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由于昨天下了一場雨,山里肯定出了不少木耳。(接下來的幾天村民們繼續忙著摘木耳,狩獵隊則繼續狩獵。不過這次狩獵隊沒有進深山,就在附近幾個山頭打一些野兔子山雞什麼的。這樣的日子又繼續了6,7天,直到附近的幾個山頭采摘的差不多了才算結束。村民們沒有繼續往深山里面采摘山貨,一是因為在往里走的話基本上沒有上山的路了,往下運送很不方便。路上耽誤的時間太多。二是因為再往里走也不安全,那里有不少大型動物。

狩獵隊這幾天的收獲也不小,雖然沒有再獵到野豬什麼的,但是幾天下來,平均一家都能分上3只兔子,2只山雞什麼的。晚上幾天要去捕些魚回來,在加上過年時村子里分的豬肉,這個年肯定能過的熱熱鬧鬧的。

天氣越來越冷,現在村民們已經很少出工。叔叔大爺們忙著處理前些日子采摘回來山貨。由于新鮮的山貨不好保存,收購站不怎麼收購新鮮山貨。鄉親們在都要把這些山貨加工成干的山貨再賣到收購站。蘑菇木耳什麼的都要干燥晾曬,松子要從松塔里磕出來,山核桃也要去掉外面的青皮。

嬸子大娘們忙著在家里洗洗涮涮,腌咸菜,做冬衣。現在冬天可沒有什麼大棚蔬菜,冬天吃的最多的就是白菜,土豆,咸菜了。會過日子的主婦把秋天收的蘿卜豆角什麼的,一部分曬成菜干,一部分腌成咸菜,一冬天就靠著這些菜干和咸菜下飯了。天氣越來越冷了,也要給家里的老老少少準備過冬的衣服。山里人費鞋子,大老爺們一年能穿破6,7雙鞋子。嬸嬸大娘們一年也就冬天的時候有時間,都湊著這個時候抓緊做鞋子,做衣服呢。一群媳婦大娘們拿著自家的針線筐子,湊到一塊,拉著呱,手底下都不慢,借著頂針將針線穿過鞋底,再一扯線頭,「嗤啦」一聲,再將針腳拽實,手底下快的人兩三天就能做成一雙。做成的鞋的樣子都不是好看,但是舒適合腳。芽兒的鞋子每年都是杜女乃女乃做的,每雙鞋子上面都會繡上蝴蝶,牡丹什麼的,都栩栩如生,喜歡的芽兒都不舍得穿。據說杜女乃女乃小時候家里條件不錯,專門跟繡娘學過繡花,一手繡活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好,以前有人家結婚還讓女乃女乃幫著給繡蓋頭來著。

每次杜女乃女乃繡花的時候,芽兒都會拿著針線在塊舊棉布上學著女乃女乃的樣子比劃著。那副認真的小模樣,看的嬸子大娘們都說,「我們芽兒將來肯定是個巧媳婦,這麼小就開始跟著女乃女乃學繡花呢。」。

雖然被大娘們笑話,但芽兒還真的是想學呢。上一輩子她因為身體不好,不能劇烈運動久而久之就養跟古代大家閨秀似的的生活習慣,看看書,寫寫字,彈彈琴。本來就對女工有興趣,但那時沒有地方可以學。現在看女乃女乃的繡工那麼好,怎麼能放過呢。杜女乃女乃見芽兒喜歡,也樂意教她,在她老人家的觀念里女孩子就要心靈手巧的,不會拿針線怎麼能行。

清閑下來的日子過得飛快。到了十一月,村民們采摘回來的山貨除了留給村民自用的,剩下的都賣給收購站了。村民們也算是徹底清閑下來,村子里的那幫孩子也都徹底的玩瘋了。現在也不用下地,不用摘果子,不用放羊,那還不可勁的玩。前幾年到了上學年齡的孩子,條件好一些的人家都咬咬牙送到公社上學校去念兩年書,省的將來都成了睜眼瞎。只不過這幾年*革命鬧騰的厲害,就連公社學校的不少老師都挨批斗了,到現在還沒復課呢。

芽兒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自家大哥已經十二歲了,小哥哥也十歲了,還都沒有念過一年的書,認不得幾個字,村子里的那些孩子也都差不多。等他們成人後正好踫上經濟改革,沒有文化他們將面臨著下崗失業,到最後只能依靠這一畝三分地,生活沒有任何希望。芽兒不希望看到這群跟她一起長大的孩子,將來的生活依舊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子過得清苦。但是她年紀太小,提出這個問題肯定不合適。村子里也沒有什麼文化人,像小叔叔能念到初中已經算的上村子里的最高學歷了。

這天晚上吃過晚飯,一家人都坐在爺爺女乃女乃屋子里的大炕上聊天。杜爹手里拿著一個小本子,在那里寫寫畫畫的計算著今年家里的收入。芽兒看著杜爹在那里寫寫畫畫,突然靈機一動,一臉天真的問到,「爹爹,你在干什麼啊,這上面都是寫的什麼啊?」。

「爹爹在算今年咱們家能分多少糧食,多少錢。你還小,不認識。」,杜爹頭也沒有抬,繼續在那里算著。

「哦,那哥哥他們都比我大,他們肯定認識是什麼了。大哥,小哥,趕緊給我說說爹爹寫的是什麼,我都不認識。你們肯定認識對不對?」,芽兒繼續問。

在杜皓宇,杜皓軒的想法里,自家的寶貝妹妹難得求一次自己,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現表現。小哥倆伸著頭看了半天,就見本子上跟鬼畫符似的,什麼也不認識。小哥倆難得的羞紅了臉,「對不起,芽兒,我們也不認識是什麼?你問小叔,小叔肯定知道,小叔在鎮子上念過書的。」。

「哦,那為什麼哥哥們不念書,念書的話肯定也能像爹爹和小叔一樣,能夠說給芽兒听。芽兒長大了一定要念書,將來說給爺爺女乃女乃听。」。

芽兒天真的一句話,讓杜爺爺和杜爹陷入沉思。最後爺爺說了一句「建國,明天你跟我去村長家里一趟」,然後就滿懷心事的要睡覺。氣氛冷了下來,杜爹也沒有心思在算下去,一家人都草草收拾一下睡了。

第二天草草吃過早飯,杜爹就跟著杜爺爺去了村長家里,一直到吃午飯的時候才回家。芽兒不知道爺爺他們和村長說了什麼,只知道當天傍晚的時候村長廣播明天召開全體村民大會,都必須準時參加。召開村民大會的那天,芽兒也跟著去了,她想看看村民的反應,看看這些孩子們到底能不能念上書。

當村長把想讓村里的孩子們上學的想法跟村民們一說,出乎芽兒的意料連願意讓孩子上學的連一成都不到,大多數都紛紛嚷嚷的反對。

「念啥書呢。現在公社的學校都不叫上課了,要是咱們村讓孩子念書的話,還不得批斗咱們。現在這樣也不錯,孩子在家可以幫忙打打豬草,放放羊什麼的。要是念書的話,這些活計誰來干」,這是那些不樂意讓孩子念書的村民的想法。

「憑啥不讓俺們念書,□說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要是俺們念了書,俺們也能看懂小人書上寫的是什麼,而不是光看畫了。俺們也能學習□語錄,做革命小戰士。」,沒想到先跳出來要念書的是這些小娃子們,雖然他們的目的是看小人書。小人書在農村里可屬于奢侈品,清河灣全村劃拉到一起,也就有十多本,是這些孩子們唯一的讀物,一個個都稀罕得跟寶貝似的,輕易不肯拿出來給別人看。

听了這話,其他的孩子們的情緒也都被煽動起來,一個個舉著小拳頭「俺們要念書,念了書就能看懂小人書了,念了書,俺們也也能算賬,省的到供銷社買東西的時候人家笑話俺們是泥腿子,連帳都不會算。」。

听了這些孩子們的話,那些反對的村民們也沒有話說了。是啊,不讓孩子們念書,將來孩子們只能像自己一樣做個睜眼瞎,念了書的話最起碼能認識自己的名字,會算賬啊。要是念的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吃上國家糧呢。那時候,戶口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農業戶口,另一種是非農業戶口。農業戶口多是農民,在生產隊干活,到秋後分口糧;非農業戶就厲害了,拿著糧本或者副食本,按月到糧庫或者糧店、商店去買糧,每個月多少還有點白面豆油啥的,所以老百姓都管這個叫吃」國家糧「,也就是供應糧。

「念書是好事,五爺爺這輩子就吃了不識字的虧。革命解放的時候,部隊給退伍軍人安排工作,要是五爺爺我也識字的,我也能分配到縣里吃國家糧嘍。」,五爺爺一臉感嘆的說到,「再說了,孩子認識幾個字能算算賬也是好的。」。

「讓孩子們上學是好事,可是咱們沒有老師啊?」,有村民立刻發現這個問題。

「是啊,這是個問題。我看這樣吧,現在村子里的孩子大多數都沒有念過書。建設,還有狗娃他們幾個不是在公社的學校念到初中嗎,就先讓他們幾個輪流著教。」,村長琢磨了一會,最後宣布到。

「俺們都還沒有初中畢業,能行不?」,被村長點名的幾人一臉底氣不足的問到。

「俺說行就行。不就是教大字不識一個的娃子們麼,有什麼不行的。再說了,前幾天在公社開會的時候,公社領听說明年有不少下放到咱們公社接受勞動改造的人。俺偷偷的打听了一下,都是大學教授,專門教大學生的呢。到時候說不定也有分到咱們村子里的,咱們就讓他們教教書,你們幾個也能跟著學學,這活輕松,他們肯定也樂意。再說了,就是讓他們下地干活,估計他們也干不了。」,村長的小算盤打的啪啪響。

「不過,大家伙記住嘍,這讓孩子們念書的事情千萬不能張揚。尤其是咱們竟然還打算請□分子教書的事情,一定不能讓公社和縣里知道嘍,要不咱們大家伙都玩完。還有,平時咱們就讓孩子們上午和晚上念書,下午不耽誤幫家里干活。」。

在村民們眼里大學生就是秀才了,那叫大學的大學教授還不都得宰相啊。自家孩子將來能跟著念書,肯定錯不了,再說也不耽誤幫家里干活,也不用交學費,也都紛紛表示同意讓孩子們念書。村子里的孩子們念書的事情就這樣拍板定了下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