讓景利找來掃帚和笤帚,一同掃出一條道,然後才進了小青的屋。

夜深了,子昂和景利還在被窩里嘮嗑。景利很願听他參加自衛軍、攻打五卡斯、保衛牡丹江的故事。正嘮著,忽听小青一邊急促地敲門,一邊哭著喊︰「你們快起來呀,咱爺走啦!」

子昂一時間沒明白是什麼意思,心想,爺爺走了?去哪了?他也不能下地呀!忽然意識到小青說的「走了」就是「死了」,忙和景利起來點燈穿衣,然後隨小青跑進爺爺女乃女乃的屋。老太爺顯然已經咽了氣,但他咽氣的時候就連守在兩側女乃女乃和大姑也沒見到。她們臨睡前還見老太爺喘氣很均勻。大姑是從夢中驚醒後發現老太爺已經走了,身上還有熱乎氣,顯然是剛剛咽氣。這時女乃女乃、母親、大姑正圍在尸體旁痛哭。小青和景利也圍上去哭,子昂立在炕前也跟著哭。女乃女乃哭著說︰「他白天那些精神頭兒,必是回光返照呀,咋都把這茬兒給忘了!這臨走連衣裳也沒穿上啊!」又說,「快給他穿衣裳吧。」大姑也哭道︰「爹,你慢點走,俺給你把衣裳穿上!」

畢竟家里開了多年棺材鋪,喪事的一切規矩他們都清楚,便一起忙著為老太爺穿襪子、壽衣和壽鞋。子昂也一起忙,費了好大勁才將壽衣壽鞋為老太爺穿上。懿瑩媽又忙著為老太爺準備口錢兒和拌腳繩。先將一枚銅錢系上紅線,塞進老太爺的口里,又用一根紅繩系上老太爺的雙腳。大姑則忙著找來一個饅頭和一根木棍兒,以用來做老太爺去陰間的打狗干糧和打狗棍兒,又哭著說︰「爹,這是打狗干糧和打狗棍兒,您都拿好了,別讓狗咬著。」說著為老太爺右手塞入打狗棍兒,左手塞入打狗干糧。

這工夫,因為靈堂還沒有搭起,子昂和景利便按著女乃女乃的吩咐,找來一塊舊門板,在灶房內按照門板的尺寸擺好四只方凳,然後將門板平放上面,又按照鋪金蓋銀的說道,先鋪上褥子,又鋪上黃紙,頭處擺上蓮花枕,腳處擺了七星板。鋪擺完後,他們一同抓著褥子四角,用力地將老太爺從炕上抬下,腳前頭後地挪到灶房,又腳沖門外放到門板上,頭枕蓮花,腳搭七星板,身上蓋了象征白銀的白布單。雖然棺材鋪早已停業,但家中還剩下不少沒有賣出去的祭品,可說是應有盡有,所需祭品,一概不用出去買。

因為老太爺已經病了很長時間,家人也都清楚他挺不了多久,加上前陣子知道羅金德和景吉的死訊後,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悲,所以這時哭了一陣後,便都很鎮靜地忙著祭事。

按照大姑的吩咐,子昂、小青、景利先取來了喪盆、燒紙、油燈和碗、碟、香等,在老爺子靈前擺上一張臨時靈桌,然後在碗里的倒頭飯中插上三根包著棉團的筷子,碟里擺點心,又在香爐內燃上三根香。隨後,又稱出三斤六兩紙,一起在靈桌前的喪盆內焚燒。大姑先點著一張紙,哭著說︰「爹,您就要上路了,可別空著手走,先給您裝點兒錢,您可收好了!」

除了女乃女乃和小家旺不在跟前,其余包括子昂在內五人都跪在靈前,一邊哭一邊往火里送紙,火苗竄起兩尺多高,青煙在空中盤繞。

景利燒了些紙,又按著大姑的吩咐去相關人家報喪,先去大姑、二姑家,天亮時再去左鄰右舍。景利走後,大姑一直在靈前燒紙,其他人開始為老爺子疊歲頭紙,加上天一歲地一歲,一共疊了八十四張,串成串,掛在羅家街門的左門框上,以告知外人家里在辦喪事,以及死者的大概年齡。忙完歲頭紙,又忙家人的孝服。

天快亮時,三斤六兩紙才燒完,將紙灰晾涼,用黃紙包成七包,六包分別壓在老太爺的兩腿下,一包放入老太爺懷內,都是喪事的例行規矩。

天大亮時,羅家來了不少人,但自家親戚不是很多,大都是街坊鄰居和羅金德的好友。大姑家的其他人和二姑一家人都在子時之內就來了。

二姑四十多歲,雖然也裹了腳,但相貌端莊秀氣。子昂在羅家幫工時就見過她,听懿瑩說她當姑娘時是乜河一帶出了名的美女,說媒的人快將羅家的門坎踏平了。當時也有很多外國人在牡丹江、乜河經商,不論是俄國的軍人,還是日本、英國、法國、丹麥的商人,誰見了她都眼楮發直,一次她還被一個俄國商人堵在集市的胡同里,正要強月兌她的小鞋小腳,幸被巡警公所的人遇見才沒出事。不久,羅家便將她嫁給當地一個開面包鋪的中國人。因為一直有買賣做,她的生活條件還算不錯,如今她已經當了姥姥。得知父親已經過世,她先在家哭了一通,然後穿上一身素裝,哭著奔過來,先在門外跪地哭喊著爹,磕了頭,然後沖進後屋,見到老太爺已經被抬到靈台上,姐姐、嫂子、佷子、佷媳婦等人都已披麻戴孝,愈加傷悲,哭喊著要往上撲,被大家拽住,說不能把眼淚滴在死人身上。她悲痛欲絕,掙月兌著哭了好一陣才安定些。

很快,大家幫著在街門前搭起靈棚。當要將那口棺材抬進靈棚時,懿瑩媽又失聲痛哭道︰「他爹呀,你和咱兒在哪兒呀,你們連口壽材都沒有啊——」

子昂听著,心里又難過,畢竟她是懿瑩的媽,如果沒有羅金德當初的武斷,她就是自己的岳母,便將她扶到一邊說︰「嬸兒別哭,我想跟您商量點事兒。」懿瑩媽止住哭,抹著眼淚說︰「你說吧,孩子。」子昂說︰「這事兒我不懂,叔和大哥的尸體沒法兒找,能不能給他們也定套壽材?」懿瑩媽先是一愣,隨後說︰「那就得引葬了。」子昂問︰「啥叫引葬?」懿瑩媽說︰「就是葬空材,材里面就放個靈位牌兒。」子昂說︰「那就行!嬸兒,懿瑩不在家,我替她為叔和大哥一人定套壽材,跟俺爺一塊發送,就引葬吧。」

懿瑩媽將子昂摟在懷內又哭。子昂情緒很激動,安慰好懿瑩媽,將景利叫到身邊說︰「把咱家那些木匠都招回來,再打兩口好棺材!再有,咱家要大葬,所有的錢,都我花!就當是你姐花的!」

景利也感慨萬分,撲到子昂懷內痛哭,真想叫他一聲姐夫,可他知道子昂已經另娶了媳婦。他沒有怨恨子昂,只是怪爹太霸道。其實他不知,子昂要真和懿瑩成親,必不會發現那批寶藏,也只能幫助羅家打理棺材鋪,再就是帶著懿瑩逃回奉天去。哭了一會兒,他便按著子昂的吩咐去做了。

老太爺的靈台被從灶房抬到靈棚,放在棺材的左側,按著陰陽先生的說道,必須等到晚間申時入殮。這同時,曾經在羅家出工的木匠都被請了回來,從有閑置木料的四鄰家買來上好的大板料,緊忙地打制羅金德和羅景吉的壽材。羅金德的壽材和老太爺的壽材是同規格的,日月牆七寸,天九寸。景吉的棺材則五七規格。因為那些木匠子昂都熟悉,這件事便由他來張羅。他也穿著孝服,但沒有披麻。

當晚申時,風水先生先讓羅家人去關帝廟為老太爺送了漿水飯,然後讓景利頂替羅家長子為老太爺開七光,包括子昂在內,其他家人都跪在一旁。景利手持一根裹著棉團的筷子,蘸了白酒,立在老太爺爺的尸體前,陰陽先生說一句,他就重復一句,同時用棉團點一下所說部位︰「開眼光,看西方。開耳光,听八方。開鼻光,嗅芳香。開嘴光,吃牛羊。開心光,心明亮。開手光,抓錢糧,金銀財寶滿兜裝。開腿光,三魂七竅走他鄉。開腳光,腳馳蓮花奔西方。」

開完光,陰陽先生又吆喝人們捧頭捧腳抬兩側,將老太爺放入棺內,隨後蓋棺封釘。每進行一項,風水先生都有口訣在念。

為羅金德和景吉打制棺材的木匠活兒一結束,子昂便重操舊業,親自上手涂漆、畫材頭。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親自為羅金德的壽材畫材頭。他已經不再恨他了,心里一直想著他對他的好處,越想越傷感,眼淚在臉上倏倏地流淌。從打棺到畫完材頭,整整用了兩天多的時間。子昂臨來時對香荷說他第二天就回到她身邊,可眼下這情形,姑且得幾天後才能回去,便在木匠打棺時,先揣些錢,按著津梅、寶來早就給他的地址找到他們家,留了錢,說羅家發生的事和自己要在乜河辦的事,讓寶來抓緊回趟龍封關,告訴香荷等人不要著急。他知道香荷一定能理解他。

出殯的日子到了。這些日子,除了孩子,家中的親屬們輪流守靈,都已疲憊不堪。子昂雖然能比別人多睡些,但也感到很疲倦,好在他頭次經歷大葬,許多程序很好奇,竟精神頭一直很足。因為出殯得進山,懿瑩媽擔心子昂穿的不扛凍,便對子昂說︰「你在這兒穿過的薄棉褲還給你保管著呢,一直懿瑩替你保管的,把它穿里頭吧,一會兒得進山,山里頭更冷。」子昂捧著懿瑩為他保管的薄棉褲,心里不禁一酸,眼淚又涌出來。他能想象出,懿瑩是多麼盼著自己回來。他又想懿瑩想得心慌了,暗中發誓一定要想法找到懿瑩,雖然不能娶她了,但要當做自己的親妹妹疼她,隨即又想到自己的妹妹還沒找到,心里便更慌亂了。

出殯的頭日夜里,他跟著眾人去了關帝廟,是給老太爺、羅金德、景吉燒大紙、送盤纏。雖然是深夜,但到處覆蓋著大雪,天地間便透著陰冷的光亮。

在關帝廟旁,風水先生念路引,面向西南方,點著手中三沓紙,大聲道︰「南瞻部州中華民國,黑龍江省寧安縣乜河區人氏羅興堂,生于咸豐元年,享陽壽八十二歲,卒于中華民國二十二年癸亥月甲午日甲戌時,壽終正寢,赴陰間冥界,隨身攜帶金銀珠寶無數,白馬一匹,馬童一位,名叫听用。西南大路封都城,各路關卡,各路神靈,見此路引,一律放行,不得阻攔,如有阻攔,格殺勿論!黑龍江省寧安縣乜河城隍土地廟。民國二十二年癸亥月庚子日丁亥時。」

景利在風水先生的指揮下,代替羅家長子為老太爺指明路,站在一只凳子上,手舉一根扁擔,扁擔指向西南方,鉤上掛著一串紙錢,風水先生說一句,他就跟著說一句︰「爺爺大人,高高在上,後人給您指明路了,給你老人家指一條明路。黃泉路,光明無限,我指天門天門開!我指地門地門開!我指山門山門開!我指廟門廟門開!爺爺大人片上馬,金童前引路,玉女送西天,十八羅漢來保駕,您老人家西南大路要走好!」後面還有很多口訣,諸如金橋、銀橋、奈何橋,極樂世界、望鄉樓,王母娘娘蟠桃會之類,都是讓老太爺在陰間過得好,並在陰間保佑陽間的後人吉祥安康之類的話,然後按著風水先生的指導,燒了紙人、紙馬、紙錢等,火光沖天,讓跪在雪地里挨凍的家人們取到一些溫暖。接著又為羅金德和羅景吉指明路。大紙燒完朝回走時,子昂還是覺得兩腿和後背發涼。

後半夜時,天又下起雪來,直到天亮還在下,地面房頂的雪已經一尺多厚了。參加出殯的男女老少有一百多人,其中僅念經的道士就有二十多人,還有吹樂的、舉挽幛的、抬花圈的、為羅金德和景吉打招魂幡的,又有好幾十人,剩下的便是羅家的人和鄰居朋友。

這時,羅家人都跪在老太爺的棺柩前的雪地上,景利跪在最前面,身邊插著靈頭幡,雙手高高舉著喪盆。隨著陰陽先生高喊一聲「起靈」,景利用力將喪盆摔碎,盆內的紙灰隨著風雪飄散著。緊接著,也都身著孝服的吹樂手們一同吹響哀樂,身穿道袍的道士們也齊聲誦經,讓羅家的人頓時更感傷悲,齊聲痛哭。哀樂聲、痛哭聲、誦經聲混成了一片,讓其他的人也都油然生悲落淚。

隨著老太爺的靈柩抬上馬車,兩口引葬棺材也抬兩輛馬車。出殯的隊伍很長,最前面的一輛馬車是開道的,也是撒買路錢的。因為羅家剩了有近一馬車的圓紙錢,這次全部帶出來,索性倒進帶箱的馬車內,讓一路上不停地拋撒。這件事本該由大姑爺來做,但紙錢太多,一個人怕撒不過來,二姑便讓子昂幫著撒。她是將他當成了羅家的姑爺。子昂不懂這些,讓他做他就去做。

在開道車的後面,是身穿孝服,手持挽幛的人們。每條挽幛都是兩米以上的豎幅白布,分為條幅式和對聯式,條幅式的上面分別寫著「永垂不朽,萬古長青」、「音容宛在,天人同悲」、「駕返蓬萊,名垂青史」等。對聯式的一左一右,寫著「白骨未入三尺地,忠魂已上九重天」、「魂魄托日月,正氣留千古。肝膽映山河,丹心照萬年」。挽幛隊伍後面是吹樂班和道士誦經班。道士中除了誦經的,還有打著招魂幡的。隨後是抬花圈的人們,僅花圈就三十多個,上面的挽聯都是家人和親朋寄托哀思的詞句,並署上與死者的關系。再之後才是靈車,三輛馱著棺材的馬車,按輩份一字排下去,家人親屬在兩邊護靈。最後一長隊人都是羅家的鄰居和朋友。

許是上天也在悲傷,雪竟越下越大。望著漫天大雪和紙錢一起飛揚,听著如哭如泣的哀樂聲,看著長長的送葬隊伍和那一字排下的祖父孫三輩人的大棺材,子昂的心里頗感悲壯,眼淚不停地往下流淌,車內的紙錢便也不停地被他揚向空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