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三十五章 塞外征戰

無彈窗,萬名書迷同時在線听到凌雲夸贊,張先臉色微紅,施禮道,「主公,在下並非沒有私心,只是在下的私心並不損害劉荊州的利益。如今大勢所趨,當局著迷,旁觀者清。所謂人往高處走,鳥往高處飛。在下一向仰慕主公大名,知道主公心懷大志,智慧仁德,定鼎天下非主公莫屬。」

凌雲微微一笑,擺了擺手,這個看似老實的張先也是個馬屁精啊。

「那劉表此次差你來,可曾帶來什麼條件。」凌雲問道。

張先回答道,「主公,如今荊州風雨飄搖,劉荊州雖然還能守住一段時間,但他自知絕對無法全身而退。所以所提的條件並不高,底線為一郡太守。」

凌雲點頭道,「條件的確不高,本公也不會讓孝元為難,給他兩郡之地。官職為兩郡太守,其屬下另行任命。」

張先急忙再次施禮,「多謝主公大德,屬下替劉景生謝過主公。」

凌雲道,「孝元,你與關羽、張飛可有一比啊。」

「怎麼?」張先問道。

凌雲說道,「關羽和張飛了為了其兄長劉玄德,也是事先到了我這一邊,他們能有你們這樣的兄弟,是福氣啊。」

張先道,「主公過獎了,有時只要問心無愧即可。」

一翻詳談之後,張先離開了大堂,返回荊州。他空手而來,卻帶走了凌雲的任命書。

任命劉表為南郡、建平郡兩郡太守之職。

二十天後,張先回到襄陽向劉表交差。劉表對這個任命並無多大的喜色,畢竟一郡還是兩郡,對他來說並不是非常重要。這些地方雖然歸他管理,只要凌雲說一聲,他馬上還得失去。重要的是,凌雲這次肯收納自己,不用整日提心吊膽了。

劉表接到任命之後,立刻開始著手準備歸降事宜。

而在西陵城外駐扎的趙雲早于半月前就得到了凌雲的通知,做好了一切準備。

歸降事宜從收編軍隊開始,而後是接受各郡各城。

荊州南部的桂陽、武陵、零陵、衡陽等郡尚在劉璋手中。因為城池太多,各城的軍政長官不能完全撤換,趙雲按照凌雲的意思,讓其全部在原城任職。每郡每城,都派下特使,名義上是幫助推行律令,實際上則是對這些地方實施監督。

這些派去的人,基本上都是凌雲的親信,很多人都是從護衛中抽選出來的,對凌雲極為忠誠。各地方長官也都知道這件事情,因為特使一職雖無固定官階級,卻代表了凌雲,荊州的各地官員是又怕又敬,不敢稍有怠慢。

整個收編事宜進行了近兩個多月,才算宣告結束。但接下來的事情更多,荊州軍中多百姓,趙雲一聲令下,凡不符合條件的軍士全湊裁撤。

至于其他事情,完全按照律令辦理。

劉表軍中的大將,如蒯越、魏延、文聘等皆封為將軍之職,隨在趙雲軍中。

因為劉表的歸降,荊棘州百姓終于從戰亂中得以解月兌。好在戰火之在荊州北部點燃,南部並未成為戰場。雖然南部的百姓被征軍去了北方,但凌雲在打仗的時候並沒有大規模運用鐵甲軍,已經把荊州百姓的傷亡減少到了最低。

在新的律令面前,百姓得以解放出來,擁有了自己的土地,整個大氣候正逐步向好的方向發展。

劉表在接到任命之後,親自前往安豐城去了一趟,正式行參拜之禮。

這才是凌雲與劉表的第一次會面,沒有別的說的,成王敗寇,劉表只能任命。

當然,凌雲並不為己甚,與劉表推心置月復地談了一回。其中主要談了關于劉繇被殺的問題。他表明了自己態度,歸順在他手下的各官員,現在都是一張白紙。以前征戰中的表現全部清除,一切只看今後的,看這些人怎麼去畫那張白紙。

劉表此時更是別無選擇,從凌雲的話語里他也听得出來,如果對主公忠心不二,凌雲自然不會隨意降罪的。但若有二心,誰都跑不了。

經過這幾年的較量,很多凌雲當初的敵人歸降在了他的帳下。可以說,他們都知道凌雲對于信息的掌握非常厲害。即便凌雲身在幾千里外,發生的事情凌雲都可以當時就知道。這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認知範圍了,覺得這絕對不是一個人所能辦到的。

加上在各地流傳著一個傳說,說凌雲是天上靈宵寶殿的殿主,特意到人間替天行道,拯救蒼生。而且還與嫦娥仙子相識,等等。

凌雲對這些傳言並沒有澄清,而是听之任之地流傳下去。實際上這也是凌雲暗中派人傳播的,畢竟天下太大了,他不可能各個地方都顧及到。

所以給人以神秘的感覺,讓那些官員人人自危,時時自危,讓那些官員無法看透自己,才能把自己的威儀最大化。

配合著這些傳言,凌雲懲治了一批作奸犯科的官吏,這是前一段時間派人到各地清查的結果。

這些官吏都是凌雲親自下令懲治的,沒有通過他們的直接上級。該罰沒的罰沒,該降職的降職,該罷免的罷免,該殺的也毫不客氣地殺了。同時這些官吏的各個直接上級也承擔了連帶責任,輕則罰俸,重責降級和調任。

對于此舉,各地的百姓都拍手稱快。

在此期間,凌雲根據自己的閱歷和前世所學,指定了完備的經濟管理制度,交由諸葛亮和郭嘉編入新的律法之中。

趙雲則帶著手下的兵馬離開荊州,殺向益州,與徐晃、滿寵三路大軍從不同方位進入劉璋的領地。

劉璋不甘心就此失敗,利用趙雲這邊不殺百姓的做法,將大量百姓強征入軍中,企圖憑借地勢之險與趙雲長期對峙。

趙雲幾次勸告劉璋放棄抵抗無效之後,開始了一城一地的攻取之中。

在益州大戰之時,遙遠的北方之地遼東,大戰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馬超帶著十萬涼州軍長途跋涉來到遼東之後,休整了月余。受遼東總指揮使太史慈之令,正式率軍進攻鮮卑。

太史慈則帶著鮮于銀和樂進二人,兵進高句麗。

相比于太史慈的兵馬,馬超的涼州軍多有不如,然而,凌雲這次又給馬超派去了援軍。

援軍是烏桓大人塌頓的兵馬,前一段時間,凌雲派遣使臣出使烏桓。令烏桓大人率眾歸降。凌雲便可不對其進行征戰,塌頓還是任烏桓大人,凌雲不干涉其族內事務。只是在關鍵時刻須听令于凌雲。

早在凌雲幽州起兵時,塌頓就曾在凌雲的手下吃過大虧,現在凌雲的勢力極巨擴大,更不是塌頓所能惹得起的。

烏桓一族也是在夾縫中生存,西有匈奴,北有鮮卑,這兩族都比烏桓勢大,之間也經常發生爭斗。曾有一段時間,烏桓曾被匈奴壓迫到年年進攻的地步。族內的牛羊等物更是常被鮮卑人搶掠。

相比之下,凌雲的勢力最大,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之後,烏桓王塌頓選擇了歸順凌雲。當然他也可以得到好處,從此沒有了凌雲這個後患,如果自己被欺負的時候,凌雲還能派軍來助。

歸降凌雲之後,便接到了第一個命令,那就是出兵鮮卑。當然,凌雲並不讓他們白白出兵,進攻鮮卑所得的戰利品按人頭與凌雲平分。

得知這一條件,塌頓大為心動,這是天大的好事啊,這就相當于他與凌雲合伙去搶鮮卑一樣。不但可以報以前的仇,還可以把以前被搶走的牛羊重新搶回來。

因而,塌頓召集了族內十萬烏桓軍,與馬超兵合一處,殺向鮮卑。

二十萬大軍,又都是騎軍,兵鋒所指之處,鮮卑一族根本無法抵擋。大片草原被馬超和踏頓佔領,大批牛養成了對方的戰利品。

若在平時,一族遭到攻擊,必然會與其他族聯合抵抗,就是所謂的弱弱聯合對抗強敵。

在以往的時候這招還很奏效,畢竟太史慈的兵馬較少,不能幾面兼顧。但現在情卻大不相同。

以往的盟友,高句麗也同時早到了太史慈的攻擊。夫余在高句麗的部,距離高句麗較近,而距離鮮卑卻距離遙遠。因而夫余一族只能支援到高句麗,而無法給鮮卑絲毫幫力。

在夫余的東北是婁挹,婁挹族長見凌雲興兵太多,為求自保,一時間按兵不動觀察戰局。

而夫余與高句麗的聯軍依然無法抵擋住太史慈的進攻,太史慈率領大軍長驅之入,佔領了高句麗的大片領土。

最先支撐不住的是鮮卑族,面隊二十萬大軍的進攻,鮮卑的單于渾身涌起一陣無力感。

剛讓他恐懼的是,這些只是凌雲的一部分兵馬,即便他打敗了這二十萬人,自己一族肯定會傷亡慘重。更別說如何面對凌雲接下來的進攻了。

形式所迫,鮮卑的單于終于認輸服軟,向馬超求和。

求和書最終送到了凌雲手中,凌雲出兵只是想統一北邊邊境,讓國都範圍內沒有任何威脅。並沒有要滅掉鮮卑的想法。至于各民族之間的爭斗由來已久,也說不上誰對誰錯。

接到求和書後,凌雲派去特使,與鮮卑單于簽定終身協議,從此鮮卑听命于凌雲,為大漢屬族,其地位于鮮卑相同。

至于先前被奪的土地和牛羊,凌雲自然不會歸還,哪有吃到嘴里的東西再吐出去的道理。

凌雲也並沒就相信這一紙協議,能否實行下去,還要看自己的綜合勢力,沒有實力,什麼協議都不過是廢紙一張。

好看的小說盡在,告訴您的朋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