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十章 松江歸順

自從農歷十月初一,黃復華宣告造反以來,臨近府縣的各種消息已經在前些天,通過許多渠道,陸陸續續地傳到了松江府。大家听說蘇州府及轄下的各州縣,松江府轄下的三縣,當官的都是在接到吳王黃復華的告示之後,迅速在各個衙門召集本地的士紳富商,討論出路。基本上,大家伙都是主張投降,以換取全城的太平。也有一些士紳和舉人堅決不肯投降的,據說別人也是不加阻攔,任憑這些人帶著家屬出城逃走。當然,無論在什麼時候,生意經是不能丟掉的。自然,有些人會乘機壓價,吃下了這些逃走的人的產業,房屋和土地。

還听說蘇州府的士紳們在討論是否投降時,有那些博古通今的讀書人舉出了本朝的一些前事,都是說的一件事情︰在面臨反賊大量人馬圍城,並宣告主動投降的就免除刀兵之時,當時表示投降,獻出一些錢糧財物,保全城池百姓。做了這樣的權宜之事以後,朝廷並沒有深責。

大家更听說,各處向吳王投降之後,吳王只是派了少量人馬入城,維持治安。而且吳王的部隊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各處都是秩序井然,紛紛回復了往日的安寧和繁榮。讀書人們還得到了一個消息,很是安心︰針對明年是大比之年,許多舉人還想著去京城參加考試,吳王殿下專門對此下了旨意,允許舉子們行動自由。

因此,松江府城中的官紳平民們都願意投降,到處紛紛議論,劉能凱對此也十分清楚。甚至,他還知道,有些人其實一直暗中和城外保持著聯系。比如,郭守備的二兒子一家,以經商為業,早在去年就在崇明常住了,可能早就成了吳王治下的良民。

自古以來,中華的大戶人家就有自己的處世之道,就是設法左右逢源,從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比如,三國時期,諸葛亮三兄弟就分別投奔魏、吳、蜀三國。誰得了天下,都不會妨礙諸葛家族的順利傳承。

劉能凱召集左右親信商量,大家也都拿不出什麼主意,只是告訴他說,城中的民心,軍心都有些不穩。也有人委婉地勸說他立刻出城投降,這樣至少吳王不會要他的性命。

劉能凱只好讓親信們退出去,他一個人留在屋子里,思來想去,除了滿月復惆悵,想不出什麼好辦法。昨晚的那輪炮擊,已經完全打消了他的雄心。為什麼自己不在第一時間就投靠吳王,再慢慢想辦法撈錢呢?劉能凱不禁頓足長嘆,自怨自艾地說道︰「唉,沒料到我劉能凱竟落到這麼一個下場!」

剛過正午的時候,松江城里的官紳父老們來到衙門求見劉知府。劉知府讓手下將大家迎進議事廳中,他自己準備穿戴整齊後,再出來相見,以免丟了威風。

官紳父老們在等待的時候,不禁又三三兩兩地交談起來。呂良和王威兩人是松江府里的兩個不大不小的商人,其中王威開了兩家生產襪子的工場。這次來,兩人純粹就是湊個數,所以坐在最後面並不起眼的地方。等待間隙,呂良就掏出了一個玩意,一個人把玩起來。

「呂大官人,你在忙啥呢?」王威好奇地問道。

「哈哈,這東西可有意思了。來,王兄,讓你玩玩這個萬花筒。」

王威接過呂良手中這個做工精致,顏色亮麗的紙圓筒,學著呂大官人剛才的模樣,好奇地把這個圓筒舉到自己的右眼前面。

「呵,真是漂亮!」一個十分美麗的「花」樣出現在了王老板的面前。

「你再稍稍轉動一下再看!」

王老板依言轉動了一下手中的圓筒,再湊近一看,另外一個美麗的圖案展現在他的眼前。

「妙哉,妙哉!果然不負‘萬花筒’的美名。這是哪里出產的奇物?」

呂良湊近王老板,壓低了聲音說道︰「這是剛舉旗造反的吳王,手下的工坊新出的一種玩具。怎麼樣,奇妙吧?」

「嗯,確實很不錯!」

萬花筒玩具,是將有鮮艷顏色的實物放于圓筒的一端,圓筒中間放置三稜鏡,另一端用開孔的玻璃密封,由孔中看去就可以觀看到對稱的美麗圖像。將它稍微轉一下,又會出現另一種花的圖案。英國物理學家大衛•布爾斯答于1816年發明的萬花筒,已經被黃復華,作為一種高附加值的玻璃制品,在不久前推向了市場。黃復華雖然把玻璃制造技術在中華推廣開了,但他還是不斷地通過推陳出新從玻璃制品上賺取大量的利潤。

看著王威玩得不亦樂乎,呂良這時候忽然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王兄,據說你女兒年方二八,長得十分動人?」

正玩在興頭上的王威忽然听到這麼突兀的問題,不禁有些生氣,放下舉在面前的萬花筒,盯著呂良,責問道︰「儂啥個意思嘛!」

看到這抬高的聲音引來了附近其他人的注意,呂良連忙向投來關注目光的眾人示意,這邊沒有什麼問題。然後,他湊近王威輕聲地解釋︰

「王兄,別動怒,我沒有惡意,你別誤會。我只是听說,這吳王殿下還不到而立之年,據說尚未婚配。吳王也是我輩商賈出身,令愛若是能與吳王殿下結為秦晉之好,不光是你王家從此飛黃騰達,就是我們也將沾光不少啊!」

王威听到這里,倒是十分開心,他也覺得這種可能性還是不小的。不知不覺的,他就在心中暗暗地憧憬起自己成為新朝國丈的美事。王威不知道的是,在蘇州城里,那位創造「一詩千金」的王倫,已經在組織一場「清倌兒」的選秀比賽,打算從蘇州府眾多從小就悉心培養,才藝出眾,相貌可人的佳麗們中挑選最為動人的前兩名,獻給吳王殿下作為侍妾。王倫把這場「花魁大賽」冠名為「百里挑一」。

這個時候,劉能凱穿戴整齊,來到了這個會客廳里。今天這廳里的情景與往日大不相同。半年多前,劉能凱初到松江府,也是這些官紳父老們前來求見。那時候,這些人都是畢恭畢敬地等在這里,這個會客廳里鴉雀無聲。就在不久前,劉能凱在這里召集官紳,商量征收秋糧等事宜。大家對他也是尊敬有加,稱他為「父台大人」。曾幾何時,這局勢就變化了,今天這大廳中就象集市一般,嘰嘰喳喳的聲音到處都是,沒有人再真心地把他放在心上,視為「父母官」了。

大家互相見禮以後,彼此就坐,一個為首的士紳就搶先說道︰「現在我等代表這一城的百姓來見大人,不為別的,就是想請劉大人你設法保全這一城軍民的性命。」

劉能凱心里很明白這些人的來意,但還是硬著頭皮,繼續他的謊言︰「本府正在想法設法,守好這座城池,這正是為了保全滿城百姓的身家性命。」

另一位士紳這時說道︰「如今這圍城的兵士數量多,士氣盛,而且大炮火槍一應俱有。蘇州府都已經歸順了。我等若是決意死戰,斷然不能取勝,守城也沒有把握。如果不能在最後期限前歸順對方,而是一意困守,不但不能保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反而將造成無辜百姓的傷亡。府台大人可曾想過?」

劉能凱已經決意一條道走到黑了,這時候就說︰「我什麼都想過。但我既然身為臣子,享受朝廷俸祿,斷無投降之理。我所想的只是盡忠職守,如何堅守松江府城,其他的一概不問。」

有一位士紳年紀已過六旬,原是本府萬歷年間的一位進士,也在外做過知府,如今告老還鄉住在城中,听了劉知府的話,頗不以為然,當下說道︰「劉府台只想著自己盡忠,可曾為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著想乎?大人來到本地,一向官聲不錯,我等也很是敬佩。今日之事,還請劉大人三思。如今人心思降,我等孤城無援,斷無不破之理。我也曾是朝廷命官,大人對朝廷具有忠心,難道我就沒有忠心麼?我也是進士出身,這忠君愛國的道理自幼就牢記心中。然而,現在滿城百姓的安危都系于劉大人的一言。如果劉大人能從百姓著眼,暫時投降,也算是做了一件造福黎民的好事。劉大人,先賢也說過,君為輕,民為重!」

大家齊聲附和,紛紛出言,勸說劉知府早早投降。劉能凱無言以答,看到自己的處境十分孤立,知道這次是「不能凱旋」了,他沉默了一會後,只好長嘆一聲,說︰「罷了,罷了,我劉某決不連累一城的父老百姓!隨你們吧。」說完,劉知府再不發一言,撇下眾人,獨自一人向後衙走去。

這邊眾多官紳們喜出望外,大家也顧不得劉知府的動向了,立刻安排人,火速出城,前去接洽歸降事宜。

1633年的11月9日下午三時,雖然經歷了一番波折,最終松江府城也和平地歸入了吳王黃復華的統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