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十三章 徐光啟和免費醫療

在用贖買政策獲取東江的事上,黃復華對他的手下人有過一個最高指示,這個指示就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所以,實際執行中,在錢財方面,那是能松就松,東江方面的感覺就是新的東主真是夠慷慨大方。

銀彈攻勢之下,等過了這個冬天,到了1632年的2月25日,大明朝廷下旨正式撤消東江鎮的那一天,黃龍和沈世魁手下掌握的真正可用之兵已經不足六千人,甚至連一次載兵回到登州的船只也湊不齊了。

毛承祿和許多東江兵民從此歸在了黃復華的旗下,雖然表面上大明朝的東江鎮被撤消了,但實際上新的東江鎮于1631年12月10日就建立了。

黃復華為了讓大明朝廷按照他的意願來處置東江鎮,私下里做了很多工作。除了讓人在京城花了上萬兩銀子上下疏通,最關鍵的就是下出了那步早就計劃好的暗棋——把制造玻璃的秘方作為交換條件,告訴了三個重要人物︰首輔周延儒,次輔溫體仁和時任禮部尚書的徐光啟。

兩位宰相人物自不用說,徐光啟更是一位值得大家認識的重要歷史人物。

徐光啟,生于嘉靖四十一年,即公元1562年。他出生于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法華匯的一個小商人的家里。今天,上海市的這個地方就為了紀念徐光啟而改名為無人不知的徐家匯。徐光啟是明末著名的數學家,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杰出人才都適合諸如科舉這樣的應試教育。徐光啟小時候進學堂讀書,就很留心觀察周圍的農事,對農業生產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科舉之路就很不順利,萬歷九年,徐光啟二十歲,這一年他考中了秀才。考中秀才以後,因為家境不是太好,參加舉人考試又屢試不中,徐光啟開始在家鄉教書。

萬歷二十一年,徐光啟受聘去廣東韶州任教,兩年後又轉到了廣西潯州。徐光啟白天給學生們上課,晚上就廣泛地閱讀古代的農書,鑽研農業生產技術。因為農業生產同天文歷法、水利工程關系密切,而這兩者又離不開數學,徐光啟就進一步鑽研各種天文歷法、水利工程和數學著作。

徐光啟在韶州見到了傳教士郭居靜。在那兒,他第一次見到一幅世界地圖,知道了在中國之外還有那麼大的一個世界。也是第一次听說地球是圓的,有個叫麥哲倫的西洋人乘坐船只繞地球環行了一周。徐光啟還第一次听說意大利人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遠鏡,能清楚地觀測天上星體的運行。也就是這個時候,他知道了玻璃的巨大作用,才會為黃復華的玻璃秘方所打動。

和郭居靜交往的時候,徐光啟听說到中國來傳教的耶穌會會長,意大利人利瑪竇精通西洋的自然科學,就到處打听其下落,想當面向他請教。1600年,他專程趕往南京拜訪正在南京傳教的利瑪竇。1603年,徐光啟在南京接受洗禮,全家加入了天主教。第二年,萬歷三十二年,43歲的徐光啟終于考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

徐光啟考中進士後,任翰林院庶吉士,所以在北京住了下來。利瑪竇因為向明神宗貢獻禮品,得到其批準,在宣武門外置宅,也在北京定居下來,進行傳教活動。徐光啟工作之余,常去拜訪利瑪竇,兩人慢慢熟悉起來,並建立起較深的友誼。

1606年,利瑪竇開始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對徐光啟講授西方的數學理論。從這一年的冬天開始,兩人開始了《原本》的翻譯工作。先由懂中文的利瑪竇逐字逐句口頭翻譯,再由徐光啟草錄下來。然後,徐光啟再作一番推敲修改,交利瑪竇對照原著進行核對。如今,我們都熟悉的「平行線」、「三角形」、「直角」、「銳角」、「鈍角」、「相似」等等中文名詞術語,都是經過徐光啟的反復推敲而確定下來的。這本書,最終譯名《幾何原本》,這「幾何」兩字,也是徐光啟的提議。1607年,《幾何原本》前六卷正式出版,引起了巨大反響。

1612年,徐光啟和傳教士熊三拔合譯《泰西水法》,介紹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種水利機械。1625到1628年間,徐光啟寫成了農學巨著《農政全書》,他自編的軍事論集《徐氏庖言》,也是在此期間出版的。1628年,崇禎元年八月,徐光啟充日講官,經筵講官,為天子的老師。崇禎二年,他被升為禮部左侍郎,崇禎三年又升為禮部尚書,正二品文官,已是朝廷重臣之一。

于是,在銀子和玻璃秘方的推動下,有人出于公心,有人抱著私欲,不管怎樣都好,大明朝堂上下,大家第一次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順利通過了撤消東江鎮的決議。

1631年12月10日,得到了玻璃制造方法,年近七十的徐光啟向崇禎皇帝進獻,由他本人督造,大明自制的軍國利器——單筒望遠鏡,時人又稱「千里眼」,崇禎皇帝龍顏大悅。

崇禎四年的冬天,高興的人還遠不止這些人,黃復華治下的老百姓們才是最為開心的一群人。

1631年12月31日,閏十一月初九,崇明島東南區的一個村子里,一個破舊的小土屋里,陳張氏抱著六個月大的小孩,領著另兩個小孩,和婆婆一起,在自家屋子里等得心焦。

當家的吃過午飯不久,就被上頭叫去村里的祠堂開個什麼「村民大會」,都快過去整個下午了,眼看飯點都快過了,還不見人轉回來,真是讓人著急。灶台膛里的火早就撤了,再晚些飯就該涼了。

陳張氏嫁到這陳家也有五年時間多了,知道自家的家境並不寬裕。公公死得早,婆婆一個人拉扯大了當家的陳風和小叔子陳雲兩個人。再後來,婆婆陳劉氏好不容易才借錢置辦下一份彩禮,娶了自己進門。也因此,陳家欠下了一的債。

自己嫁過門來,省吃儉用的,日子過得不易。總算自家的肚子還挺爭氣,頭一年就給陳家添了一個小子。後來,自己又生了一個閨女和一個男娃,這最小的一個男娃才六個月,一刻也離不開自己。

人丁是興旺了,但日子是過得越發艱難了。虧得小叔子陳雲,今年年頭參加了黃老爺的衛隊,給家里掙了一筆安家銀,就出去當差了。這都快一年了,陳雲再也沒回過家來,更沒見過面。好在,隔月還有信捎來,報個平安。就是這樣,也老見著婆婆一個人在屋子里抹眼淚。

這當兵的安家銀,還清了積年欠債後,也沒余下幾個大子兒。不過,總算年頭分下足夠的種子,今年又風調雨順的,收成還不錯。莊稼獲得了豐收,黃老爺收購的糧價又沒壓低,還賣了一個不錯的價格,一家人總算可以過一個安心年了。

唉,不知道這大冬天的,開什麼破會,讓人吃飯也不安生。

媳婦陳張氏正這麼想著,當家的就推開門回來了。

陳風臉帶喜色,進來就大喊︰「快上飯,都快餓壞了。」

于是,過了片刻,一家人都圍著破舊的八仙桌坐下來,開始吃晚飯。

如今,吃飽飯已經不困難了。每人一碗糙米飯,還有幾個番薯。至于菜,飯里拌了一點自家熬的豬油,還有一小碗咸菜,另外,如今這罐頭雜魚不值錢,拿來當個下飯菜正合適。

吃了沒幾口,婆婆陳劉氏又忍不住轉過頭,彎下腰重重地咳嗽了幾聲。

陳風看見了就開口︰「娘,明天一早,我帶你去看醫生,抓上幾帖藥,你這傷寒都拖了七八日了,老是不見好。」

媳婦陳張氏心疼錢,馬上小聲嘀咕了一句︰「那又得花不少銀子。」

婆婆陳劉氏轉頭看了一眼媳婦,知道自家的情況,也擔心花費太多,就說︰「為娘這是上了歲數,人年紀大了,得病就不容易好。不打緊的,你趕明兒幫我買塊姜來,我自己煮了喝,去去寒,再在被窩里捂上個半天光景,興許就大好了。」

陳風瞪了自己媳婦一眼,罵了一句自家婦人︰「就知道錢,不用你發愁!大前天上面挨家挨戶發的木牌,咱家一共有六個,你可收好了?」

「這個你放心,我都用布包了,收得好好的。」

陳風笑著對陳劉氏說︰「娘,剛才開會說了,只要憑著那些個牌子,咱們以後看病,每次每個人只要花三文錢掛個號,其它的診金和藥費等等,一應都免了。娘啊,明天你只要帶上自己的那個牌子,到鄰村開的那個醫院去看病,咱們只要花三文錢就能把病給看嘍。」

「真的,有這等好事?!」老中兩代陳家娶來的女人都不敢相信地追問。

「當然是真的,這一下午開會就是說的這個大事!」

媳婦陳張氏高興地親了懷中的小寶貝一口︰「娃,你可真有福啊。以後有個小毛小病的,都不用發愁啦。」

才半歲的小女圭女圭當然什麼也不懂。看著大人高興,他也很給面子的咧了咧小嘴。一大家子人都高興地笑了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