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彈窗,萬名書迷同時在線二百一十三章欲擒故縱
周瑜冷眼掃過眾軍士,那些軍士看到他的眼神,不禁緩緩向後退去。()雖然周瑜來到孫策軍中的不長,而且還非常年輕,但身居軍中高層,自然有著上位者的威儀。
他的一個眼神就令那些軍士生出畏懼之心,從眼前的情形上,周瑜能夠看出來,這些軍士並沒有做作的成分,完全是自然反應。
他確定這些軍士並非是凌雲所安排,並非是要隨混入城中做內應的。那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些軍士是真心歸降了凌雲。
想明白這點,周瑜感到一陣膽寒,這凌雲的能耐也太大了些吧。這些軍士被俘並沒有多長,就被對方所收服了呢。
周瑜舉目四顧,並沒看到營中有人出來阻攔,他狠了狠心,從對面軍士手中接過一匹戰馬,飛身上去,策馬向于潛城奔去。
城上守軍見周瑜,立刻打開城門,將其放了進來。
孫策得到稟報,出了府邸向外迎去,在府門口,二人相遇。
周瑜見到孫策,納頭拜倒,「主公,末將能,讓主公受累了。」
孫策連忙將周瑜攙扶起來,好言安慰,「公謹,讓你受委屈了,快,進大堂敘話。」
二人進得大堂,分別落坐。
周瑜急忙開口問道,「程普將軍、黃蓋將軍、凌操將軍這幾人都在哪里?」听周瑜如此問,孫策立刻明白周瑜並不黃蓋和凌操被擒的事,可能連當夜大戰的情況也知之不詳。
于是孫策把當天的大戰情況,和這邊的損失詳細說了一遍。
听孫策說完,周瑜喃喃說道,「果然如此,凌雲並沒有虛言恫嚇。」
孫策沒有理會周瑜所言,急忙問道,「公謹是如何從敵營逃月兌的?」
周瑜嘆了口氣道,「主公,即便在下三頭六臂,又如何能從十萬大軍中逃月兌,是那凌雲主動放的。」
說著話,他把事情的前後經過說了一遍,當然了,諸葛亮所說有沒有的那段被他給略去了。
說完,周瑜問道,「主公,諸葛亮說他那邊有兩支兵馬,一支取曲阿,一支取屯糧之地,不知此消息是否屬實。百度搜索更新最快)主公可曾得到稟報?」
孫策黯然點頭,「不,為兄已經得到稟報,確有此事,方才我還與張昭商議如何處理?」
「有何結果?」周瑜急問。
嘆了一口氣,孫策頹然道,「事情危急,城中可用之兵,可用之將,徒呼奈何。」
周瑜道,「主公,在下願率一萬鐵騎,先救曲阿,再奪屯糧重地。」
孫策沉吟片刻道,「公謹,如此緊要關頭,你可曾想到凌雲為何放你?如我所料不差,對方必定派軍監視我于潛城,如果公謹率兵,空怕半路便遭到截殺,凌雲定不會放過一兵一卒回到曲阿。」
周瑜點了點頭,「主公,所言極是,但我等也不能見死不救啊。」
孫策道,「凌雲並未強行攻城,說明他在等著曲阿那邊的消息,如果曲阿淪陷,秣陵城的糧草再丟失,此地便屬死城不攻即破。張昭曾分析如今形勢,他的意思,唯有歸降一途。」
周瑜聞言一陣黯然神傷,現在的情勢已經可挽回,即便再繼續打下去,也不過是做困獸之斗,基本上沒有意義了。
「主公,有一事,在下不知當講不當講。」半晌後,周瑜說道。
「公謹,如今雪上加霜之事听得多了,多听一兩件又何妨,有話盡管講來。」孫策嘆道。
「主公,在下回營之時,曾在凌雲的大營門口遇見我軍被俘軍士,經過觀察,在下確定他們已然歸降凌雲,而且並非是凌雲強迫所至。當時並凌雲大軍看守,在下想帶他們,他們卻不肯同來。此事看起來非常嚴重。」周瑜說道。
孫策點了點頭,道,「如今城中也軍心不穩,上次偷襲凌雲大營,死的軍士太多了,軍士豈有不畏之理。如今也算四面楚歌,想我小霸王如今真的如當初霸王項羽,站在了烏江之畔。只是他不肯過江東,過了江東或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而我已在江東,再退路可走。」
說著話,他心中一陣悲戚,想起死于黃祖之手的父親,想起了父親留下的一片基業。那黃祖死于凌雲之手,可惜他連親手報仇的機會都沒有。
周瑜此時也良策,只得陪在一邊,不知該如何安慰。
許久孫策問道,「公謹,軍中你我二人最說得來,你告訴我,是不是除了歸降,就沒別的路可走了?」
周瑜嘆口氣道,「主公,不是在下長敵軍志氣,滅威風。凌雲現在兵精糧足,深得民心,恐怕天下大局已定,我等連偏安一隅都難啊」
「當日凌雲曾給我寫過一封書信,信中說,若我能率部歸降,他還讓我坐鎮曲阿,不知此時他是否改了主意。」孫策道。
周瑜听出了孫策的意思,他已考慮了歸降一事,于是說道,「主公,既然凌雲先前答應此事,想必不會有假,想那諸葛玄與劉繇二人,凌雲都兌現了承諾。」
孫策搖了搖頭,「我與他二人不同,諸葛玄與凌雲未曾開戰即便歸降,劉繇與凌雲只是稍做接觸,也投降了。而我們與他對戰多日,又有大戰爆發,如今凌雲兵鋒正健,他豈會如此容忍于我。」
周瑜道,「主公,我看未必。凌雲既然將我放了,以現在看來,他必是想讓我充當聯絡人,為主公與他聯系歸降事宜。如果凌雲有此心,他也定能容得主公,只是如果歸降凌雲,將來再想起事,恐怕更為困難,到時得承擔著天下罵名。」
「罷了,還談霸業,既生雲何生亮,現在我只想我孫氏一族能免遭戰亂之苦就心滿意足了。」孫策嘆道,間全以前的霸氣,一下子就顯得老了許多。
周瑜說道,「主公,既如此,在下願再去凌雲大營,與他商談,看能爭取到程度,再來回報主公。到時了凌雲的底線,主公再做定奪。大不了在下陪著主公與那凌雲血戰到底就是。」
孫策聞言對著大堂外喝道,「來人,取酒來。」不長,有僕役取來水酒,孫策與周瑜滿上一盞,二人同時舉了起來,孫策說道,「想我繼承父業以來,正值多事之秋,為了父親基業,不得不先事袁術,而今回歸曲阿,又不得不歸降凌雲。人生奈,前路在何方。公謹,你是我多年好友,為了孫家大業,公謹率軍前來,孫策能,不能讓公謹一展雄心,此時還得讓你深入虎穴,來,公謹干了此酒。」
說著話,二盞相踫,兩人同時喝了下去。
放下酒盞,周瑜施禮道,「主公莫憂,等著公謹的好消息吧。若凌雲得了天下,必然行登基之禮,到那時主公還是一方諸侯。」
孫策搖了搖頭道,「公謹一切,若不能談攏,及早抽身而回,我等著你。」
周瑜再次施禮,而後轉身離去大堂,出了府門,上馬趕奔南門。
凌雲正與諸葛亮在大帳中談笑,先前諸葛亮所對周瑜所說的那些話,大部分是與凌雲商議出來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的發揮。
諸葛亮雖然年紀尚輕,他已能深入地揣摩人心了。
凌雲放走周瑜,並沒抱有太多的希望,想指望他勸說孫策投降是不太現實的。畢竟凌雲,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曹操八十萬大軍,號稱百萬之眾,進攻江東時,周瑜便是主戰派。雖然現在的兵馬沒曹操多,但卻都是精銳,而現在的孫策,其麾下兵馬也沒有赤壁之戰時強大。他軍中除了袁術的兵馬和新招的軍士外,他的精銳並不多。
凌雲只需要孫策能從周瑜那里看出一絲畏懼和膽怯,他便達到了目的。周瑜在孫策軍中所起的作用,惟有凌雲一個人。而諸葛亮也是從凌雲對待周瑜的態度上才想明白的。
歷史上,孫策死後,囑托後事事便有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之言。張昭自然不用說了,一介文人,多為著想,肯定是主張投降。而今凌雲打掉了周瑜的銳氣,孫策得不到應有的回應,他便會對前途更加失落。即便不降,也勢必失去銳氣,絕難揮軍再戰。
然而,凌雲卻沒想到,這件事所發揮的作用,在如此短的內就取得成效了。
「報主公,周瑜回營了。」有軍士進來稟報。
凌雲微笑道,「若他想見本公,讓他在外邊等候。」
軍士答應一聲退出了大帳。
「來,諸葛從事,你我對弈一局如何?」凌雲說道。
諸葛亮施禮道,「主公相邀,敢不從命。」
很快,有護衛將一應棋具擺了上來,凌雲與諸葛亮隔案而坐,各自準備。
「報,主公。周瑜果然要求見主公,在下正跟他說主公正有要事,讓他稍候片刻。」那名軍士有進入大帳稟報。
凌雲微笑道,「好,先讓他等著。」
軍士退出之後,凌雲與諸葛亮各執黑白子,下起棋來。
棋子起落間,不知不覺過了一柱香的,此時棋盤上已經落下了半面棋子。
凌雲見時候差不多了,對著大帳門口喊道,「來人,把周瑜帶進來。」
好看的小說盡在,告訴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