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六章 有情有義

雖然常晉表示自己也沒有做出下聯,但是隨後一段時間,卻沒有人再敢上前「討教」了。都害怕萬一刁難不成,反被人家難住,那可真成湖陽府眾多學子的罪人了。

是以接下來的場面無比和諧,大家吃好喝好玩好。

看時間差不多,常晉和王啟年找到唐玄,說兩人還有事情,要先行離開。

唐玄心中有計較,哪里放他走,不住的出聲挽留。

常晉不知此人心中到底打的什麼算盤,但始終沒有松口。

見對方確實有去意,唐玄只得退而求其次道︰「既然允升有事,我也不便多留,不過今日我們再次相聚,也算一樁盛事。久聞允升詩才過人,何不留詩一首,為文會增光添彩……」

「也好,那我就獻丑了。」知道不留下詩句,恐怕唐玄不會放自己走人,常晉只好點點頭來到書桌前。

見他準備寫詩,周圍那些湖陽府學子紛紛圍了過來。

此刻已是黃昏,紅日西墜,微風輕風,荷葉隨風擺動。

他略微思索,已經開始下筆,寫下「題唐府別院」五個大字。

「果然是應景詩……」看到常晉寫的標題,立刻有人輕嘆道。所謂應景詩,就是指定某一景物,現場作詩。

這種寫詩方式即容易又難,說容易是要求比較簡單,應景,其實就是應付了事。說難,自然是想要寫的出彩很難,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急智的。

常晉那首《詠柳》以及萬山府遇仙樓上的兩首詩都算是應景詩。

眾人伸長脖子,議論聲不斷。

常晉卻絲毫不受影響,唰唰唰寫下四句︰「兩竿落日木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落日、木橋、柳樹、綠荷、清風……短短一首詩,院中景物幾乎寫全,可以說應景之極,而且細細品來,別有一番滋味。

「半縷輕煙」對上句中的「兩竿落日」,不僅字面上對的工整,而且串聯在一起。

最後「回首」前用了「一時」兩字,更將清風徐來,蠻遲荷葉隨風飄蕩的姿態寫活了。

這詩雖然比不上遇仙樓那兩首,但也說不出的精巧。一眾書生讀罷,也只能贊嘆︰「允升大才」

「諸位,我們還有事情,先走一步了」常晉和王啟年沖著眾人拱了拱手,飄然離去。

回去的路上,王啟年自是又感慨一番,連說今日之事傳出,恐怕常晉的名頭更大了。

對此他倒沒什麼在意的,志不在此,些許名頭,現在常晉真的不稀罕。

兩人到了客棧,剛進後院,卻見李順昌急急地迎了上來。

見到他們,李順昌臉上先是一喜,朝後看了兩眼,滿是失望之色︰「承文沒跟你們一起回來?」

「沒有,他還在唐府參加文會呢」王啟年隨口回答。

常晉則于脆點了點頭,沒出聲。

說實話,他們對李順昌都沒有什麼好感。

「承文沒說什麼時候回來?」李順昌大概有急事,又追問道。

「這個我們也不知,你若有事情,還是去唐府別院一趟。」常晉回答一句,便和王啟年一同坐在石凳上歇息。

李順昌聞言朝外邁了幾步,又訕訕退回︰「算了,我還是回房等待吧。」

原本以為丁躍會在唐府過夜,沒曾想過了半個時辰,他也返回客棧。

這讓常晉二人很有些詫異,忙問他為何回來這麼早。

結果丁躍苦笑道︰「允升兄一副殘聯,讓我等湖陽府學子無以應對,這文會哪里還開得下去,你們剛走沒多久,便各自散去了,唐公子也沒有阻攔。」

「呵呵」常晉也苦笑不已,沒曾想事情倒是自己惹出來的。

听到外邊的動靜,李順昌急忙又走了出來,「承文,你終于回來了,我在這里等了一下午。」

「子猶兄,何事?」見同窗滿臉急色,丁躍忙問道。

「這……愚兄還是想借些銀子。」李順昌紅著臉開口。

「子猶兄,這銀子我說什麼也不會借給你,你還是死了這份心吧。」听他又說出這話,丁躍一口拒絕。

「承文,我這兩天將府城的熟人找遍了,一文錢也沒有借到,到這種地步,你真的不肯幫我嗎?」李順昌的聲音變得淒淒慘慘起來。

丁躍連連搖頭︰「子猶兄,不是我不肯幫你,而是確實沒辦法幫。給你銀子,你也不過是拿去填了怡紅樓那**窟……听我一句勸,別指望給霍晚娘贖身,人家明顯是看你沒錢,擠兌你,趕你走的。」

「承文,晚娘不是這種人。她對我是真心的。」李順昌面紅耳赤的辯解。

本章未完,稍後更新完全。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