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九十三章附錄

請使用訪問本站。…---襄樊地區的歷史角色

在我們這個東亞之國的歷史中,襄樊地區本應該是起到很大作用的,這是因為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對南北有著一個微妙的平衡zee

由此向北,進入河南中原月復地;向南,則很快抵達長江換句話說,就是南北雙方均能夠快速增兵到此

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在南北交戰的情況下,對襄樊的爭奪,南方已開始失去水上之利雙方更主要的,是取決于地面上的較量

如果北方佔有優勢,盡管可能後來襄陽城還在南方的手中,乃至于握有漢水之利,北方也可以逐步進行絞殺,憋死南方所擁有的水道這最後一口氣

就像宋末的襄陽之戰,北元圍困它的五年,也就是將襄樊周圍水道逐步直至徹底封鎖的五年在此期間,什麼沉船水下下樁鐵索攔江築圍等等,無所不用其極

講白點,就是假如地面上失敗,南方之兵在此已難以立足

赤壁戰後,孫劉兩家攜大勝之余威,能夠順勢奪下江陵,卻不能沿漢水拿下襄陽,就是他們的陸上之兵仍不足以與曹兵一較短長

相反,如果南方勝了,由于漢水之利的存在,北方之軍更只能北返

三國時候,關羽圍攻樊城,曾導致曹操考慮遷都,其實已經向後人昭示了很多事情

關羽這個行動肯定來自劉備的授意,至少是他的默許這是由于,劉備入川之前,所授關羽的官職是︰「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而不拿下襄陽,這個襄陽太守就名不副實所以,劉備的授意或暗示不僅非常明顯,且關羽必然早就對襄樊志在必得

客觀地說,在三國的英雄當中,曹操無疑是最厲害的他一生由弱到強,打了硬仗無數,面對極其險惡的局面更不是一回兩回

並于事實上,劉關張三人始終是他的手下敗將否則劉備不會被迫退至南方,甚至曹操率五千精騎就敢追殺他們

可關羽攻樊城,其形勢絕對沒有當年官渡面對袁紹優勢兵力時險惡,以曹操的厲害,他何以有考慮遷都這麼大的動靜?

這里面非常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深通軍事的曹操明白,關羽和他的荊州之兵此時已足以和他在地面上爭雄了

由過去的被追殺,到現在將曹仁困在城里等待救援,它意味著什麼,像曹操這樣的一世之雄是很清楚其中變化的,所以他才會考慮到遷都

而一旦決定不遷,他不僅再度派徐晃等人增援,甚至還準備親自出馬對付關羽,同時鼓動孫權在背後動手因為他知道,必須將關羽的這個勢頭打下去,否則,再往後就不光是遷都的事了

同樣的事例我們在宋代還可以看到

金人為什麼會覺得在南宋的將領中岳飛最厲害?是他們在襄陽地區的周圍與武穆交手屢屢受挫

南宋紹興十年,仵集中主力與岳家軍決戰,就是要擊垮這種勢頭當被連續重創之後,他也知道,金人在中原已難以立足

因此,我們更要注意到,至少在古代,一旦在襄樊周圍地區的較量中,南方之兵取得上風,它在心理上對北方之兵還是一個沉重打擊因為他們很難再理所當然地維持某種地面上的心理優勢

從這個角度講,反觀我們的歷史,當帝國面對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時,假如需要遷都,鄂州才應該是首選之地

因為以它為國都,為了確保它的安全,勢必要力保襄陽而襄陽地區能爆又才能真正遏制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進攻勢頭,同時也兼顧了長江上下游的安全

在頂住對方的勢頭之後,只要真正有進取之心,措施得當,能夠不斷地積蓄力量,反攻對方收復失地並不是不可能

這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甚至是南宋的歷史所留給我們的教訓之一特別是南宋

當然,上述的假設仍是建立在古代的條件下,純粹是從地理上考慮還有些深層次的東西,如人心向背士氣等等因素,都沒有考慮在內

至于帝國真正的國都,理應設立在兩河(長江和黃河)之間,雙龍環繞取其「中」玩笑話艾主要是取這個「中」

前面提到過,岳飛之所以能夠屢屢沉重打擊對手的重要原因,是他手下有著精銳的騎兵也即︰守能守得賺攻也攻得上去

襄陽爭奪戰的實質,是要在江漢平原上和對方較量,缺少了騎兵,即使能夠頂住對方的攻擊,可卻無法繼續擴大戰果,也就不能給予對方更沉重地打擊所以,在這里已經必須擁有騎軍

最後再順便說一下,這里所講的,也不是在鼓動什麼「遷都」,尤其是眼下因為真這樣做了,別人特別是哪個島國的某些鳥人,還會以為咱們是在膽怯了

十九二十世紀給國人的教訓就是,每一次對那個島國的讓步,換來的都是進一步的得寸進尺

他們近來的種種所為,不過就是那個島國的國運相對來說已經在走下坡路,他們對此開始有點急了而已

國人務必要瞪大眼楮,防止他們的有些人再度狗急跳牆

面對他們的挑釁,除了必須的針鋒相對,經濟上還應該進一步有所淡化

*********

這個附錄也算是對落霄狐書友的一個小小答復,消您能滿意

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