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一章 字是何體

呂遠鵬清楚,幾百年後繯首刀出現,以及再後的唐代,因為騎兵作戰需要,著名的橫刀出現,在中國刀才開始大量用于步騎作戰。

唐代的橫刀,因其劈殺凶狠,曾經一度大殺四方,不僅將匈奴徹底趕出北方被迫西遷,也令西域各國談之色變,更是把漢代劃出的版圖砥定。

後世的倭刀,也就是日本刀,就是日本遣唐使在那時帶回日本,並以橫刀為基礎不斷改進演變而來的。

因此,日本人最初就把刀稱為唐刀。

「鵬見工大哥好似喜歡這口刀,所以想要再打制一口同樣的刀送給工大哥,不知此舉有何不妥,竟惹得先生笑我?還請先生賜教。」

說到刀在格斗中的長處,眾人都神情凝重,听得仔細。

薛歐、王吸等人更是仔細思索呂遠鵬的話。

可呂遠鵬一提到工師喜,一口一個工大哥,又讓眾人苦笑不已,工師喜又是臉色漲的通紅,幾次想要解說,可見呂遠鵬說得認真,一時又不知如何開口是好。

蕭何這次倒是沒有發笑,而是神色凝重地伸手接過呂遠鵬手中樣式奇特的刀。

見呂遠鵬單手輕松地將刀遞過來,蕭何不疑有異,探身伸手去接。

刀一入手,蕭何的手就不由一沉,帶的身子也是一晃,險些撲倒在矮幾上。

蕭何左手急忙按住矮幾,右臂使力,這才勉強穩住身形。

蕭何能感覺得到,呂遠鵬的這口刀,足有四十五六斤的重量,比之尋常十幾斤重的鐵劍要重了差不多三倍。

蕭何不僅在心中暗暗吃驚,這呂遠鵬小小年紀,倒是好大的力氣。

其實,蕭何不知,呂遠鵬這口刀實重四十八斤,廝殺時即可雙手握柄,又可在騎戰時單手操刀,呂遠鵬現在力氣還稍有不足。雙手運刀還可,騎戰單手使刀,還有些吃力。

蕭何拉刀出鞘,仔細觀瞧。

落日的余輝從窗外照射進來,在刀鋒上映出刺眼的光芒,蕭何不由眯起雙目。

這口刀除了半寸寬的雪亮刃口外,寬約六寸的刀身通體黝黑,刀身寬度在前端稍有收窄,刀尖處並不是尖鋒,而是開著鋒刃的一筆直斜口,使刀尖處的寬度保持足夠。

六尺長的刀身要比尋常鐵劍還要長許多,狹長的刀身僅略有彎曲,弧線優美,刀脊厚重,刀脊厚度和刀身之比為三比一,刀刃更是雪亮鋒利。

不用親身使用,僅僅看著這口刀,就能感覺到它在揮砍時會十分順手,這讓蕭何贊嘆不已!

尤其是呂遠鵬這口刀長長的刀柄上,更用金絲裝飾,十分華美。

刀柄一側,用金絲瓖嵌著一只展翅騰飛的鵬鳥。另一側,則用金絲瓖嵌著兩個古怪的文字。

這兩個奇異的文字立刻吸引住了呂遠鵬的眼球。

這兩個文字似秦國大篆又非大篆籀文,似楚文又非楚文。

這兩字字體筆畫並無大篆的圓轉,而是字體扁平,改大篆的連筆為斷筆,筆畫一波三折。寬扁的字體,鋼勾鐵劃般的筆勢,無不給人一種雄渾有力的感覺。

這個時侯,除了秦國流行的大篆籀文外,各國幾乎都有各自的字體,這也導致同字異體眾多,這個時候,同一個字大概要有二十幾種異體寫法,尋常人很難一一認得。不過,蕭何為研究各國吏法,對各國的文字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尋常的文字難不倒他。

只是即便以蕭何的博學,他竟然也認不出這是何種字體。

從字形上辨認,這兩個字和秦國大篆有些近似,蕭何隱約猜得出,這兩個字應是「拓疆」二字,只是筆畫要比大篆簡約許多。

「呂公子,這字體似老秦大篆,可又無大篆字形圓勻;似楚文,又無楚文橫筆昂首首粗尾細的筆意。」

「但不知這是何種字體?」

「又是何人所書?」

「這兩字可又是拓疆二字?」

「蕭先生識得……書?」

蕭何認得出呂遠鵬用隸書所寫的拓疆二字,著實讓呂遠鵬吃了一驚,幾乎要月兌口把隸書二字說出。

要知道,這個時候應該還沒有出現隸書這種字體,這個蕭何竟然能認得出!這如何能不讓呂遠鵬吃驚。

最初呂遠鵬想要在刀柄上刻字時,著實犯了好一陣愁。

原本這個時代的呂遠鵬也讀過私塾,能讀能寫,只是這個呂遠鵬心浮氣躁,寫字這樣的事情他無論如何也做不好,哪一種字體都寫得歪歪扭扭。

而穿越的呂遠鵬,不要說後世基本失傳的其它戰國文字不會,就是秦國大篆籀文,呂遠鵬也從沒寫過。呂遠鵬前世唯一下功夫苦練過的,也就是適合硬筆書寫的隸書。

好在隸書和篆書有些近似,而且出現的年代應該也就是秦末漢初,年代相差不大,想來不會過于驚世駭俗。

當呂遠鵬把刻好的隸書「拓疆」木簡交給呂澤時,讓第一次見到隸書的呂澤也是大吃一驚。

呂澤可是太了解他這個弟弟了。

如說習武騎射,他這個弟弟倒是很有天賦,樣樣精熟,力氣更是驚人。可要說讀書習文,那就全無一點靈犀。

呂遠鵬寫出呂澤都不識得的字體,呂澤想不吃驚都不可能。

在呂澤的追問下,沒有思想準備的呂遠鵬,只好推說是他自己有感于此時的各種字體繁雜難寫,故而自己偷懶簡化自創出的新字體。

此時,蕭何詢問,呂遠鵬又把和呂澤解釋的原委,向蕭何講述了一遍。

听完呂遠鵬的解釋,蕭何不禁大為驚異。

苦讀二十余年的蕭何深知,這個時代讀書人稀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這個時代識文斷字的人都不會閑賦在家,基本都在各國做官吏,能有資格在家清閑的人,又都是富貴人家,根本不在乎教幾個學生得到的那幾個小錢。

第二個原因,則是這個時代的字體太過復雜。

可眼前這種字體簡潔易學,如果能得到推廣普及,不僅是讀書人的一大幸事,更是功在千秋名留青史的大功德。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蕭何絕想不到面前這個呂遠鵬,竟然天資聰慧如斯,能自創新字體。

求推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