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九章 “五德”和“五常”

()看著陳凡臉上的表情,宋濂眼中的笑意更甚。

他站起身來,單手豎起放在身前,宋濂打了個道稽對著陳凡說道︰「貧道玄真子,見過陳凡小友。」

宋濂的動作讓陳凡醒悟過來,他趕忙同樣的躬身換了一禮,口中說道︰「晚輩陳凡,見過前輩。」

「坐。」這玄真子的臉上依然帶著平淡的笑容,他坐下了隨意的招呼了陳凡一聲。

雖然心中還是有些揣測,但是面對玄真子的善意陳凡還是依言在其對面坐了下來。

坐下來之後陳凡這才發現,這桌子的中間竟然放著一張紙,這張紙上面寫著「問道」二字,這兩個字雖然稱不上大氣,卻還算得上工整。

對于這二字陳凡十分的熟悉,因為這兩個字正是自己所寫,這也就是這次宋濂收徒陳凡所給出來的答卷!

那玄真子同樣的也看了一眼這張紙,隨即抬起頭看著陳凡,問道︰「你所想問的,是何道?」

陳凡和玄真子對視著,不知為何,陳凡從踏入這房間開始心中總是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絲緊張感。宋濂的打扮和自稱讓陳凡驚奇之余卻也有些手足無措的感覺。

不過此時,和宋濂對視了一陣之後,陳凡的心情卻逐漸的恢復了冷靜。

靜下心來,陳凡的腦袋也清晰了許多。

緊張和不安的情緒逐漸的退去,陳凡和自稱玄真子的宋濂對視著,最後緩緩地道出自己的來意。

「晚輩特意到此,是想要詢問前輩人道,希望前輩為晚輩解惑。」

宋濂聞言沉默了一陣,隨即看著陳凡,道︰「人道即是天道,天道無窮盡,不知小友所聞的道又是人道之中的何道?」

陳凡的眼中異芒閃爍,他的內心此時不由得生出一絲波動。畢竟,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陳凡許久,此時終于見到一個可能回答他的疑問的人,此時陳凡又怎能不激動?

不過,陳凡還是強行的將這種波動壓了下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看著宋濂吐出了自己心中強烈的疑問。

「晚輩想問前輩,何為‘五德’?」

「五德?」宋濂聞言卻是眉頭微微一鎖,接著卻是看著陳凡反問道,「小友想問的,到底是五德亦或是儒家的五常?」

「五常?」猛然間听到這個自己並未听聞過的詞語,陳凡的眉頭微微的鎖了起來。

見陳凡的臉上露出如此的神s 宋濂的眼中流露出一絲笑意,說道︰「尋常人所知道的所謂五德指的是‘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品德,但是,在儒家看來,這僅僅是一個‘人’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品質而已。」

陳凡聞言臉上露出恍然之s ,隨即卻又苦惱的鎖起了眉頭,又問道︰「那麼請問前輩,所謂的‘五德’到底是指哪五種品德呢?」

宋濂沉吟了一陣,似乎在思索著什麼。隨即他緩緩地點了點頭,這才接著說道︰「‘五德’這個詞是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的年代由y n陽家的一位大家所提出來的,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在y n陽家當中也佔有相當大的一部分。」

「y n陽家認為,天地萬物從ch n去秋來到一個個皇朝的接替和興衰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來解釋,而人本身的道德品質,y n陽家也用五種品德來定義。」

「這五種品質分別為忠、仁、誠、節、勇五種品德,對應于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組成天地萬物的基本元素。」

「忠、仁、誠、節、勇?」陳凡低聲重復了一陣,臉上露出思索之s ,心中逐漸的生出一絲明悟。

從北到南的這段時間陳凡基本上都將心緒放在了參悟「五德」之上,加上其本身已經先後成就了土德和木德之身,因此感悟的東西自然更加深刻。

有了之前的基礎,陳凡听到宋濂口中提出的這最初的「五德」也不是一頭霧水,僅僅是這五個字,陳凡就領悟到了許多的東西。

看著陳凡的樣子宋濂的眼中流露出一絲欣賞,接著他看著陳凡再次問道︰「那麼小友,現在你知道了自己想要問的是‘五德’還是‘五常’了嗎?」

陳凡沉默了一陣,眼中流露出一絲苦惱。

說實話,對于宋濂口中所說的那最初y n陽家所提出的「五德」陳凡十分的好奇,但是陳凡卻又十分的清楚那「五德」並非自己現在所迫切要知道的東西。

前世今生為止陳凡對于道的感悟並不是十分深刻,但是他卻十分的清楚,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所感悟到的「道」都是不同的。

那y n陽家雖然提出了「五德」,但是後人在體悟之後卻又自己提出了一些感想,或許再過百年,這「五德」的理念又會被新的觀點所取代。

不過,這一切卻又都不是陳凡所感悟的「五德」,陳凡所感悟的「五德」就是仁義禮智信這五種品德。

雖然這五德是陳凡見識淺薄時候受到誤導錯將儒家的「五常」當做了「五德」,但是這些已經成為了陳凡的感悟,成為了他所體悟的「道」。

或許在多年以後陳凡感悟了許多,體悟明白了更多的東西這「五德」會有所改變。但是眼下陳凡卻十分的清楚,他所要做的事情是先完善自己的體悟,而非好高騖遠的去探究他人的理念從而影響了自身的感悟。

想通了之後陳凡的臉上微微的露出一絲笑容,他緩緩地起身,恭敬的對著對面的宋濂彎下了腰,請教道︰「請前輩賜教,‘仁義禮智信’這五種品德為何物?」

一身道袍的宋濂點了點頭,他看著陳凡的眼神當中帶著贊賞之意。

隨即,宋濂也不再廢話,他徑直道出了陳凡所想要的答案。

「仁,多作為仁慈之心的意思,盡己所能扶持弱者,這是仁者之心亦是惻隱之心。然,儒家提出的‘仁’卻並非單純的指仁慈而已。」

「仁者,雙人也。以己之心度人之月復,此乃真正的仁者之道,而惻隱之心,僅僅是面對弱者的時候強勢的人自然而然的表現出的一種態度罷了,與真正的仁者之心卻是有些偏差了。」

「義,則是指十分對錯的判斷,無論是國家大義亦或是私人恩怨的判斷都能以‘義’字概括。義無對錯,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認為自己站在了義理的正確一方,因此這個世界才會有如此多的爭端。」

說到這,宋濂的話語微微一頓,隨即無奈的嘆息了一聲,看著陳凡說道︰「這‘仁義’二字雖然看上去十分的簡單,做到也似乎不難,卻有因為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所能夠說的也只有這麼多了。」

「至于剩下的三種品德,我雖然自問還算有些學識,卻也僅僅領會了皮毛而已。」

陳凡沉默了半晌,宋濂對于仁義二字的解釋讓陳凡感覺到眼前豁然開朗,他猛然間發現自己之前的簡介是多麼的狹隘。此時的他仿佛一下子站在了更高的地方,所看到的東西是之前從未見過的開闊。

緊接著,陳凡听著宋濂的話語,臉上卻是露出了一絲笑容。

隨即陳凡再次彎下了腰,對著宋濂持了弟子之禮,口中說道︰「請先生賜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