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襄陽府里,收到肖七密函的劉備,正忙得不可開交。[]歡迎來到閱讀首先是荊州降臣,見劉備的兩路大軍遲遲不能攻破江夏城池,多少有些牢s o與怨恨之情。
當初劉表將荊州全境、文武大臣交付劉備之時,就是當著眾文武之面,要劉備早ri將江東奪取,生擒周瑜,活捉孫權。為小兒劉琮報仇雪恨。
如今幾個月過去了,不說孫權首級全無,就連一個小小的江夏、南郡,還在這里磨蹭。這叫一些心懷故主的荊州士民,情何以堪?
而那些不滿劉表不思進取的銳利之臣,當初想的是,劉備有英雄之志,梟雄之謀。那他們在這種銳意進取的主公手下,一定會建功立業,躋身雲台,光宗耀祖。
可如今情況,劉備兩路大軍,加上荊州大軍,也奈何不了周瑜。心態ri益浮躁的他們,也免不了上蹦下跳,群情洶洶。
面對荊州舊臣的ri益不善的神情,劉備卻是有苦說不出來。為了完成劉表托付,劉備一方面要盡全力進攻江夏、南郡,一方面要留兵力屯守汝南、宛城、南陽。這三座城池,才是他劉備現階段睡得安穩之處。
一下子要拿出偌大隊伍,幾線作戰。本來底子就薄的劉備,已是恨不得讓手下將士一身化二,二化為三了。
為了拉攏荊州人心,劉備已經放高姿態。襄陽府中,除了楊儀、鄧芝,不過是讓陳到領了五百白耳軍護衛自己。而謀士武將中,除荊州城中一心一意投靠在他懷里的韓嵩、伊籍、霍峻、王威等少數寥寥幾人外。其他人雖經諸葛亮舌吐蓮花,並早已歸順劉備的文武,業已漸漸地采取觀望態度。甚至有的文武大員,已在偷偷地與許昌細作接洽。
對蔡夫人這種誰能幫她報仇就投奔誰的投機態度,劉備心知肚明,只是荊州未穩之前,又能拿她怎麼樣?又能拿與她同一陣營的蔡氏家族怎麼樣?
不過接到肖七的密函之後,劉備則是一驚一憂二喜。一驚一憂一喜的是,肖七竟然在新陽吃了敗仗,不過好在肖七最後率主力安全回了汝南。並且汝南那邊,雖經新陽一戰,肖七折損了收編黃晃父子的五千兵。但兵力已由二弟關羽時的四千人擴大到了一萬四千多人。
而且肖七還將固始、汝也受了回去。那麼汝南有了上萬的兵,只要采取守勢,就算曹c o親至。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也是不可能將城攻破的。只要汝南在,劉備也就沒有後顧之憂。
另外一喜的是,自己這邊,正好拿江夏周瑜沒有辦法,遠在汝南的不下就獻上了兩條妙計。
密函中,肖七說道︰周瑜謀略詭計,不在孔明士元之下,要想速度拿下江夏,就得先離間江東君臣。就算孫權信任周瑜,但觀江東,軍權已全由周瑜抓住。而且孫策死後,周瑜在軍中威望ri盛,功勞越高,就越能引起江東孫氏子弟的嫉妒。只要妙用離間,周瑜的好ri子也就到頭了。
除了獻策離間,肖七在密函中還說︰當年孫策進兵江東,殺戮太重,多誅豪門大戶。眾世家脅兵力,不敢言怒。但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會對孫氏這個外去戶,興風作浪。而且江東山越,桀驁不馴,屢屢反抗孫氏征兵。
最後,肖七在密函中提議劉備,可與孔明、士元商議,怎麼讓江東內亂?怎麼讓江東禍起蕭牆?
劉備想了一想,認為甘寧、于禁、龐統與程普相持南郡,張飛、諸葛亮與周瑜、太史慈相持江夏,勝負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分出,就遣人秘密先將諸葛亮與龐統二人先召回荊州襄陽。
江夏與南郡城外大營,諸葛亮與龐統接到劉備使人送來的消息後,特意叮囑了張飛與甘寧一番,這才秘密回了襄陽。
這一天,劉備書房中,已是劉備心月復的伊籍、韓嵩,和諸葛亮、龐統正與劉備議事。
韓嵩先道︰「主公,荊州城里,起了妖風。不少流言流語,對主公你甚是不利。望主公想萬全久遠之策,早作定奪,收攏士民文武之心。」
諸葛亮與龐統二人,雖對荊州情況有所了解,但畢竟沒有韓嵩與伊籍熟悉。所謂萬全久遠之策,兩人一時倒也不好說上什麼。
韓嵩的提醒,多少與劉備此次將諸葛亮與龐統召回有關聯。又感念韓嵩、伊籍在當初劉表相讓荊州中起的作用。劉備一時倒忘了此次議事的主要目的。起身誠懇敬重地問韓嵩、伊籍道︰「二位先生,你倆久在荊州,對荊州情況了如指掌。萬全久遠之策,備還得懇請二位,不吝相告。」
韓嵩與伊籍慌忙稱道︰「不敢當。」又齊聲說道︰「主公,我倆為此事確實沒有主意。現有孔明與士元二位大才在此,何需舍賢求愚?」
諸葛亮連忙說道︰「二位先生,誠懇忠貞,胸有丘壑,我與士元是極為佩服相敬的。至于說道荊州的萬全久遠之策,我與士元,剛來此不久,也是沒有最好的辦法。」
龐統雖持才傲物,但與孔明一向交好,得肖七在劉備面前的極力稱贊,劉備早已將他與孔明視作左膀右臂。因此相感劉備知遇之情的他,對于禮敬靠向劉備的韓嵩、伊籍,也是客氣得緊。
見孔明與士元都沒太好辦法,伊籍笑著說道︰「既然如何,那我倒有一個辦法。」
眾人一陣心喜,連忙催伊籍快說。
伊籍笑道︰「主公何不效法當初景升至荊州?先收荊州世家大戶的心。」
荊州的世家大戶,劉備現在也約莫知道一些。當下劉備問伊籍道︰「荊州世家大戶,不就是蔡蒯黃龐四家麼?」
黃家和龐家,經過諸葛亮與龐統分別帶著劉備的親筆信拜會之後,兩家已經私下表示支持劉備為荊州之主。至于蒯氏家族,也在蒯越的表態下,站在了劉備一邊。只是蔡氏一族,因為蔡夫人的反復,態度也模稜兩可起來。一想到蔡夫人這幾ri使人在荊州府里的問東問西,劉備的頭就大了。
伊籍與韓嵩笑笑道︰「那都是表面上的老黃歷。荊州人人皆知,世家大戶,除以上四姓外,還要加上荊襄馬氏。」
龐統怪眼一睜,大聲問道︰「機伯、德高,你倆莫不是說的是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宜城馬家。」
伊籍、韓嵩兩人笑道︰「還是士元見多識廣。」
龐統點頭道︰「據傳宜城有一半的田產和商鋪是他馬家的。我早年也听我伯父說過,馬家歷代家主,個個都好黃老之說。家產雖大,但行事相當含蓄低調。」
伊籍又笑道︰「非但宜城,就連棗陽、義陽,也各有近半的田產牧場和商鋪是他馬家的。」
劉備忙問道︰「那機伯可知道,現在馬家家主由何人擔當?現在又在何處?」馬家在荊州這麼大的實力,已讓起兵之初,嘗過大財團支持甜頭的劉備,砰然心動。
伊籍道︰「主公,這個德高最清楚。德高與馬家現任族長馬季常馬良,有通家之誼、姑表之親。」
韓嵩趕忙點了點頭,道︰「主公,我為你將季常請來。」
一旁的龐統卻道︰「奇怪,怎麼馬季常就是馬家族長?那他上面的兩個兄長呢?」有此疑問的,還有正拿眼看著韓嵩的劉備與諸葛亮。
伊籍笑著回答︰「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兄友弟悌,唯賢為長。」接著伊籍解釋道︰「馬氏五兄弟,最是賢良孝悌。內舉不闢親,有才不避嫌。馬良因為在他五兄弟中,人最賢良。所以兄弟推舉,自己也就勇于就任。在這暗流涌動、各家傾軋的荊州,馬家因為有馬良的領導,一直過得最是滋韻。」
听伊籍這麼一說,劉備等人,莫不想早點見到,這位有著白眉頭的馬家族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