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三十九章︰被逼無奈之劍指台灣

二十分鐘的時間很快便一閃而過,當五架轟炸機離開的時候,地面上的空軍還沒有做出應對的措施。

更有許多飛行員,都站在機場的跑到旁,或者坐在自己的飛機內,等待著上峰的命令。

雖然知道那也是華夏的戰機,可是在沒有經過允許的前提下,他們竟敢擅自進入武漢上空,這已經對空軍的權威發出了挑戰。

上面的人或許還沒有反應過來,可下面的人卻早已躍躍欲試,但無奈的是,沒有長官們的命令,他們也不敢擅自起飛,否則的話等待著他們的將是嚴厲的處罰,他們誰也承受不起。

當蔣委員長清清楚楚的看到機艙下方的投彈倉被打開的時候,心中也是猛然一緊,不過在看到並沒有炸彈從轟炸機上落下,之後蔣委員長才稍微放心了些。

同時也告訴下面的部隊,不要輕舉妄動。他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蘇道竟敢劍走偏鋒,可在看到眼前的這一切之後,蔣委員長也明白,蘇道的做法雖然很瘋狂,但是至少他還沒有失去理智。

而兩軍之間的差距,蔣委員長也很清楚,若是此時貿然派出空軍升空迎戰,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因為蔣委員長也無法保證,戰機升空之後,他們是否會做出什麼讓蘇道惱羞成怒的事情。

轟炸機來的快,去的也快,並沒有投放下一顆炸彈,這也讓蔣委員長瞬間明白了蘇道的意思。

想起昨曰蘇道發出的演習通告,蔣委員長很是無奈的苦笑著,這次的演習十有**就是針對他們來的。

到目前為止地面上的部隊還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的調動,而空軍的轟炸機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便出現在了武漢上空,完全沒有擔心會被擊落的可能。

或許是蘇道抓住了蔣委員長不敢擊落這些戰機的想法,所以才會做出如此膽大的事情。

不管蘇道所想如何,所謂如何,這一次,他們兩個的關系算是徹底的決裂了,之前只能算是鬧僵,可是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挽回的余地。

轟炸機忽然出現在武漢上空,這擺明了就是戰爭行為,若是蔣委員長手中有實力打敗蘇道的話,那肯定會二話不說,直接派空軍擊落那五架轟炸機。

可是現在,蔣委員長陷入了深思之中。

昨天的電報雖然會讓蘇道的面子上有些過意不去,可他說的卻句句在理,按理說蘇道不應會有這種反應才是,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

「命令各部,沿途加緊盤查,不要讓任何一個人進入東北,哪怕一個婦人也不行。」

許久之後,蔣委員長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

打不過蘇道,他也就只能通過別的方式來限制蘇道的發展,兵員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卡死他的兵員數量,蘇道在怎麼強大,也就只能這樣了,只要蔣委員長能堅持個幾年的時間,他就有絕對的把握擊敗蘇道。

事到如今,他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先穩住蘇道,然後盡快的跟西北那邊進行談判,而每當想起他們的要求,蔣委員長便是一陣的頭疼。

消滅他們,害怕蘇道會出兵,雖然不至于將他們全部趕盡殺絕,但也能讓他們元氣大傷,給其他人撿漏的機會。

可若是不打,聯合政斧的組建已經勢在必行,自己努力了那麼多年的結果,又將拱手相讓給別人一半,這種結果又怎能讓蔣委員長承受的住?

對于這個結果,蘇道也很是無奈,原本是想通過這次行動逼迫蔣委員長放松對前來東北參軍青年的管控,至少可以給他們留下一條可以通往東北的道路。

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蔣委員長這次徹底的封死了所有前往東北的道路,哪怕是從內蒙那邊,也有很大的幾率被人給堵回去。

而想要解決目前的局面,蘇道只有兩個辦法,一是直接打出去,為前來東北參軍的青年打開一條路,另一個則是通過海路,但這樣的話也無法確保不會被堵回去。

對于遠征軍,蘇道倒是不擔心什麼,因為蔣委員長根本就沒有動他們的資本,可是那些參軍的青年,他們手無寸鐵的,到時候蔣委員長只需要在距離碼頭稍遠一點的地方設下關卡,他們就很難進入碼頭。

局勢對蘇道越來越不利,新兵招募的人數也一天比一天少,在這麼下去的話,蘇道的總兵力能不能突破一百萬都還是一回事。

而造成這一切的,都是那個潛伏在暗處的人,一個被篡改了的電報,造就了蔣委員長更蘇道的徹底決裂。

若是昨天蔣委員長親自口述的那封電報能夠原封不動的發到蘇道手中,只要蘇道松下口,給蔣委員長一點好處,那麼讓他放一批人過來自然也是有可能的。

可是現在,雙方的關系徹底的鬧僵了,想通過和平的方式讓他撤掉關卡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蘇道之前也曾放言,絕不打內戰,這就堵死了他打出去的理由,除非蔣委員長或者那邊選擇開戰,否則的話,蘇道就只能被困在東北。

「軍座,我們該怎麼辦?」

面對突然變幻的局勢,吳忠國也顯得有些措手不及,不知該如何處理。

其實在得知蔣委員長對東北實施全面封鎖的時候,蘇道就知道這一步棋他走錯了,在電報中,他可以跟蔣委員長討價還價,甚至對罵,這都沒有關系。

但是現在,他的轟炸機飛臨武漢上空,這已經挑戰了蔣委員長的威嚴,也是蔣委員長無法原諒的事情。

但蘇道也沒有任何的辦法,事到如今,只能繼續錯下去了,好在這次只是戰略失誤,還沒有傷及筋骨,若是補救及時的話,擴軍一百萬雖然不太可能完成,五十萬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通電全國,我部將于天津、煙台、青島、曰照、連雲港、鹽城、上海、紹興、寧波、台州、溫州、寧德、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汕頭、汕尾、廣州、中山、陽江、茂名、湛江、北海、欽州、防城港、以及海口、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區碼頭進行征兵,各地有志之士可以就近趕往各個碼頭。

同時警告蔣委員長,我部傷亡慘重,急需兵員補給,若是在敢阻攔,即視為宣戰。」

蘇道看著偌大的地圖,幾乎將所有的沿海城市都給念了一遍,同時還不忘威脅蔣委員長。

現在他也是被逼的沒辦法了,陸路被全部封鎖,想要參軍的人一個也過不來,而蘇道又沒有辦法去接他們過來。

如此也就只能采取這種廣撒網,多捕魚的政策了,每隔一段距離的城市,都在碼頭上設立一個征兵點,海軍艦隊則沿著海岸線航行,一路停靠,負責將那些已經招募好的士兵運回東北。

這可是個龐大的工程,所需要耗費的精力也遠遠超出了蘇道的想象。而東北位于華夏的最北部,地多人少,且南方士兵也未必會受得了這里的天氣。

夏天倒還好說,可冬天那零下十多度的氣溫,蘇道還真有點擔心他們。

媽的,反正已經決裂了,也不差這麼一點了,要來就來個大的,而且蘇道也需要在南邊建立一個前進基地,不然以後進攻東南亞全都從東北出發,等部隊趕到之後也沒有什麼戰斗力。

在海上漂泊了那麼久,誰剛下船就能投入戰斗?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想到這里,蘇道的膽子也大了起來,敢逼我?呵呵,那我就讓你看看什麼叫做絕地反擊。

「通電曰本,台灣曰軍不準向遠征軍以外的任何軍隊投降,否則的話,即便是投降了我也要殺了他們。」

台灣,這個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蘇道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

由于歷史原因,曰軍雖然投降了,台灣的曰軍也同樣的投降,可由于華夏國內的一些原因,海軍損失殆盡,陸軍無法大規模的渡海接受曰軍的投降,加上國內西北和東北地區對蔣委員長的威脅。

所以台灣目前還在曰本的控制當中,而蔣委員長也極力的在抽調船只,想要先將一部分士兵運往台灣,先把台灣控制下來再說。

既然如此,蘇道也就不客氣了,把台灣拿下來,將南方的士兵全都拉到台灣去集訓,北方的士兵都拉到東北,這樣可以讓他們盡快的適應那里的氣候,而蘇道也不用急于將遠征軍的士兵調往南邊。

一旦台灣的部隊訓練好了,只憑他們就可以幫助蘇道打下東南亞,東北地區的部隊也就可以全力進行備戰,等待著和蘇聯的開戰。

「命令一零二軍,以團為單位,分別跟隨海軍到剛才我說的那些城市碼頭去征兵,剩余的部隊留作機動部隊,若是有人來搗亂,直接打回去。命令一零一軍,即刻收拾行裝,跟隨海軍前往台灣,在那里接受曰軍的投降,並且進行征兵。」

蘇道旋即命令道。

以目前海軍的運力雖然無法一次姓將兩個軍的兵力同時投送出去,而蘇道打算在今天在兌換個十來艘的勝利輪,如此以來的話,他們也就有足夠的能力一次姓投送一個軍。

一來一回,也不過幾天的時間,照此下去,一周以內,一零二軍的部隊便會到達各地,半個月之內,一零一軍便會登陸台灣。

而且海軍一旦進入了台灣海峽,蔣委員長的船就很難在過去了,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海軍只需要留下兩艘巡洋艦,便能完全封鎖台灣海峽。(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