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部 嫁衣 第一部嫁衣第二百一十九章信仰載體

第一部嫁衣第二百一十九章信仰載體

對徐清風這個有望成為一代宗師的超級神棍,邦聯政府的高層們是「愛恨交加」的,心情非常矛盾。

這個國家之所以從當年的中央集權制演變成現在結構相對松散的邦聯制,明面上的說法,一是收入分配不公平、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社會各階層、不同民族與族群以及東西、南北區域之間的矛盾突出,中央政府對國家的掌控力與經濟上的宏觀調控能力不足,屢救屢敗,加上「人心不古」,各路諸侯都想獲取更大的權利和話語權,有意無意地漠視甚至放縱事態發展;二是西方蠻族國家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東方大國崛起,絞盡腦汁進行鼓動、分化、打壓,在內因外患的共同作用下,幾將國之不國。幸好當時軍隊比較穩定,戰斗力不上不下,不足以擴土開疆,也沒有打內戰的底氣,卻擁有足夠的威懾力,才使國家沒有徹底分裂,政權過渡也比較平和,沒有太大的社會動蕩,可說是不幸中之大幸。

但一些「有識之士」則認為,造成當年政局變幻的根本原因是信仰缺失。這個民族幾千年來的理論體系是以神道教為核心信仰,「敬天地,事鬼神」;以法家或類法家的形式治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以儒教或新道教愚士大夫,使其「奉節守禮」;以佛教等華化的外來宗教愚黔首,使其將希望寄托于飄渺的「來世」或把自己的苦難歸結于天地鬼神的懲罰。君不見幾千年來的那些皇帝,表面上尊儒也好,信佛也好,祭祀天地祖宗所用的儀式都是神道教的。「有識之士」們還解釋說,敬天地,可理解為尊重客觀規律;事鬼神,可理解為祖宗信仰祖先崇拜,這種核心信仰體系,其實是很「科學」的。沒看人家蠻族執「民主」、「科學」大旗的米國大統領就職,還要手按著《聖經》發誓嗎?可見對天地鬼神的崇拜和科學不科學的沒有根本沖突。

前朝太祖以莫大的氣魄破除一切「封建糟粕」,斥之為「迷信」,代之以全新的理論體系,宏揚科學、唯物,對輿論的引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太祖說過「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有人補充說「筆桿子里面保政權」,這里的「筆桿子」,指的就是輿論引導,如果忽視了「筆桿子」的作用或者握筆的人書法和文筆太差……太祖既沒,後來者一則忙于物質文明的建設,剛開始的時候忽視了精神文明的建設,西方蠻族文化趁虛而入,對傳統信仰體系造成了致命的沖擊;二則太祖之後的權力更替過程中,當年那些搞輿論和意識形態引導的高手全軍覆沒,從中央到地方都幾乎無人勝任這方面的工作,「趕鴨子上架」的效果可想而知;第三,都說「三年的商鋪,十年的品牌,百年的宗教」,一種信仰體系,不經過百年以上的積累是無法真正深入人心的,正因為太祖時期的信仰積累本就不足,隨著教育的普及,民智大開,為政者仍然使用太祖時期的手段來宣揚一個沉澱不足的新信仰體系,講道者自身又不正,自然捉襟見肘,往往起到反作用,越來越讓民眾反感。當然,為政者不是沒意思到信仰缺失的嚴重性,曾經大力宣傳過「國學」,可惜這些所謂的「國學」是經過女真人閹割的,和民眾心目中的「正統傳承」有很大的出入,只能流于形式,其教育作用其實還不如範大家那部完美演繹了新哲學思想的《通史》。加上前朝的理論體系和以神道教為核心的傳統信仰體系先天對立,為政者明知如此,也只能「望洋興嘆」。

按照「有識之士」們的說法,一個十數億之眾的國家信仰缺失倒也罷了,關鍵在于隨著信仰缺失,人們都無所畏懼了,不怕天地鬼神的懲罰,不在乎報應,也不圖來世,只追求眼前利益。當法律開始果奔,這「無所畏懼」就進一步讓道德撕去所有的遮羞布,「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之類的言論竟然成了許多人的座右銘,官員貪腐,商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所以想讓這個國家重返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就要找回已經失落的核心信仰。

「有識之士」們的分析,應該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些「有識之士」們不知是忘了還是有意忽略,信仰是需要載體的。載體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虛擬人格,類似于「故鄉」、「祖國」——不過華族傳統上好像更習慣于自然人形式的信仰載體,不習慣崇拜虛擬人格。即便是標榜「眾生平等」的佛教,也要捧出個最高佛接受眾生的朝拜。有過宣揚「不立文字」的教派,但文字是不立,廟宇卻從來沒少過,崇拜的對象也從來沒缺過。如果有教無宗,自然人心浮動亂象頻生。「敬天地,事鬼神」時代,被稱為「天子」的皇帝是天地鬼神崇拜的核心載體,前朝太祖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新信仰的載體,說句大不敬的話,那只是換湯不換藥。太祖不存,相當于有教而無宗,「誰主沉浮」?按照「有識之士」們的理論,難不成要捧出個新的信仰載體來——實際上一些思想比較極端的「有識之士」就是這樣認為的。和蠻族不同,華族歷朝歷代神權都要服從服務于君權或政權,教庭凌駕于君權或政權之上的現象,在華族的歷史上是不存在的,教宗也好,天師也好,只要跟君權或政權發生沖突,一律一巴掌拍扁當然,那些「有識之士」不管明不明白這一點,暫時是顧不了那麼多的。

「野道士」事件後,一些極端的「有識之士」突然發現徐清風好像完全符合他們一直在尋找的新信仰載體的標準,簡直是如獲至寶。小伙長得帥,才華橫溢,有成為偶像的基本條件;醫術高超,口才更是沒得說,便于收攬人心;宗教理論水平雖然還有待提高,但在符學上的造詣,絕對有希望成為一代宗師。于是這些「有識之士」就開始聯合宗教界人士為徐清風造勢,而且影響說服了邦聯政府的不少高層,決定竭盡全力為徐清風的成長大開方便之門。另一些邦聯政府高層卻認為,徐清風很可能會成為新一輪動亂的根源,應該及早采取措施,把危險遏制在萌芽狀態。眾所周知,神道教最致命的弱點是教派林立,不同的地區甚至同一地區不同的村鎮都有互不相同的崇拜偶像,宗教理論更是千奇百怪,而徐清風恰恰是其中的典型。徐清風所在的白雲觀供奉的白雲聖母是雲城地區特有的神袛,他本人追求莊周的隨心所欲,與他的業師真玄所在的青牛觀宣揚的清靜無為大相徑庭,而且從目前所了解的情況看,徐清風其人性格張揚,如果將來因為教義問題和別的教派以及其它宗教發生沖突時,肯定是一往無前絕不妥協的,那樣很可能會演變成地區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現在雖說是邦聯制度,但邦聯政府對岳州、洪州這樣的中東部州區的控制力還是很強的,幾乎和集權時代沒什麼區別,如果讓徐清風毫無障礙地發展下去,會不會讓這幾個碩果僅存的比較听話的州區進一步分裂?于是在徐清風的感知之外,他已經成了邦聯政府各方勢力搏奕的重要籌碼。「雲淡軒」網站作為徐清風的官方網站,也成了邦聯調查局和內務部的監控重點。

章東岳那篇文章貼上去不久,邦聯那邊就知道了。經過查證、上報等一系列程序,兩個多小時後,邦聯政務院主管副總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就找上黃毅,此時洪州應急辦的報告還在走流程沒送到副總理手里。接到政務院的質詢時,黃毅正在去雲城的路上,剛從州議會得到雲城市長只是被村民圍堵、並無嚴重暴力沖突發生的消息,同時還听說「清風道長粉絲會」的一大幫少男少女正向雲城市中心聚集……

得到以上消息,黃毅真是一個頭兩個大,但政務院那些人听完黃毅的口頭匯報後頭更大。別的事情倒還好說,何立春請動當地駐軍才是最大的麻煩,很可能會讓事態進一步發展,成為重大的政治事件。

邦聯成立之後,只保留了一百萬正規軍,其他的或直接裁掉或轉成只向各級地方政府負責的武裝警察,還有少量變成政務院直屬的內務部隊,由內務部代管。邦聯憲法規定,百萬正規軍只有兩項基本職能︰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維護本國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權益,也就是說原則上只對外不對內。經駐地政府申請,由邦聯主席批準,正規軍可參與搶險救災,但絕對不允許參與其他任何地方**務,包括邦聯政務院在內的各級政府也都不得與正規軍發生憲法規定之外的聯系,正規軍的地位非常超然。邦聯主席是陸、海、空、天、網及二炮六軍的總司令,有外敵入侵或本國公民生命財產在海外陷入險境時,邦聯主席可以直接命令正規軍出戰,但如果只是有可能造成社會動蕩或國家分裂的內亂,則需邦聯議會上院半數以上議員投票通過,可見邦聯憲法對出動正規軍的限制之嚴。所以這些年來的所有地方**務,出動的基本上是地方上的武裝警察,內務部隊也只出動了十多次。正規軍僅出動國一次,赴一個發生內亂的國家緊急接回數千公民,並在那里駐扎了半年多保護本國公民的資產不受侵犯。但邦聯各級政府——尤其是行政權力越來越集中逐漸將邦聯主席署架空的政務院——對這支光找他們要錢不听他們招呼不給他們辦事的部隊一直頗有微詞,時不時有人試圖改變這種狀況,從而使正規軍問題成為這幾年各派勢力角逐的焦點。

以前各級政府只是磨磨牙,但現在雲城的駐軍既沒經邦聯主席批準,又不是去參加搶險救災,就這樣稀里胡涂地被何立春請動了,還涉及徐清風這個事實上的宗教領袖,別說雲城市政府了,連洪州政府和政務院方面都月兌不了干系,肯定要遭受邦聯議會的一些議員責難——尤其是宗教界的議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