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野心說︰不知道這位近代大儒能否接受逆耳之言?能接受的話,又能寬容到何種程度?先試試看吧,我來到大清朝總不能只說些阿諛奉承的話。
「我在國外看到一些資料,大清朝在乾隆年間國力昌盛,威震四海,但這時候世界上也在發生急劇的變化,大清朝開始埋下了衰退的種子,而同期英吉利、美利堅、法蘭西等國家開始崛起,到現在咱們已經被別人拋在身後了。」于野一邊說,一邊暗中觀察曾國藩的表情,以便適時調整談話的力度。
曾國藩聞言,心中一怔,差一點就震怒了。但他很快意識到這些逆耳之言並非妄言,十幾年前的鴉片戰爭已經告訴國人,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清朝的國力在世界上早已不是最強,西洋諸國眼下正在攆著咸豐帝續南京條約呢。不面對現實不行啊,專門撿些好听的說,爽是爽,但洋人正虎視眈眈隨時就會讓大清朝難看。只有面對現實找出差距,才能重振天朝威儀。想到這里,他僵硬的臉上立馬轉為平和,不疾不徐地說︰「英吉利、法蘭西、美利堅的崛起,主要做了些啥?」
于野對曾國藩的心理變化了于指掌,道︰「咱們天朝一直認為治理國家就是要讓天下太平,老百姓生活安寧,男耕女織,雞犬之聲相聞,田野處處飄香。但西方卻不是這樣,他們經過了文藝復興,對世界的認識與我等大有不同。他們認為,科學是提升物質生產能力最有效的東西,因此他們大力發展科學教育,培養老百姓的科學知識,教化了一大批懂科學的人才,這些人才走向社會以後,發明了像蒸汽機、印刷機、火車、蒸汽輪船、來復槍、加農炮等。這些東西都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說蒸汽機,有了它之後,棉紡織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的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進化成集中的工廠模式,機器以飛快的速度運轉,英國的一間幾百人的工廠生產的棉紗棉布比我們清朝一個縣甚至一個省的產量還要大。英國人的生活也開始集中到城市,白天大家到工廠里上班,工廠主定期給工人發工資,大家領了工資就到商店里購買糧食和日常用品。總之,西洋發達國家的社會形態與我們這里大有不同,人們越來越趨向于集中生活在一起,形成了工廠和城市,時間變得非常寶貴,他們用時鐘來記錄時間,對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惜。生產的印刷機,一台相當于幾百個手工勞力,生產的來復槍的戰斗力,一百個人可以抵過過去幾千人的戰斗力。為什麼我們總說洋人船堅炮利?就是大家不在同一個對抗的層級上,用帆船去和蒸汽船對抗,十比一也抵不過……洋人和我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社會里,他們是工業社會,我們還在農業社會……」
于野見曾國藩認真而沉默的听著,知道這些話已經激起他很濃的興趣,便一口氣滔滔不絕說了起來。
許久,曾國藩捻著胡須眉頭緊鎖道︰「你說的這些,很有道理。我以前听容閎先生介紹過一些,自己也親身經歷過一些事情。道光年間我們敗于英吉利,簽約賠款,這是一記轟天震響。我們應該看到自己和洋人的差距,勵精圖治,發憤圖強,讓古老的華夏煥發新生。」這話一出口,他又意識到「新生」一說似有不妥,回顧一下四周,見于野等人似乎沒有察覺其中的玄機,便心安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