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彈窗,萬名書迷同時在線荊楚之地,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荊州以長江之險要,遏制江東咽喉,進可攻,退可以守。凌雲熟知的《隆中對》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當然了,這是諸葛亮未出茅廬之時對劉備說的話。
現在的凌雲,揮師南下,其勢比歷史上的曹操還要凶猛,而對于荊州劉表來說,他並沒有可以結盟的江東孫權。
劉表想以地理之優勢,對抗凌雲,不料卻屢屢失敗。現在更是雪上加霜,凌雲親率大軍進入荊州邊界。
早在進兵之前,凌雲便已制定了進攻路線,始一進入荊州,凌雲便率領大軍直奔長沙郡而來。
長沙郡共有十二縣,在荊州也算是一大郡。長沙太守姓韓名玄,是劉表手下的一員大將。
凌雲進入長沙郡並未有絲毫停歇,而是直接帶軍殺到攸縣城下。
現在的凌雲,帶領大軍十多萬,並精將廣,在此之前並未遇到任何抵抗。此時的攸縣城中,卻是如臨大敵,進入十二分戒備狀態。
大軍在攸縣城外扎下營寨,次日用過早飯,率軍前往攸縣城外。
在大軍進入攸縣地界之前,凌雲早已掌握了城中的兵力情況。城中的防守主將是劉磐,劉表的從子,劉表與其妾室所生。從子在東漢時代地位不高,劉表放其外任,基本上以後荊州的繼承問題就沒他什麼事了。劉磐也知道這個事實,所以就安心在小小的攸縣做一城之主。
凌雲大軍來攻,劉磐本來十分畏懼,但他手下有一副將,武藝高強,用兵十分了得,劉磐以為依仗,所以心中幻想守住攸縣。
這名副將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蜀漢五虎將之一,黃忠黃漢生。在此之前,他的歷史軌跡並沒有絲毫改變,只是在劉表陣營中當著一名不起眼的小官,與劉備還無任何交集。
攸縣城中原有兵馬一萬,得知凌雲大軍來犯,韓玄集和長沙郡之兵,共四萬余人交與劉磐,也希望將凌雲擋在攸縣之外。
凌雲的大軍在,城下排開陣勢,軍士到城下討敵要陣。
時間不長,城門大開,從城中殺出一支人馬,很快列出陣勢。
凌雲注目觀看,只見軍中一員大將,手提一把大刀向這邊觀望。此將威風凜凜、氣度不凡,凌雲從其身後的大旗看出了這人正是黃忠。
凌雲軍中的軍士此時已經回到陣中,凌雲身邊的黃蓋對凌雲說道,「主公,末將請戰。」
凌雲點了點頭,微微一笑,好嘛,姓黃的要和姓黃的打仗,歷史上倆人還真沒踫上過,不知道誰高誰低啊。
「黃將軍,小心了。」凌雲點頭同意。
黃蓋凝重點頭,凌雲既然如此說了,表面上象是走過場,但他能從凌雲的表情上看出來,對面的黃忠絕對不凡。
因為他有一種感覺,如果凌雲不在意黃忠,不會剛才那麼認真地觀察,臉上還帶著笑容。那感覺就象一個男人看到喜歡的東西一樣。
而且以凌雲的兵力,要想拿下攸縣定然不會大張旗鼓地叫陣,只要大軍將城一圍,萬箭齊發就能搞定。
黃蓋催馬持刀來到陣前,望著黃忠高聲喝道,「黃忠可敢與我一戰?」
若在平時,可能他會喊,可有人與我一戰。可是現在卻不必了,因為小小攸縣兵少將寡,用眼楮一掃也就黃忠一員大將。所以黃蓋直接就找上黃忠了。
黃忠听到叫陣,也一拍戰馬擺刀來到到陣前。
黃蓋哈哈笑道,「黃忠,我姓黃,你也姓黃,我使刀,你也使刀,來來來,你我試一試看誰厲害?」
黃忠冷笑道,「黃蓋,你說錯了。」
黃蓋一楞道,「哪里錯了。」
「我姓黃,你也姓黃。看刀。」說著話,黃忠掄開大刀向黃蓋劈去。
黃蓋急忙舉刀相迎,馬大盤桓,二人各自施展開本領戰到了一起。
凌雲在後邊觀戰,听二人說的那幾句話,感覺到很好笑。這倆人還在嘴上一爭長短,擺明了要搶輩分啊。
他只在心中一笑而過,實際上他的眼楮一直沒離開戰場,黃忠與黃蓋刀來刀往,戰得不可開交。
剛開始的數十招還打得難解難分,只是越到後面,黃忠更加勇猛。他刀法精妙,一刀緊似一刀,一刀快似一刀。而黃蓋雖然都將黃忠的攻勢給擋了回去,但卻漸漸處于被動狀態。
又斗了數十回合,黃蓋架開黃忠的大刀,只感覺手臂發麻,虎口隱隱做痛。他知道不能再戰了,再怎麼打都打不過黃忠,沒想到在這里遇到了對手。主公凌雲如何能知道黃忠呢?
他用力向上一磕大刀,將黃忠的刀頭彈開,而後說道,「姓黃的,如今大戰已過百合,本將軍月復中饑餓,待吃完飯再斗如何?」
黃忠擺刀上前,又一刀砍下,「姓黃的,你這個吃貨,沒分出勝負還想著吃?」
黃蓋再次架開黃忠的大刀,虛晃一招拍馬向後便走,他現在也顧不得了許多,想體面的下場是不行了。
黃忠見黃蓋敗走,嘴角泛起一絲冷笑,快速將大刀掛在馬上,抽弓搭箭,動作如行雲流水一般。一枝羽箭帶著急勁的風聲飛速射向黃蓋的後心。
黃蓋听到風聲,快速將身體趴在馬背上,羽箭幾乎擦著他的頭頂飛了過去。
黃蓋嚇出一身冷汗,幸虧自己機警,否則這條命恐怕得扔到這里。他心中更是詫異黃中的出箭之快,箭法之準。
回頭看了一眼,只見黃忠再無動作,他才快速返回本陣。
此時,黃忠陣營中才響起一片叫好聲。
而凌雲這邊的軍士都義憤填膺,黃忠暗箭偷襲,此舉並不算上光明磊落。人家黃蓋將軍都退了回來,還在背後射箭。
軍士再氣憤也沒用,他們要是上去,十個都不是人家黃忠的對手。
可是凌雲旁邊的韓當卻坐不住了,他對凌雲道,「主公,末將請戰。」
凌雲點了點頭,韓當與黃蓋武藝各有所長,應該不至于有什麼問題。
韓當得到允許,催馬停槍來到陣前,報過姓名與黃忠戰到一處。
數十回合之後,黃忠略微有些氣喘,找準一個機會,虛晃一刀,向本陣奔回。
韓當學著黃忠先前的樣子,也是抽弓搭箭向黃忠射去,黃忠人在歸陣途中,听到風聲響起,身體一側,手中刀向後一揮,羽箭被大刀打飛,向旁邊飛落。
此時黃忠陣中軍士才喊出來,「黃將軍小心。」
黃忠勒住戰馬,對韓當說道,「不錯的箭法,可惜你踫上了老夫。」
「黃忠,休要大言不慚,你可敢與韓某比比箭法。」韓當喊道。
「哈哈哈」
黃忠大笑,「如論體力,黃某可能勝不了你們的車輪戰,若論箭法,黃某還沒服過別人。」
一句話說得韓當有些臉紅,他上陣之時並未多想,只想為黃蓋報那一箭之仇,故而當黃忠敗走之時,他也是還了對方一箭。事實上,他也知道,的確是佔了黃忠的便宜。黃忠先與黃蓋大戰了一場,而後他有上來,當真是算得上車輪戰了。
韓當也是極要臉面的人,生死事小,名聲事大。听黃忠自夸箭法,他忍不不喊道,「休要虛言自夸,箭法好與不好,比過才知道。你可敢與我比一比箭法。」
黃忠問道,「如何比法?」
「來來來,你我相距五十步距離,互相對射,不許移動馬匹,看誰能笑到最後。」韓當說道。
「好」黃忠欣然應允,他對自己的箭法非常自負。
韓當自然也對自己的箭法有信心,他最為倚重的不是槍法,而是箭法,是多少年來苦練的功夫。
二人如方才約定,目測五十步距離,面對面站好。他們各持弓箭,死死地盯著對方。
「我箭囊之中有二十四枝箭。」韓當說道。
「黃某箭囊中同樣是二十四枝箭。」黃忠跟著說道。
一個箭囊能放二十五枝箭,先前二人各射出一箭,剛好囊中的箭數一樣多。
相持了片刻,韓當喊了一聲,「小心了」
手指一松,弦上羽箭嗖地一聲射向黃忠,黃忠目測了一下,略微調整角度,手中的箭也放了出去。
于此同時,喊當與黃忠再次同時出手,快速抽箭、上弦、發射,兩人各在極短時間內又發出了三箭。
直到這三箭發出之後,先前二人所發射的第一箭才在空中激烈對踫。鏗地一聲金鐵交命之音響起,兩枝箭不偏不倚,射到了一起。
緊隨其後,雙方後發射的三枝箭交錯而過,各向對方射去。
這三箭角度都很刁鑽,所射方位各自不同,即便躲開了第一箭,可能會被第二箭射中,即便兩箭都躲開了,第三箭卻射到了必躲的位置。
二人約定不能移動馬匹,也就是說二人的位置不便,只能憑借身形在馬上躲閃。如果誰挪動了地方,那就是輸了。輸贏關于士氣,而有涉及彼此聲譽,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誰都不會輕易違反規則。
箭法飛速,韓當不敢怠慢,急忙抽出羽箭向黃忠射來的箭射去。方才黃忠露了一手,在氣勢上壓過了韓當一些,韓當要想扳回劣勢,只能用同樣的方法。
而黃忠也采取了同樣的方式,以箭擋箭,連續開弓將手中箭快若閃電般射出。
韓當箭法果然神妙,第一箭,第二箭都被他射落下來,此時第三箭已到跟前,韓當瞧準角度,身手虛空一抓,剛好用手握住箭尾。三箭之危全解。
他剛抓住箭尾,還沒等抬頭看黃忠那邊的情況,只感覺又是一陣破風聲,兩枝羽箭在他的眼中快速放大。
韓當大喊一聲,催動戰馬向旁躲閃。這兩枝箭,一高一低,一偏一正,他如何都不能再躲得過去。
情急之下,他下意地催馬躲閃,卻是因此違反了規則。
好看的小說盡在,告訴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