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十四章 開闢根據地

嵊泗縣,嵊泗列島是我國18000公里的海岸線中心點,長江、錢塘江的交會處,為滬、杭、甬之屏障。她區位優越,氣候宜人,資源豐富,地靈人杰,港口、漁業的優勢獨特。嵊泗縣全縣404個島嶼,星羅棋布瓖嵌于8747平方公里的碧波、綠壤和金沙之間,陸域面積86平方公里,16個住人島嶼,約有8.2萬人口。其中,泗礁島是全縣最大的島,25.88平方公里。

元明時期,嵊泗列島屬寧波府定海縣。由于明初的海禁,到了崇禎三年的時候,只有泗礁,枸杞,嵊山等幾個大島上還剩下幾十戶居民以打漁為生。

這麼一個好地方,正是黃復華心中理想的第二個根據地。除了建立軍港,控制海域,同時用以練兵之外,黃復華還準備開春後把一些流民招募到嵊泗島,除了種植一些新品種蔬菜之外,最主要的是大面積推廣種植高產作物——紅薯。

紅薯,又稱番薯、甘薯、山芋、金薯、紅苕等,旋花科一年生植物。紅薯是高產穩產的一種作物,它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瘠,病蟲害較少等特點,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方種植,畝產可達數千公斤。

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從呂宋攜帶紅薯回中國,試種後,「甫及四月,啟土開掘,子母鉤連,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撫金學曾大力推廣,並撰《海外新傳七則》。

《明朝可以免于滅亡的十次機會》認為︰「明朝末年,關中持續八年大旱,鬧的民變四起。李自成,張獻忠揭竿起義,天下大亂。明朝曾一度取得平叛勝利,收復張獻忠,擊敗李自成,贏得了一時的安定,但天災持續,明朝又沒有采取措施進行賑濟,導致民變再生,李自成東山再起。最終滅亡明朝。」

那時,紅薯還沒有在長江以北的內陸地區得到推廣。否則,高產抗旱的紅薯就能不讓關中人民挨餓,這樣也許就能改變歷史進程。

1631年2月25日,崇禎四年的正月廿五日,對應現代的時間是2007年的2月25日,正月初八。

昨天下午,黃復華回老家過完了春節,借口上班回到了上海。明朝人雖然生活艱苦,但年味卻很濃。加上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麼農活,都是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會開始外出。

崇禎四年的正月廿五日,天氣晴朗,藍天與碧海在遙遠的天際相接,白雲飄蕩其間,令人心曠神怡。和煦的陽光灑在平靜的海面上,泛起點點金光。

黃復華帶領著全部的海上家當,帶足了各類武器彈藥和生活物資,向著嵊泗列島進發,開始踏上開闢嵊泗根據地的征程。天才蒙蒙亮,一艘烏艚戰船,兩艘武裝沙船和三艘小船組成的船隊就從崇明島出發,向嵊泗列島的枸杞島進發。

枸杞島,有個山峰叫五里碑,上有一塊的巨石,刻著「山海奇觀」四個筆力剛勁的大字。這里還有個傳說故事。

明朝萬歷年間,倭寇猖獗,島上居民深受其害。朝廷派浙江指揮使侯繼高帶兵前來進剿。可是倭寇十分狡猾,流竄海上,形蹤飄忽,官兵想找到他們如同大海里撈針一般困難。有一天,侯繼高從他夫人處得到靈感,想出一條聲東擊西的妙計。第二天,侯繼高表面上乘坐官船,帶著夫人和大批親隨,大張旗鼓,去普陀山燒香拜佛,游玩。倭寇得知侯繼高在普陀山閑住,便想乘機出來活動。倭寇們撐著快船,往嵊泗洋面竄去。侯繼高暗中派出的探子很快將倭寇的去向報到普陀山。

侯繼高率領官兵悄悄來到嵊山島旁邊的枸杞島,隨時準備出擊在嵊山島的倭寇。兩島之間只隔一道海峽,風向好的話,木帆船只須半個時辰就可到達。侯繼高請來幾位老漁民,向他們打听嵊山島的地形情況。正說著,忽听得船桅上的鰲魚旗被風吹得獵獵作響。一位老漁民說︰「這回倭寇要倒霉了!」

原來嵊山島有兩個可以泊船的海灣,一個叫箱子嶴,一個叫泗洲塘。箱子嶴朝西北,而泗洲塘朝東南。所以船只到嵊山避風,總是東南風停在箱子嶴,而西北風泊泗洲塘。現在風向轉了,刮起了東南風,倭寇的船都在泗洲塘,如不及時轉移,肯定會發生危險。

侯繼高听老漁民這樣一說,連忙點起戰船,帶了硫磺、硝石等火器,朝泗洲塘猛撲過去。倭寇頭領正喝得醉醺醺的,發現風向轉了,連忙命令倭寇轉移泊船地方。正忙亂間,忽听得海面上響起一陣喊殺聲,一團團火球直朝船上射來。風助火勢,大火迅速蔓延,倭寇的船隊頓時成了一片火海。風,火,浪,三路夾攻,不一會,倭寇全軍覆沒。第二天,風過天晴,侯繼高乘興登五里碑崗峰頂,環望壯麗的海天景色,欣然命筆,寫下了「山海奇觀」四個大字,令工匠刻于此處。

按下這邊的黃復華意氣奮發不說,在海上離他不到百里的地方,另一支隊伍的領頭人也正在豪情萬丈地暢想未來。

李錦制,原是金山衛的一名普通軍戶,祖上三代都是從軍。

李錦制為人豪爽,在普通軍戶中也很有人緣。但是,二十來歲時,李錦制參與了一次鬧餉事件,起了不大不小的領導作用。事後,李錦制就被追究了,上頭派人抓他。有朋友事先通知了李錦制,于是他先一步領著三個參與的好友,駕駛一艘小船,就逃亡出海。

後來,機緣巧合,投入了盤踞于靈龜島(嵊泗列島最南邊的其中一個小島)的一股海匪勢力。李錦制和伙伴們經歷多次戰斗,在狂風險浪中數度生還,積下許多戰功和人脈。終于在這個冬天,前老大因為年齡大,身體弱,舊傷復發,加上感染風寒,病情延綿不起,沒挨到過年,就去了。經過大家推舉,李錦制成了這股近百人的海匪的新頭領。

今天,李錦制領著大伙兒在年後第一次出海。大家心里也清楚,正月還沒過完,出海跑船的很少,沒指望做上買賣,也有著陪新老大巡視自家地盤的意思。

從崇明出發,經過近八個小時的航行,黃復華和他的船隊離目的地只剩下一個小時多的航程,不到二十里。

遠處,一艘小漁船駛來,看到這麼一支規模不小的船隊,船上的漁民估計心里害怕,馬上就掉頭遠去,一會兒就看不見了。

李錦制領著手下們到海貿航線上平常的幾個伏擊點轉了轉,沒見有什麼目標,吩咐大伙兒掉頭返航。

這時,邊上的一個眼尖的手下,楊早,大聲叫了起來︰「老大,小孫他們的哨船回來了!速度這麼快,肯定是有情況!」

「大伙兒迎上去!」

兩邊不一會就遇上了,這邊哨船上的小孫大聲通報︰「李老大,發現崇明方向來的一只船隊,三四百料的大船三艘,還有不足百料的小船三艘。打著黃氏的旗號,船上好象還有水軍隨船保護。」

周孔徒是跟著李錦制一起從金山衛出來的老伙伴了,這時近前對李錦制說︰「大哥,這目標有點大啊。咱這回出來的也就六十多號人,兩三百料的船兩艘,其它各色小船不到十艘。恐怕是吃不下呀!」

「哈哈。三弟,這就是你不如大哥的地方了。這塊肥肉,對我們正合適。我們沒必要把肉都吃下去。只要我們集中所有力量,盯住並拿下一艘大船,然後劃走。到時哪怕上頭沒貨,就這船不也值個幾百兩銀子的!」

「再說了,就崇明那里,張死人(指千戶張四正)的手下有什麼厲害角色?他能有佛郎機炮,或是火箭來攻我們,還是我們怕他來剿嗎?!」

李錦制的一番話,說得一眾海匪都興致高漲,大聲叫好。于是,跟著那只哨船,海匪們就向黃氏船隊撲去。

「首長,發現有十多艘船向我們快速駛來!」

黃復華听了報告,馬上拿起自己的現代軍用望遠鏡向著發現情況的地方觀察。在這晴朗的海上,高倍望遠鏡下,一里外的船只情況看得非常清楚。黃復華甚至看清了有個揮舞著大刀,興奮喊叫的海盜是個獨眼龍!

「所有船只加快速度,保持當前方向繼續航行,別掉隊!」

雖然船隊開始加速,但有著幾艘小船的拖累,還是被海匪的船隊更靠近了,現在兩支船隊相距都不足一里地了。

不過,在追擊過程中,海匪的隊伍也自然地拉開了距離,兩艘大船和兩三快船在前,其余的被拉下了百十米。

第一次參與海上作戰的黃復華,心里自然也很緊張。不過,對方實力並不佔優勢,自己還有利用便攜時空門金蟬月兌殼的最後保命手段,緊張感小了不少。

努力控制著雙腿不再微微顫抖,對著同樣有些緊張的一眾部下喊︰「賊寇真是狗膽包天,這麼幾個就趕著來送死。都別用燃燒彈,人殺了,給我把船留下!」

「是。」大伙兒連聲應和。領頭的說得輕松,看到自家實力確實強過對手,大家的心情都放松了一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