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章 溫州難民

()第二章︰溫州難民

相對于以前在七匣村的生活,如今能安身于縣城里真的是相當難得了。所謂人心思安,安居樂業永遠是老百姓最大的企盼。

尤其是這永豐縣,月前才懲治了惡官張不花,如今的陳縣令原來是陳縣丞,為官清正、功在百姓,自然一片祥和,蒸蒸r 上。

雖然風不調雨不順,但縣倉官糧囤積,糧商也平價售糧,更有批外來人,不久前在城里開設了兩家米糧鋪,米糧供應不斷。不就是這樣麼,只要能吃得飽,又不會受到壓迫,對于這些平民百姓來說,已是大大的足夠了。

劉尚牽著小七,緩緩的走在人群之中,不緊不慢。小七總是一蹦一跳的,不知是跟三哥在一起開心著呢,還是因為跟不上三哥的步伐,故而為之。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小七怎麼地那就怎麼好!

劉三雖是不滿15歲,臉面卻不顯稚女敕,身高也不算矮了,放在今天來說大概勉強也有個172公分吧,總算是還有發展空間的嘛!皮膚略黑,許是常r 奔波所致,身形也不如初來時偏瘦了,畢竟也「養尊處優」了月余,年輕人嘛,吃得好固然身體好了哈哈……

小七的一身行頭是銀花幫忙拾掇的,本來銀花是想幫小七稍微打扮打扮的,不過劉尚沒同意,小孩子嘛,根本沒有必要,只要整潔干淨就好。所以小七仍是極普通平常的短打,不過較之以前稍微鮮艷了些,頭上不長的頭發,也簡單的梳理了下。

此刻二人手牽手東張西望,好不自在,尤其是一蹦一跳的小七,要是手里再拿上一根糖葫蘆那就更得意了吧?

劉尚這大半個月每天都會陪小七來街上逛游一番,說實話要不是小七年紀太小,劉尚肯定會帶著小七一起出門的。劉尚也舍不得丟下小七,獨自遠去。再說好像曾經是有允諾過小七,以後到哪都會帶著小七的吧?

沒有辦法,那就只好在臨走之前好好陪陪小七把,好在劉二哥縣衙當職,家里也有銀花、小根子,甚至還有許大爺,想來小七也不會太無聊,更不會出什麼事的,或許蓉兒小娘子得空也會過來陪小七戲耍的吧,這樣想著,劉尚寬心了不少……

兩人正漫無目的的行進著,卻是看到前方不遠一群人圍觀著。如今這時候還能發生什麼事麼?劉尚好奇便抱起小七也走了過去……

「女娘子,行行好,給娃施舍些吃的吧,女娘子……」

劉尚稍一使力便擠了進去,卻是看到一老漢大概50多歲,面容枯槁,神s 慌張。旁邊一婦人,雖是發絲凌亂,衣衫破敗,卻是不難分辨乃是一個年輕婦人,手里還抱著個嬰孩低頭站在一角。而中間站著的女娘子,似乎是很懼怕似得,偏頭不語。女娘子旁邊的應該是侍女吧,擋在老漢和女娘子中間,似乎也有點為難之s 。

老漢似乎看出了女娘子的為難,只好跪了下去,點頭說道︰「老漢實無惡意,懇求女娘子施舍些吃食吧……」

女娘子見老漢跪了下去,頓時也慌張不已,直是大叫著「蓮花,蓮花……」

劉尚這才看清,這不是秋娘和她的侍女蓮花麼!既是熟稔,可不便就此離去了。劉尚架著小七就走了進去,對圍觀的人說道︰「眾相鄰自去,自去吧,此間無事,且都散了吧……」

一眾圍觀之人本想秉承一貫的看客傳統,不y 離去的,卻是看到一隊巡檢悠悠而來,這可不好,未免惹禍上身,還是閃吧……

秋娘听到劉尚的聲音,稍稍偏頭一看,見是三郎,心下大定,便挪步藏在了劉尚身後︰「有三郎在便好。」

秋娘是因為莫雲生的緣故才和劉尚相識的,當r 劉二和劉尚一起拜謝莫雲生謝意時,就已互作介紹了。只是莫雲生等並不知劉尚便是那小乞丐罷了。

可劉尚卻是知道秋娘的為人,見此情景便吩咐那老漢先行起身。候那一隊巡檢悠悠而過,劉尚才開口問道︰「城中居民皆有余足,不知道大爺為何索求施舍?」

老漢听到問話便又準備跪下去,卻是被劉尚喝止了。劉尚不明白為何會有乞討一事,卻是對缺少吃食的無奈心有戚戚然,畢竟幾個月前,自己就是這樣的!

劉尚放下了小七,微微含笑︰「大爺但說無妨,小子也當不起此等大禮的……」

「老漢等是從外鄉來的,一路行來,村無余糧,城不放進,前幾r 到了這永豐縣,便在城外暫歇。只是多r 未曾進食,兒媳也斷了n i水。今晨見城門大開,只好帶著兒媳前來試試,幸好城門吏未做攔阻,只是也不敢在官差守衛眼皮下乞食,便上得街來。剛好見女娘子緩緩行來,但見女娘子娉娉婷婷,風姿婀娜,必是大戶人家,也必是菩薩心腸,這才……」

秋娘听了老漢的說話心下觸動,當然秋娘不是因為老漢對自己的一番夸贊而有所動,實在是因為眼前的老漢,還有那年輕的婦人竟是如此多舛,于心不忍罷了。

劉尚聞听心下了然,仍是微微一笑︰「大爺猜想自是不錯,秋娘姐姐本就菩薩心腸。只是不知大爺你等乃是外鄉人,還以為是有人故意為惡呢,畢竟我永豐縣還算是安定祥和、安居樂業的!這里小子替秋娘姐姐給大爺你等道歉了。」

秋娘也是轉身福了一禮︰「大爺勿怪,是秋娘多慮了……」

老漢聞听激動不已︰「小郎、女娘子折煞老漢了……是老漢唐突,是老漢唐突了……」

劉尚趕忙扶住了那老漢︰「大爺不如帶上嫂嫂跟隨小子一道,暫住小子家中,一來也好準備些湯汁,二來嫂嫂也好將養身子,大爺以為如何?」

那老漢听完,眼露j ng光,面s 舒展,難掩心中的激動︰「老漢多謝小郎、多謝女娘子,芬兒還不快來拜謝恩人!」

劉尚自然不受,當下便領著幾人折返回家去。秋娘自然同去,畢竟大家相熟,無傷大雅,再說剛剛慢待了這二位,怎好就此離去呢……

劉府上,銀花已經熬好了米湯,送去了自己的臥房。不錯,銀花正是將芬兒母子安置在了自己的房間,一時也來不及收拾其他的房間,只好如此了。

本來劉尚準備為這老漢準備吃食的,不過老漢拒絕了,說是午飯時,給他們留一口就好。劉尚固然知道這老漢是不願多加麻煩自己,反正午飯時間也快到了,那就等會吧,于是劉尚便和老漢聊了起來。

老漢姓張,來此前家住溫州路。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28歲,也就是芬兒的男人,小兒子正好20。本來一家人和村里人一樣都是打魚為生,偶爾做些手工活,r 子也能過得下去的。

可是不久前,官府強行遷民,整個沿海村莊的壯丁盡都被強拉入伍,村莊也遭毀壞,說是需要建造防御設施。可恨村民被遷走後,官府並不予安置,不發撫恤,不問生死!

一眾村民無奈至極,只好逃生北去。不想沿路卻遭官府多番攔阻,禁止北上。劉尚猜想,當地官府應該是擔心這幫人去投了那方國珍吧。

北上之路不通,只好西去了……可未想到的是一路行來,竟是城不得入。永嘉縣、樂清縣等縣府但見一眾村民緩緩而來,迅速關閉了城門,明顯是那城門吏早早得了上官的指示,無疑是要置這幫無辜的村民于死地啊!

來路上,些許小鎮、村莊偶爾還能接濟一些,可他們也實在是無能為力的吧。無奈之下,只好繼續西去,這才一路坎坷到了永豐縣。

劉尚看著張大爺邊說是邊搖頭不已,心下不免也憤恨難平!本是些早有預料的事,不過親耳听到後,那種感覺又是不一樣的!

時下已是至正10年夏末,整個中原情勢還算是基本穩定的,或者應該說是尚未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雖然劉尚記得不是很清楚,但大致的方向還是有點印象的!好像正是至正11年吧,因為黃河問題,導致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過具體是幾月份就不清楚了。

只是眼下溫州路那邊怎麼就有了異動了呢?有什麼事要發生麼?還是說方國珍那老小子有什麼想法?莫不是方國珍要攻打溫州麼?汗……劉尚很郁悶,就是不知道。那些個年份是最不好記得的!不過劉尚倒是能肯定,方國珍攻下溫州絕對是好幾年之後的事情!難道說方國珍打個溫州打了好幾年,肯定不至于,他哪里耗得起!要麼就是方國珍前幾次都未攻下,要麼就是幾年之後才開始攻打的。劉尚想著,或許溫州路倒值得一去吧……

一個在胡思亂想,一個在幽幽而談,也挺和諧嘛呵呵……

這時劉二和吳家三兄弟回來了,一路說笑進了廳來。劉尚和張大爺這才反應了過來。

「怎麼三兒,家里有客人嗎?」劉二將佩刀隨手扔給吳二九,向劉尚走了過去。

張大爺一看劉二4人的裝扮就知是官府中人,立馬從座椅上就站起了身︰「原來是官爺當面,老漢失禮,失禮了……」

劉二本就老實人,听罷立時哈哈笑了出來︰「大爺,咱家可沒有官爺,不過混個差事,免受欺負罷了……」

劉尚也是微微一笑︰「張大爺莫要驚慌,這乃是小子的二哥,那三位也都是小子的兄弟,盡是窮苦人家出生,確實沒有什麼官爺的呵呵……」

劉尚安撫了張大爺,便將張大爺的事情盡數說于劉二哥知曉,同時將自己的想法也一並告知,畢竟有些事情還是以官府之力督辦才好啊。

劉二聞听大驚︰「此事可不能耽擱,咱這便回府衙,將狀況稟告于縣尊,盡早處理,鄉民們也盡早安心啊!」說罷招呼也不打,又匆匆離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