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龍谷村的情況,馮志並不完全了解,他只知道這個村,離鎮政府最遠,大約有二十公里,除了鎮里到鏡湖的四公里,修有公路外,從鏡湖經龍灣村到龍谷村,都沒有公路連通。!。
從鏡湖往山走不到三公里,就到了龍灣村地界,不過,這龍灣村地廣人稀,人口不多,但土地卻很遼闊,散布在龍嶺山腰的大灣小埂之間,因為已是秋天,到處可見火紅的楓葉,不時閃現。
馮志和宋大華,跟在肖佳卓的後面,走了近兩個小時,到了龍灣村黨支部記龍學柱的家里,龍學柱正在院壩里整理玉米棒子,看見馮志他們三人,立即放下手里的活,把手搓了幾下,小跑著迎了來,口里恭敬而熱情地喊道︰「馮記、宋所長、肖主任,你們怎麼來了?」
馮志伸手和龍學柱握了握,口里笑著說道︰「龍支,你這路也太難走了,我們爬了一多個小時,才到你這里,還不去找點水來,我都快渴死了。」
從鏡湖到龍灣村地界,雖然不到三公里,但這龍灣村的面積也太寬了點,從進入龍灣村地界開始,三人可是走了一個小時,將近七公里的路程。
龍學柱听到馮記這一說,頓時裂嘴憨厚地笑了笑,回頭對著屋里喊道︰「娃他娘,快給馮記他們把開水端出來。」
然後,手忙腳亂地從口袋里掏出一包廉價煙來,從里面抽出一支,雙手遞給馮志。口里恭敬地說道︰「來,馮記。請抽煙。」
「好啊。」馮志順手接過龍學柱的煙,龍學柱又忙著把煙遞到宋大華和肖佳卓的手里。
宋大華看到龍學柱遞的煙,十分便宜,本來不想接的,但看到馮記不但十分自然地接過來,並且掏出火機,徑自點。也就接了過來,肖佳卓接過煙後,本來想替馮記點燃的,可是沒想到馮志已點了,就只得轉身替宋大華所長點燃。
這時,龍學柱的妻子提著一個暖水瓶。拿著一個明顯是剛洗過的大瓷盅走過來。有點敬畏地把大瓷盅放在馮志面前的板凳,手忙腳亂地往里沖水,然後略帶膽怯地望著馮志,尊敬地說道︰「馮記,請喝茶。」
馮志笑著接過茶杯,客氣地說道︰「謝謝嫂子。!。」
單敏沒想到這馮記竟然沒有一點架子,心里略為放松。笑了笑,就轉身走進屋去。
「馮記,宋所長、肖主任,讓你們見笑了,我家里這位沒有見過世面。」龍學柱不好意思地解釋道。
「呵呵,老龍啊,這我可就要批評你了,我們嫂子這樣賢惠。今後條件好了,你可要多帶她到處走走嘛。」馮志笑著說道。
隨後。幾人又聊了一會,馮志這才知道龍學柱的兒子。去年剛接了婚,婚後,小兩口就到南邊打工去了,他還有一個女兒,在縣城高中。
說起女兒,這龍學柱還是十分自豪,听他的口氣,他女兒龍悅娟,成績還不錯,據她的班主任老師說,照這個勢頭,將來考個大學,應該沒有問題。
馮志幾位自然就笑贊龍學柱好福氣,把龍學柱樂得眼楮都眯了。
听到馮記他們要到龍谷村去,龍學柱急忙讓妻子做午飯,說是吃了飯他陪著一起去。馮志抬起手腕,看了一下表,發現還不到十一點,就說道︰「龍支,我看這中午飯,干脆就到龍谷村去吃,反正時間還早,你也知道,這鎮里的事很多,我們明天還要急著回去。」
龍學柱不知道馮記到龍谷村去干什麼,不過,馮記沒有說,他自然不好問。
其實不但是龍學柱沒有搞清楚馮志到龍谷村的目的,就是宋大華和肖佳卓,也不清楚馮志到龍谷村去做啥。
「既然這樣,那我帶你們去,我也有一段時間沒有去龍谷村了,順便給娃他姥爺帶點酒去。」龍學柱看到馮志態度堅決,也就不再勉強。
原來,龍學柱的妻子單敏,就是龍谷村的人。
幾人路後,馮志這才從龍學柱的口里,知道龍谷村人口並不多,只有三個村民小組,也就三百人左右,是全鎮最小的村,而且全村的百分之八十,都姓單。
走進峽谷後,馮志打量著周圍那些參天古樹,十分隨意地問道︰「龍支,我听說這龍嶺山有野豬和野山羊之類,是不是真的啊?」
「這當然是真的了,我兒子的幾個舅舅,農閑的時候,就經常山打獵,前不久,還專門送了二十斤野豬肉給我呢。馮記,我听他們說,有幾次,還遇到老熊呢。」一說起這山的野獸,龍學柱頓時來了興趣。
听到龍學柱說他妻子的兩個兄弟,都是打獵的好手,馮志自然又多問了兩句。
四人邊說邊走,又走了兩個小時,才走到龍谷村。
一出峽谷,馮志幾人覺得眼前為之一亮,只見大約四五平方公里的平緩壩子出現在眼前,這個平壩到處綠樹環繞,其間還有無數金黃的稻谷在風中閃爍,有幾處稻田里,人們在揮汗收割,傳來啪啪的打谷聲,給整個平壩增添了幾分豐收的喜氣。
馮志的眼光掃過平壩,卻見平壩的北面,是幾道山嶺,不過坡度並不太陡,而其余三個方向,卻是懸崖峭壁,就是馮志他們剛走過的峽谷,也似乎是用巨斧硬生生地劈開的一般。
說實話,沒來這龍谷村之前,馮志曾在腦海里無數次想過這里的情景,但當他真的來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還是深深地被它所震撼了。
難怪這里叫龍谷壩,如果不是這個峽谷和外界相連,它簡單就是一個現代版的世外桃源嘛。
它和陶淵明先生所描繪的桃花源,是何其相似?只是,不知道里面有沒有武林高手隱居。
看到馮志站在谷口,看得入神,龍學柱忙指著前面詳細介紹,在谷口站了一會兒,四人又往里走,就有不少干活的村民,熱情地和龍學柱打招呼,龍學柱隨口應著,不時還向一些了年紀的老人問好。
可以看出,龍學柱在這里的人緣不錯。
「三哥,大海在家不?」看到一個年約五十歲的老農走來,龍學柱大聲問道。
「是學柱啊,大海在幫朝明打谷子,你們找他有事?」那老頭不時打量著馮志他們,特別是宋大華,因為穿著警服,那老頭更是狐疑地看了幾眼。
「三哥,這是我們鎮里的馮記,這是鎮派出所的宋所長,這是計生辦的肖主任,他們到你們村檢查工作。」宋學柱大聲介紹道。
不過,馮志卻發現那個被宋學柱喊作三哥的,那臉色可是變了變,然後警惕地看了馮志他們一眼,說道︰「他在那邊的大田里,你們去找他。」說完,這個老頭急急地走了。
鎮里的記來了,而且還帶著計生辦主任和派出所長,不是為了計劃生育的事是為了什麼?
龍谷村因為山高皇帝遠,再加這個村本來人口就少,計劃生育工作自然搞得不好,不過鎮里也是睜只眼的閉只眼,就是計生辦,也很少到這里來搞突擊什麼的。
馮志自然看出龍學柱的小聰明,不過他也沒有點明,而是跟著龍學柱,往單大海打谷子的地方走去。
單大海是龍谷村的村支,同時又兼著村長,可以說是黨政一肩挑。不過這也和龍谷村的實際情況有關,全村就十二位黨員,除了單大海只有二十幾歲外,其余的,都是五十歲以的老黨員,就是單大海,也是因為當初到部隊當了三年兵,在部隊入了黨,這不,復員回家後,就被選為村支部記兼村長了。
正在田里收谷子的單大海,突然听到龍學柱的聲音,他停住手里的活,抬起頭來,看到鎮里的馮記帶著兩個人來了,心里一怔,忙把手里的活放下,和單朝明說了一聲,從田里走出來,胡亂洗了洗腳的泥,略帶激動地喊道︰「馮記,你們怎麼來了?」
「怎麼?不歡迎我們?」馮志故意說道。
「哪能啊,您可是我們請都請不來的貴客,走,回家里去說。」單大海向宋所長和肖主任略點了點頭,算是打了個招呼,對龍學柱的眼色,卻是視而不見。
「大海,你們村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馮志看到這村民都在忙著收莊稼,就關切地問道。
「今年天氣還不錯,這水稻和玉米的產量都不錯,比去年應該能增產不少。」單大海干脆地回答道,其話語間,還是透露出軍人的爽快。
「呵呵,那就好,看來你這個村支兼村長干得不錯嘛。」馮志笑著表揚了一句。
到了單大海的家里,馮志這才發現,這村里的建築,全是用木頭建成的,雖然有點粗糙,但也有種古樸的味道,這些村民的房屋,並不完全是聚集在一起,每家都隔著一段距離,但這距離又不遠,也就一二十米的距離,五六十戶人家,都在這龍谷壩的中間,沿著那個不大的小山包布開。
單大海的家,並沒有在村子的中間,而是在村邊的一棵粗大的楨楠樹旁,一道用木條做成的柵欄圍著小院,顯得異常整潔淡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