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昨天下午由于疏忽,把章節名稱弄錯了,但是內容沒有弄錯,楓竹在這里向各位讀者大大表示歉意.
「呵呵,那可就辛苦劉哥了!不過,咱們要考察也得等到後天了,我想趁祁主任現在在家,明天先給祁主任匯報一下今天考察的情況,也讓祁主任心中有個底,或許有機會他就能把那塊地要過來呢。」
一听蕭東這話,劉義羞愧地差點無地自容了,剛才選地的事自己沒考慮到也就算了,可是這平時應該勤向領導匯報的事自己怎麼也記不住了?難道自己在農經科待得待傻了?
「真看不出東子這小兄弟對官場上的一些規則把握得這麼明白,這難道這世界上所謂的那些‘政治天才’就是指東子這樣的人嗎?前幾天給他講那些潛規則的時候他好像還不是很清楚這里面的事,可是現在再看看……這才幾天的工夫啊!」劉義無語了,端起酒杯自己喝了一個。
看到劉義的神色似乎有點不對頭,蕭東將話題岔了開來,說道︰「劉哥,你知道還有哪些地,給我說說,我心中也好有個底。」
劉義順著蕭東的話題,將他所知道的那些地皮一一說了出來,同時也將那些地皮的優劣一並講出,半個多小時之後,一瓶酒也快見底了,劉義這才把那些地皮的情況介紹完畢。
「怎麼樣,東子,心中有什麼打算沒有?你要是相中哪塊地,哥哥我去想辦法。」劉義喝地似乎有點高,說話的語氣也有點大。
「呵呵,劉哥,這些地皮的情況都不錯,我覺得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地作為備選對象。我準備再選三塊地作為備選,要不這樣吧,等咱們先轉一圈之後再決定,你看怎麼樣?」
「好!就听你的!」
從劉義房間里出來之後,蕭東回到了自己的宿舍,本來想借著那點酒勁早睡,可是人躺在床上了,剛才那點瞌睡卻又不知道跑到哪去了。于是蕭東干脆不睡了,胡亂穿了件衣服就坐在桌子前面提筆開始寫關于這個項目的計劃書。
從選地開始,到配套設施的建設規劃,再到工業園主體建設的資金籌措、建設過程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劃。其中重點分析了這個項目的遠景,能給W縣帶來的好處,在生產過程中所采取的生產流程,當然還有政府應該在這個項目所應該起到的作用。
與其說這是個項目計劃書,還不如說是一份詳細地項目可行性調研報告,雖然很多部分還沒有開始進行調研,但是後面的調研還不是根據這個計劃來做的嗎?
當蕭東伸了個懶腰放下筆的時候,這才听見門外似乎有腳步聲,抬眼看了看掛在牆壁上的表,發現竟然已經是第二天上午的七點半了!
不知不覺,這個計劃書寫了整整一個通宵。
雖然身體感到很疲乏,可是再看看一個通宵換來的那二十多頁的計劃書,精神上卻是異常的滿足。
拿起洗漱用品到水房洗漱了一番,再到小食堂吃了點早餐之後,蕭東拿起那份連夜趕制出來的計劃書,敲響了邵科長辦公室的門。
「嗯,不錯,不錯!」邵科長一邊抽著煙,一邊看著蕭東的計劃書,頭還不時地點著。
蕭東則坐在邵科長對面的沙發上,一邊抽煙,一邊喝著茶水。
許久,邵科長將計劃書的最後一頁合了起來,將計劃書放在一邊,抬頭說道︰「小蕭啊,要是讓我來挑這計劃書里的毛病,我是挑不出來。呵呵,要是光從這計劃書來開,估計沒人能想到你這小子才參加工作不過一個半月的時間!」
蕭東隨手在煙灰缸中摁死了手中的煙蒂,笑著說道︰「邵科長,看來您對我的這個計劃書沒什麼疑問了?」
「嗯。」邵科長點了點頭,拿起了那份計劃書,道︰「走,今天上午祁主任不出去,咱們一快到他那里去,讓領導看看你這份計劃書,你就著把昨天考察地址的情況和祁主任說一下。」
一進門,卻發現祁主任正坐在辦公桌後面,臉上帶著笑意正在看一份紅頭文件。看到兩人進來,祁主任笑著說道︰「坐。」
看到祁主任心情很好,邵科長笑著問道︰「祁主任,又有什麼好事?是不是上面又下達什麼漲工資的文件了?」
「哈哈,你這家伙啊,就知道漲工資!」對于邵科長的玩笑祁主任並沒有在意,揚了揚那份文件,道︰「小邵啊,今天可是個好日子,我這剛收到市計委下達的紅頭文件,文件的主要內容就是調整了咱們D市下屬縣市計委獨立立項的投資額度。」
一听這個,邵科長的眼也開始發亮,「噢?真的?那這真是太好了,漲了多少?」
「呵呵,這次增長的額度很大,從以前的一千萬增長到明年的三千萬!也就是說,只要投資額度不超過三千萬的項目,咱們就完全可以獨立立項了!」(PS︰呵呵,這是杜撰的,各位讀者不要當真。)
「太好了!」邵科長興奮地拍了下手掌。
「呵呵,小蕭對這次市計委給咱們增長投資額度有什麼看法?」
「祁主任,這可真是個大好消息啊,一旦明年實施這個新方案,那麼很多項目咱們自己就可以完全立項了,比如這個玻璃鋼工業園項目!」蕭東听到這個消息之後心中也是很高興,因為在他的計劃中,玻璃鋼工業園屬于計委投資的額度應該在兩千萬左右,這要是在以前,就必須要市計委進行審核,可是現在好了,縣計委完全可以獨立審核這個項目。
頓了頓,蕭東繼續說道︰「我看,這次市計委調整投資額度,直接體現了咱們黨對持續加快改革的決心,上個月底召開的黨的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中心議題中有一條,那就是加快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而這次市計委調整投資額度,其實就是這個精神的一個體現,畢竟下屬各縣市的計委對于本縣市的情況最為了解,市場需要什麼,我們計委就應該根據市場的需要建設什麼,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樣靠上級的計劃來建設項目,這樣不僅大大縮短了項目立項的時間,而且還避免了一些扯皮現象的發生,能大大加快下屬各縣市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步伐。這絕對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決定,也是非常好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