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彈窗,萬名書迷同時在線劉備見狀大怒道,「你等要造反不成。」
那些軍士受到呵斥,向後退了幾步,將包圍圈擴大了一些,卻依然將劉備圍在其中。
此時關羽的聲音再次從城下傳了上來,「眾軍听令,除保護我家兄長者,其余人等出城受降,否則城破之時有死無生。」
城上眾軍听到關羽的話,先是一楞,而後面現狂喜之容。這不正是他們心中所想的嗎,只是軍令森嚴,誰也不敢說出來,更不敢有人挑頭。現在關將軍親口下令,不管他在哪一方,總算有人擔著了。這些軍士互相看了看,而後瘋狂沖下城牆,直奔城門而去。
劉備心中大驚,急忙大喝制止道,「誰敢擅自打開城門,殺無赦。來人,將這些人給我綁了。」
隨著他的呼喊,附近不知如何是好的一大群親兵,呼啦一聲圍了過來。這些親兵都是劉備的親信,平時他們與關羽和張飛的那些部下關系都非常不錯。
城中真正的軍士也就他們這些人,其余都百姓充軍入伍的。所以彼此之間都當成一體,先前劉備被圍,這些人都不敢擅自做主,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好在那些軍士並沒有對劉備心存惡意,他們也就沒急著動手。
現在劉備下了命令,他們圍攏過來,卻沒有急于動手。因為他們此時都知道,最終如何解決還要看二將軍和三將軍的。他們不相信關羽和張飛會背叛劉備,有聰明的人已經想到了或許這是二將軍和三將軍在保護主公。
就在他們兩下僵持的時候,那些跑到城門邊的軍士已經打開了城門,吊橋也被緩緩放了下來。
劉備見此情景,聲嘶力竭地喊道,「不要打開,不要打開,快攔住他們。」
可是這些軍士太多了,如洪流一般聚攏在城門前,劉備的親兵既要防範著關羽、張飛的部下,又要看住城門。人手根本就不夠用,眼看著那麼多的人都要開城投降,誰都不敢阻攔,深恐犯了眾怒。
劉備幾次呼喊,都無濟于事,心中更為憤恨,從腰間拔出寶劍,向著圍在他身邊的軍士沖去。
那些軍士哪敢和劉備動手,紛紛後退,城牆之上立時大亂。
關羽看到城牆上的情景,立刻高聲喊道,「眾軍士听令,不許與兄長發生沖突,注意保護自己。」
有了關羽的命令,關羽和張飛的部下不再形成包圍圈,而是更遠地躲開了劉備。
劉備本來是想殺幾個人發泄發泄,可是對方都逃得甚快,等他撲到位置時,對方已離得遠了。
此時吊橋已經放下,大批的軍士涌出了城門,去投奔凌雲。
劉備喊了幾聲,根本無人听他的,心中萬般無奈,但也不得不接受了這個事實。此時他已無力回天,只能看著手下的軍士瘋狂出城。
他心中又氣又恨,渾身涌起一股無力感。
眼前的景象讓他突然想起了關羽所說的話,那就是城中的軍士都不想與凌雲死戰,或許都想著早日歸降凌雲。
眼前的事實正是如此,表面上凌雲勸降了那些軍士,實際上,關羽只是一個引子,讓此事爆發的一個導火索而已。
事實被關羽不幸言中,劉備才感覺心中一陣後怕。在他內心深處,雖然極希望關羽和張飛幫助自己打江山,但並非沒有兄弟感情。只是他心中的霸業蒙蔽了他的心智,讓他反而變得偏執了。
混亂之中,劉備反而冷靜下來,他將手中寶劍收了起來,高聲對著城下喊道,「如此混亂模樣成何體統,全部列隊出城,不要讓凌州牧看我們的笑話。」
劉備的巨大轉變,讓那些軍士心中一陣欣喜,他們還擔心劉備會率領大軍上來掩殺,沒想到劉備居然同意了歸降。
眾人不再擔心什麼,動作隨之慢了下來,基本的隊形他們還是能排出來的。
安排好東城門的軍士之後,劉備又派人手持令箭去其他城門傳令,讓各城守軍列隊出城。
城外的凌雲安靜地看著這一切,嘴角露出笑容。
眼前這一切,比他預想中的還要順利,華容城就這麼輕易地被拿了下來。
關羽和張飛也是神情緊張地看著這一切,他倆本來打算先收攏好降軍,再處理劉備的事情。畢竟劉備這一關是最難過的。
但他們看到從城門中蜂擁而出軍士突然變得安靜下來,而後再出城的軍士都排著隊出來,二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畢竟從他們的角度,根本看不到城內的情況。
隨著城中的軍士持續排隊出來,二人都意識到了什麼,相互看了一眼,露出會心的微笑。
不管怎樣,二人成功了,總算救了兄長一命。
也許兄長會有誤會,但現在已經不重要了,相信以後兄長會理解的,畢竟他現在已經不再做無謂的反抗了。
凌雲令軍士劃出幾塊區域,由張遼、高順等大將負責降軍的接收事宜。而且他把接受地點分散到各個城門。有軍士稟報說,其他城門都有降軍出來,所以凌雲為了提高效率就分別安置。
城中兵馬較多,短時間內無法完全出來。而劉備也沒等到人都出去才現身,而是夾在大隊的軍士中間出了東門。
收攏降軍的事無須關羽和張飛插手,他只在城外安靜地等待著劉備。
忽然,二人在眾多的軍士中看到了劉備的身影,他們急忙催馬過去。
「兄長」關羽、張飛一齊說道。
劉備將馬帶離了大隊人群,看了一眼遠處的凌雲,嘆了一聲道,「你二人眼中可還有我這個兄長。」
張飛道,「小弟慚愧,若非事出無奈,小弟與二哥決不會做出如此舉動。如今兄長已然看出,城中軍士沒有絲毫斗志,即便沒有二哥的命令,他們也會出城投降。出城投降已是最好的結果,兄長也知道蔡瑁之死,凌雲的一道命令,就把蔡瑁給逼瘋了。如果凌雲也下此命令,在危急關頭,兄長你以為這些軍士不會發生叛亂,就不會想取兄長的人頭而求活命?」
劉備臉色微暗,又嘆息道,「所謂當局者謎,為兄以為軍令如山,誰敢不從。今天就看出來了,這些軍士早有異心,只不過尚未逼到那個份上。都怪為兄,沒有早早听從兩位兄弟的勸阻,導致今日如此被動。」
關羽插言道,「兄長,此時也還不晚。只要我們兄弟還在一起,只要城中的軍士未多有損傷,也算亡羊補牢了。」
劉備問,「不知道凌雲將會如何處置為兄?」
說這話時,劉備心中黯然,他與凌雲之間的摩擦太多了,雖然不相信凌雲不會輕易掀過。但既然兩位兄弟這樣做了,就說明他們之間已經達成了共識。而這種處置方法肯定在他們的接受範圍之內。
關羽沉吟道,「凌州牧並非心胸狹窄之人,昨日與其相談之時,凌州牧沒有絲毫表露出要處置兄長的意思。如果兄長不出城的話,凌州牧必然會下殺手,當初的張繡即便要歸降,凌州牧也沒給他機會。可以想見州牧大人是恩怨分明之人。但小弟可以保證,兄長定然會毫發無損。否則,二弟與三弟即便再與凌雲反目也、未嘗不可。」
劉備問道,「二弟、三弟,莫不成你二人已經投在凌雲帳下了?」
張飛道,「兄長說哪里話了,當初我們兄弟三人桃園結義之時,就曾說過,生在一起,死在一起。我與二哥豈會丟下兄長另投凌雲?」
劉備一楞,果然與自己想象中不同,他又問道,「那凌雲如何會听從你二人之言?」
關羽道,「兄長也知道,凌雲有攻城的實力卻遲遲未攻城,並非他害怕會損失兵馬。即便不強行攻城,兄長也見過他軍中巨弩,早在幽州時就威鎮天下。凌州牧憑此弩又是燒城,又是燒營。想我華容城,定然難以抵擋。即便對方隨便發射,我方也會死傷嚴重。他之所以沒有這樣做,以二弟估計就是因為怕多造殺傷。因為揣摩到他的這個心理,二弟才能與之一談,保證完好將華容城交他的手中,他才答應放過兄長,從前之事既往不咎。兄長,我們都小看了凌雲了,我們之記得個人之間的恩怨,可凌雲看的卻是天下百姓的生死。從這一點上看,二弟我與之相差遠矣。」
劉備點了點頭,嘆道,「為兄亦多有不如啊,可笑我一心想圖謀霸業,一意孤行,險些壞了與兄弟之間的和氣,幸好二弟、三弟大義,我等才未迷失太遠。」
三人一陣感嘆,而後張飛說道,「兄長,二哥,我等在此敘了良久,還是想去見過凌州牧吧。」
劉備與關羽同時點頭,三人策馬來到凌雲面前。
「劉備見過凌州牧。」劉備施里道。
凌雲微微一笑,道,「玄德無須多禮,你能及時醒悟,還算不晚,多虧了關將軍和張將軍,否則的話,恐怕今天你已經不能再騎到這匹馬上了。」
劉備說了句,「慚愧。」再就一言不發了,事已至此,人家凌雲不責怪自己,拿話點點自己也是正常的。當年韓信還能忍了胯下之辱呢,他想怎麼說,自己听著便是。
見劉備不說話,凌雲也不為己甚,對關羽、張飛說道,「如此多的百姓強行充軍,致使弄事荒廢,此為飲鴆止渴,明年何以為繼?關將軍和張將軍,請你二人將軍士的明冊找來,本將軍要將他們遣回原籍,繼續種田。」
關羽、張飛聞言,心中又是一陣慚愧,如果凌雲以這些降軍攻打劉表,怎麼說也是一股力量。以荊州人打荊州人,對凌雲沒有任何損失,可是他沒有這樣做,人家首先想到的卻是民生和天下百姓。
二人應了一聲,這事只須一人即可,張飛打馬出去找人辦理。
好看的小說盡在,告訴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