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Www..Com)я?庫я元宵節也過了,煙花也看了,眼看就要開春了,杜家二叔他們一行人也準備打道回府了。窮家值萬貫,家里還有一大攤子事等著他們呢。

再說了,他們也親眼看了,老人在京城吃得好住得好,小日子過得甭提多舒坦了,杜家二叔他們這些當兒女的也沒什麼不放心的。

不放心的反倒是杜爺爺他們。要知道,除了杜建設是正年富力強的年紀,杜家二叔他們也都已經人到中年了,歲月不饒人啊。

「外公,外婆,您們干脆就別回清河灣了I是,她們不只是杜家的閨女,她們還是別人家的媳婦別人家的兒媳婦。有句老話講得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她們敢打包票,她們真要是搬到京城來,不出三天,什麼小叔子大姑子的,肯定立馬拖家帶口的來投奔她們。

不是老杜家的閨女不孝順公婆,實在是救急不救貧。不說孩子們掙下這份家業遭了多少罪,就說他們,開個小飯館,三更半夜就得爬起來洗菜和面。等飯館關了門,還得再洗半夜的碗筷。嚴寒酷夏,也風雨無阻。可在他們吃苦受累的時候,那些大伯子小姑子他們誰看見了,人家都在熱炕頭睡著呢。

那些大伯子小姑子們只看到他們吃得好穿得暖,還有錢花,可是,那份罪他們誰都沒看見。其實,這兩年鄉親們生活也都好過不少,倒是他們卻越來越眼熱別人家的富余。

自家的孩子是吃國家糧的,按說拉扯老家一把幫著找份工作也沒啥,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可是,杜家大姑他們心里邊門清,在縣里的小廠子做工還能被人攆走,可不都是好吃懶做的主!他們這當爹娘的寧肯在老家耗著,也不舍得讓糟心的親戚都跑京城來扯孩子們的後腿。

王大江他們幾個基本上算是在杜家長大的,跟王家和郭家那邊的親人算不上有多親。而且,他們在清河灣吃喝拉撒的,從沒听見杜媽這個當大舅母說過什麼酸話,再說了,男孩子都心粗,哪能猜得出來杜家大姑他們的那些顧忌。

倒是杜女乃女乃和杜媽她們能猜出來一二,可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她們也沒什麼好辦法。

王大江他們見勸不動爹娘,只好說起另外一件事,「要不,等你們回去,把飯館轉讓了吧!開飯館是個累人操心的活,你們要是不樂意閑著,咱們找點別的活干干!」

杜家大姑和杜家小姑姐妹倆和王大友郭小松這對連襟,開小飯館開了好幾年了「,最新章節就在︰」。因為一直是親兄弟明算賬,再加上王大友和郭小松有都是忠厚老實的,小飯館的生意向來都是紅紅火火的,兩家也沒發生過戲文里邊因財生齷齪的經典橋段。

王大江他們知道杜家大姑他們把小飯館看得很重,他們剛才那麼說,也只是想讓長輩多保重自己身體,沒想到杜家大姑竟然真的答應了,而且答應的很干脆。

「哎!回去俺們就把這事給辦了!」杜家大姑一向是小飯館的代言人,見王大江他們吃驚,「這兩年學校醫院周圍,小飯館一個接一個的開,咱們家的生意也沒以前好了,俺們就想著干脆把店面租出去。咱們家飯館佔地大,地段又好,一個月的租金也不老少,而且還省心省力。」

杜家小姑听大姐說這事,樂的合不攏嘴。當年,也都是听了芽兒話,把壓箱底都掏了出來,買斷了現在的飯館。然後用飯館掙的錢再加上二哥家的家底,又陸陸續續在醫院和車站的旁邊,大大小小買了十幾間屋子,收拾干淨後全都轉租出去。

那個時候,也只是一時沖動,想著錢放家里也不會抱窩。當時誰都沒想到,現在只那十幾間屋子每個月的租金就很可觀「來︰網看熱門言情小說」。光租金就比小飯館的利潤還多,簡直是一本萬利。

所以說,杜家大姑他們壓根不缺錢花。飯館的生意也沒以前好做了,他們早找好退路了。

王大江他們當然高興了,「爹,娘,姨,姨夫,那你們是打算回家跟二叔學學養木耳蘑菇,還是打算干點別的?」

至于從現在就開始養老?這樣的話可不能問!杜爺爺都七十多歲的人了,還整天有滋有味的搗鼓他的菜園子呢。李爺爺比杜爺爺還年長幾歲,平時還去書店幫忙。所以,就別想著讓辛勤了大半輩子的人歇歇!

向來溫柔好脾氣的杜家小姑,這次說話難免大了一回嗓門,「你小姑夫以前不就愛刻木頭?年前,廠子看了說要請他去做木雕師傅呢!至于你爹,他的手更巧,不僅會編竹筐,還會編各種各樣的竹制玩具,本事也大著呢。至于小姨和你娘,進廠子干點啥不行!平時只要按時上下班,不用早起晚睡不用操心,每周還能放一天假期,多好的事兒啊!」

杜家大姑和小姑,說起進廠子朝九晚五上下班的生活,滿臉期待。要是擱在以前,想進廠子得有關系有後門才行!

王大友和郭小松這倆當爹的,反應不比自家媳婦好哪里去。看看滿臉驚訝的兒子,腰板挺的直直的,爹也是有手藝的人!

他們以前就愛刻個木頭搗鼓些竹筐子什麼的,可是這些在山里人眼里,都是不入眼的活計,他們誰也沒想到有一天竟然能靠這點子手藝吃飯。

郭小松比自己連襟能說,見芽兒滿眼好奇,猜著估計還沒人跟芽兒細念叨這些呢,干脆就跟芽兒好好說說,「你二爺爺小爺爺他們不是投錢,給咱們青山縣父老鄉親開廠子嗎!靠山吃山,其實廠子早就開起來了,利潤也好。咱們青山縣比以前可是大變樣了,姑父猜等你在回清河灣,說不定都不敢相信了……」

听家人你一言我一語給自己講家鄉的變化,不由芽兒不相信日新月異的力量。

投資建廠子的時候,誰也沒想過獨吞廠子的盈利。所以每年的出利潤,全都回報到青山縣的基礎建設上,還有那些老無所依的老人和幼無所養的孩子!

听說青山縣縣委書記接著這股東風,要升官了!而清河灣的老村長,用杜家二叔的話來講,那叫重新散發青春活力,走路都帶風的。

現在,清河灣的鄉親,走到外面,個個胸脯挺的老高。那些廠子,跟清河灣的關系匪淺啊!而清河灣的小伙子大姑娘,更是搶手。說不定明年,清河灣家家戶戶都能蓋上青磚大瓦房。

等七嘴八舌的說完家鄉的變化,杜家二叔一拍腦門子,對杜仲義和杜季誠倆老爺子補充道,「二叔,小叔,還有爹,縣里讓俺給您們帶好好呢!村長叔也讓俺問好!俺們帶來的那些山貨,有一大半是鄉親們給準備的!」

不等老爺子們回話,杜家二叔趕緊又對芽兒說道,「對了,芽兒,你可別忘了幫縣里村里給老愛老先生也問好!啥時候咱們再邀請他去村里過年!保準能嚇他一跳!」

芽兒當然點頭答應,雖然只在清河灣住了大半個月,但愛德華老先生很關心鄉親們。

不過,杜家二叔他們搬到京城住的事情,也就這麼不了了之。

杜文昊他們當然是順著爹娘他們的意,可是卻把小小江和小小海急壞了。倆半大小子這些天在京城玩的樂不思蜀,雖然這幾天沒少被幾個哥哥和芽兒姐姐拉去補課,補得一個腦袋兩個大。可是,他們把芽兒那天說讓他們來京城念書的事記得牢牢的。

倆半大小子眼看幾個哥哥都開始商量買票的事了,哪里還能按奈得住,不過,他們也只敢偷扯芽兒的衣角。

芽兒見這倆半大小子又是擠眉又是弄眼的,故意沉吟了好一會,把倆小子急得抓耳撓腮的,才向杜家大姑他們建議,「大姑,小姑,要不干脆讓三江和三海直接留下來把!京城的教學條件畢竟比咱們青山縣要好!平時我和哥哥他們還能給這倆小子補補課!」

「就是!你們走你們的,把這倆小子給我們留下!」幾位老爺子老太太眼楮一亮,很顯然,倆半大小子雖然貓狗嫌,可是,家里有了他們倆,真的是比以前熱鬧了。再說了,芽兒說的對,京城教育水平畢竟要比小縣城高的多!

嗯,嗯,倆半大小子在一旁拼命的點頭,簡直要把脖子給點斷嘍!

杜家大姑他們還真的沒有考慮過這事兒,家里有那麼多個大學生,他們當然不會那麼膚淺,也知道念書的重要性。可是,那幾個大的都是在娘家長大的,他們要是再把這倆小的丟到這邊,這不是明擺著讓爹娘和大哥大嫂幫他們養孩子嗎!

再說了,倆半大小子都是老小,從小被寵壞了!要說調皮搗蛋比幾個大的有過之而無不及,老爺子老太太們還能經得起這倆半大小子折騰嗎?

杜家大姑他們沉吟了一會,「要不還是算了!」

滿臉期待的倆半大小子,一听算了這倆字,哪還能注意到杜家大姑還有話沒說完,黝黑黝黑的小臉拉的老長,小腦袋瓜子耷拉著,毫不可憐。

杜家大姑上前,一手擰了他們一耳朵,「先等上完這學期再說吧!他們秋天就該念初中了。要不,先看看他們的成績,要是跟得上城里學生,九月份再直接讓他們來京城念初中!」

倆正揉被擰的通紅通紅的耳朵的半大小子,立馬由苦瓜臉變成陽光燦爛的笑臉,一蹦老高,嗷嚎一聲,就跟上躥下跳的野猴子似的,嗖的一聲,跑到院子里撒歡去了。

倆半大小子那一聲鬼哭狼嚎,大人听著都忍不住想要掏耳朵。而兩個正坐在炕頭上你戳戳我從露出的小蛋子,我扯扯你正流口水的小嘴巴的胖女圭女圭,哇的一聲哭了。哇哇,他們好怕怕,野猴子下山了。

杜家大姑和杜家小姑看看倆童音二重哭的胖女圭女圭,再看看被倆女圭女圭這一哭折騰的手忙腳亂的老爺子老太太,恨不得再抽那倆皮猴幾個笤帚疙瘩。就他們這兩個野猴子,老爺子和老太太真的能降的住他們嗎?

雖然深有體會,可是還是不得不說杜家大姑他們還是小瞧了老爺子們的威嚴。

杜爺爺輕咳一聲,中氣十足卻因為怕嚇到小孫孫不得不壓低聲音一聲喊,「你們倆兔崽子,還不麻溜的給老子滾進來!你們倆嚇哭的,你們倆負責哄孩子!」

正滿院子撒歡的倆皮猴,就跟帶上緊箍咒似的,你推推我我搡搡你的,磨磨蹭蹭進了屋子。被杜爺爺一瞪眼,立馬服帖,又是做鬼臉又是抱著倆胖女圭女圭又晃又掂的,不大會就把倆胖女圭女圭逗的咯咯直笑。這倆小哥哥好傻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