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依照老頭這種布局精密做事滴水不漏的性格,他所設計的稜堡在選址布局城牆等方面顯得中規中矩,十分務實的采用了三層主城牆結合城外城內以及關鍵節點建設堡壘的形式構造

但他性格另一面在設計殺人機關上所體現出來的天馬行空詭異黑暗也充分體現在了這整個稜堡建的點點滴滴當中hxe

城牆頂部,原本許多城池沒有利用上的排水口被老頭改造為向斜下方的連體排水渠這種淺淺的小口平時可以用于排掉雨水,戰時在排水渠中灌下沸水瀝青金汁卻就成了一個個噴灌下可怕沸水的陷阱

而在許多城牆上突出的烽火墩後方,其實往往還連接著一個更大的墩堡這一點從城外看並不明顯,但當敵人攻上城頭,這些墩堡射擊孔中傾瀉出的箭矢鉛彈便會給他們一個極大的驚喜

除此之外,為了防備雲梯攻城車等設施,在這些墩堡中還往往存放有一些老頭特別設計出的簡單器械——例如由一個支架,一個絞輪垂吊著一塊釘滿巨大鋼錐的厚重木板的‘反梯機’

在許多時候,當一些梯子搭掛在城頭,守城的士兵便可以將這些四輪機器推拉到這些梯子上方

當敵人攻上來時,則松開鐵索,巨大的布滿剛鋼錐的木板便會砸落下去,狠狠的將一連串的士兵砸死或者砸落

這樣一台機器,往往可以將一座簡易雲梯完全封死,配合少量士兵便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類似的機器還有同樣做成車狀,前方則是一塊可以調節的布滿鐵矛的板子,可以將一些樓梯折疊形的雲梯路線封死,從而使得這些更為容易讓敵人跑上來的斜坡失去作用

而除此之外,大量的噴射火油拋射石塊鐵蒺藜的各種城防設施也是一應俱全保證會讓任何進攻城牆或者烽火墩的敵人難以忘懷!

……

盡管八角形的稜堡與傳統的城池有著很大的區別,但城門的數量和方向在考慮到城內居民生活的便利和未來城池的拓展時卻不能削減

稜堡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開有四個大型城門,這些巨大的城樓建造不易,自然全部由系統完成

不過,老頭在實際研究之後卻是對這些中國式的城門進行了一番改造——最大的變化便是將城門原本設計一層巨型木質包裹銅皮門釘的巨大城門改換為三層結合式城門!

既最外面加裝的鐵板吊橋城門中間可放下的鐵柱網格城門以及最內側的木質開頁式老城門

這樣的設計結合著城門樓,以及兩側因為稜堡形狀關系而呈「v」字形的兩道城牆和無數烽火墩上強大的火力,無論怎樣的敵人想要攻破這三道城門都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而既然提到了吊橋城門,就不得不提一句這道在系統幫助下迅速建成的繞城一周的巨大護城河

這條護城河繞城一周,寬度卻平均只有10~14米左右河道深度約為三米,但水深平均只有兩米左右

建設城池時的碎石料便被丟棄在這道護城河中,使得河底有一層厚厚的石頭作為保護,短期不會出現被河水沖刷,導致深度變化巨大的情況

護城河內並沒有機關陷阱,但受到這護城河的影響,進攻方的攻城器械挖掘作業顯然是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這一點在稜堡本身火力就已經極強的情況下更是令人難以接受

隨著這稜堡的建設完成,所有進攻的敵人便于面臨頂著城樓+兩側城牆+無數烽火墩的火力攻擊的情況下去填上或者架橋渡過護城河才能攻城的境地

光是這份死傷便是不輕

加上更為慘烈的城下戰斗,這個死傷數字將進一步擴大

而就算敵人足夠多足夠強大徹底控制了大段的城牆,乃至于攻破了城門,其實也並不意味著稜堡的陷落——在城門後,一座半圓形的由無數烽火墩和城牆組成的甕城,以及其中設計在兩側的兩道城門又需要填進去大量性命

再次攻破這兩道城門,攻城方面臨的則是沿著稜堡第一道城牆和第二道沒有失守的牆的夾擊下前進至少1里地,也就是至少五百米的距離才能經過這道難纏的狹長的毫無掩護遮蔽的道路

然後在這個v字部分的轉折處,他們則要面臨一道簡易的城牆和圓形的大型堡壘的阻截

如果敵人夠強,繼續沖破,則再走五百米才是進入第二道城牆的城門

而無論是出于戰爭角度,還是平時居民往來同行的角度,這道城門除了沒有護城河外,所有規格與最外面的巨型城門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而依照慣性設計,攻破第二道城門之後,依舊要重復上一道城門時所經歷的長達一公里多的進攻路線才能來到真正進入城池內部的第三道城門

直到攻破第三道城門和之後的甕城,攻城方這才算是攻入了這座大型稜堡城池的內部

你以為到此就完了麼?

你太天真了!

作為一個頗有藝術感的高智商人士,老頭雖然身負超危險通緝犯的身份,但實際上對于城市的規劃和美感還是有著相當的要求的

連接每一座城門後方的街道都是被設計的規規整整,但偏偏卻如同迷宮一般的居民區而且沿主要街道兩側幾乎都是具有波斯建築特色的高層建築,牆高而陡,建築頂部和窗口都可以作為退入城中的士兵或者民兵的射擊點

這些設計規整的胡同巷子對于當地長期居住于此的居民來說一目了然,但對于外人來說卻是一盤**大陣

越走越寬敞的死胡同看上去是死胡同,實際上卻是利用了視覺錯誤,巧妙隱藏了拐角的真通路

配合著因為牆壁和建築阻擋而延長數倍甚至數十倍的路徑,以及兩側屋頂窗口隨時可能射出的弩箭槍彈……這四片巨大的居民區將成為任何入侵者遭受巨大打擊的地方

更為巧妙的是,老頭在這座城市地底設計了一座四通八達的地下系統!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