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幾個小娃子這一听.都興奮了.他們一下子湊過來.七嘴八舌地嚷道︰「有啊.有情報的.現在就有.」
「呵呵.」陸羽笑了.回頭看他.「你們知道什麼叫情報麼.」
「就.就是.就是對你有用的.的東西.」那滿臉麻子的小鬼答到.
陸羽听後.轉過身來.「那.你的情報對我有用麼.」
「不知道.」小麻子撓撓頭.咧嘴笑了.
「呵呵.那你說說看吧.讓我考慮一下.」陸羽說.
「我听.秦雨說.你對那個陳.陳.陳瞎子很感興趣.是麼.」
「啊.算是吧.」這話听著挺別扭.好像陸羽有什麼特殊癖好似的.不過.從字面上來理解也算是合情合理.
「我.我認識他.」小麻子听後.拍著胸脯說.
「哦.」
「恩.真認識.我家.在在.沒進城那會兒.就住在離他家不遠的,地方.不信你,問她.」他說著.指向那個被小秦雨一頓胖揍的「王二妞」.
陸羽看那兩個姑娘打得正歡.也沒打擾.他拍拍小麻子示意他跟著自己走.兩個人慢悠悠地沿著胡同一頭扎了進去.
「她能作證.」陸羽問.
「對呀.原來的時候.我們都在郊區住.」小麻子旁邊的一個女孩說.這女孩看著挺文靜的.一張小臉上還帶著些微的卷氣.雖然也打扮得跟個小太妹一樣.可明顯和其他人有所不同.
听一個口吃講故事是件很累人的事兒.有過類似經驗的都不會懷疑.陸羽抓心撓肝地听小麻子念叨了大半天.才搞明白事情的原委.
原來.陳瞎子還是個土著居民.很早很早以前就在這一帶生活了.就連他家那個滿是陷阱的奇怪的院子都是祖傳的.最少能有上百年的歷史.
麻子小的時候.陳家只有兩個人.一老一小.小的就是陳瞎子.當時能有三四十歲了.還在壯年.沒媳婦.
老的是陳瞎子他爸.白胡子老頭一個.按理說.他父親的年齡應該有五六十歲.還沒有到須發皆白的那種程度.但是.這老頭偏偏就是個白眉道長的打扮.藏藍色的道袍.紅柄的拂塵.長胡子都要耷拉到地上.他時常拄著個拐杖.身後背著葫蘆.遠遠看去.那些不知道背景的.還以為他是華佗扁鵲一類的游方郎中呢.
老陳穿道袍.也有發纂.但他貌似不奉道.不抓鬼.也不算命.但是小日子過得挺滋潤.不為別的.就因為這家人的手里有門傳世的絕活刺青.
刺青是個很有淵源的技術.又叫文身.古文言文中叫「涅」.說的文藝點就是在人的皮膚上刻畫出理想中的畫面.繼而留住記憶.以之作為人生中中最美的圖畫的一種活動.直白點呢.就是在肌體上刻畫形象.
文身作為人類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延續至今最少能有兩千年了.和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作為一種習俗.它有一個頗為繁瑣的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
史料記載.我國的文身藝術大體發源于「越」.在唐以前.漢文古籍就說.越人「敬巫鬼、畏鬼神」.對文身很是熱衷.當時.他們有一種東西叫「斷發文身」.據說在我國的廣大疆域中.包括傣族在內的各族人民的文身都發源于此.
至于文身是怎麼出現的.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文身.追根溯源應是出于先民對某些有害動物或想象中的「怪物」的恐懼.比如.《淮南子》種有人解釋說.「越」這個地方啊「陸事寡.而水事眾」.于是人們就「被發文身.以象鱗蟲」.借以達到「為蛟龍之狀.以入水.蛟龍不傷也」的理想效果.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時那地方不消停.鬧水患.當你刺上文身以後啊.人的皮膚像蛟龍一樣.這樣一來人們在下水的時候那些水怪什麼的就都不敢欺負你了.
由此觀之.此時的文身還是一種樸素的仿生運動.說得簡單點就是.刺青的目的在于.以「象形取意」的方式來謀求與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尚巫咒的先民認為.龍雖惡、虎雖毒.可他們也不會傷其幼兒.身上有了魚鱗狀和猛獸圖案以及後來的佛碣.既可把自己當成「龍兒」、「虎子」又可求得「神、佛、祥瑞」的庇佑.可謂是兩全其美.可見.在當時.文身所表達的就是古代人們為適應特殊環境.以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樸素心態.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中的文身給人的印象多半是不可思議的.日常生活中.碩大的刺青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黑道人物來.像某電影里的著名橋段那樣︰要裝逼.就要月兌下衣服讓你看看.看我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龍頭在胸口.花花綠綠好不威風.
其實.刺青是黑社會專屬這種觀念並不適合現代生活.近幾年來.社會日漸開放.民眾大量地接受了歐美日韓等國的文化資訊.男男女女已然不像以前那麼傳統.也不再把文身當作禁忌.時至今日儼然是把它當成了一些追求時尚的重要形式.
走到大街上.翻開衣服看看.這玩意在很多潮男潮女身上都有.更有趣的是.紋身的部位也越來越私密.藏在內褲里的越來越多.不到一定程度還發現不了.
在中國.紋身大體分三種.
第一種是毛利人流傳下來的.最古老.主要是用鯊魚牙齒及動物骨刺捆上木棒.再蘸上墨水.然後用小錘敲擊入膚進行刻畫.
第二種是出現的要晚一些.殘暴些.但是也算得上節能環保.這種方法多是用數根針綁在一起捆在木棒上.然後手工點刺入膚.
第三種是近年來最火的.一般是用電機帶動針刺入皮膚.效率高.易操作.屬于高新技術推動下的重要產物.當今文身師常用的都是這種方法.
不過.作為一個老牌手藝人.陳家父子用的始終都是第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