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內的羅漢床上。大夫人穿著閑散舒適的衣服,靠在隱囊上喝銀耳蓮子湯。十二娘走過去俯身行禮,說︰「十二娘見過大伯母。」
高大夫人看都不看她,也不讓她站起來,喝完一勺銀耳湯,緩緩問道︰「今兒你去寶塔寺,玩的怎麼樣?」
十二娘小心翼翼的答道︰「上午隨師傅拜佛听經,中午吃了齋飯,下午在寺廟里轉了轉,就回來了。」
「哦?那你怎麼快天黑才回來?」
十二娘說︰「回了學堂之後,我又去了一趟王家,把上次去做客時五郎借給我的書還給了他。」
高大夫人重重的把銀耳盅磕在炕桌上,嚴厲的說︰「我上次跟你說的話,你都忘了還是根本就沒听進去?這才出去上幾天學,就學會單獨去找男子了」
「大伯母」十二娘匆忙解釋道︰「正是因為我謹記大伯母的話,才要登門還書。我若是直接在曹家學堂找到五郎還書,落在別人眼里,不知要編出什麼話來,所以我才對師傅和好友撒謊,說我去找大姐有事,她們自不會懷疑。實則是去還書的。」
高夫人疑惑的皺起眉頭,沒想到十二娘拿她的話把她的責問擋了回來。听起來,倒有幾分真切,在學堂里來往惹人注目,的確用元娘做遮掩,去王家還書要妥當一點。
她沉吟了一會兒,說︰「以後這種事,你讓下人去做就行了,不必親自去還書。你現在一日日大了,你要理解我的苦心。」
十二娘乖順的答應下來,大夫人這才說︰「起來吧,回去歇著吧。」
走出芝心齋,十二娘模了模額頭上的汗,這才松了一口氣。丫鬟在前面舉燈送她回芳菲樓,她則靜靜的想著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她去王家的事,怎麼就傳到大伯母耳中去了?十一娘匆匆給自己報信,說大夫人下午去找了元娘,言下之意便是,大夫人知道她沒有去找元娘,而是找了王家其他的人。看來,大夫人連她編的理由都知道……
如此推斷來,告密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車夫孫喜
十二娘靜靜的搖了搖頭,她太疏忽了,竟忘了防備下面的人
待回到芳菲樓,她就找來燕娘,囑托道︰「燕娘幫我打听一下給我趕車的孫喜的底細。都有哪些家人在府里當差、在哪當差,跟府里誰交好之類的事,都打听打听。」
燕娘第一次受十二娘的囑托做這樣的事,難免擔心,于是關切的問道︰「十二娘,出了什麼事嗎?」。
十二娘不想瞞她,也不願說的太具體,就說︰「他把我的言行和行蹤報告給大伯母,大伯母因此叫我去問話。」
燕娘緊張的問道︰「沒出什麼事吧?」
十二娘笑著搖頭說︰「沒事,大伯母只是關心我。」
燕娘欲言又止,最後只說︰「好的,孫喜的事我會去打听,姑娘自己注意著一些。」
十二娘握著她的手點了點頭,待幫七娘把余下的花樣子畫完了,就睡了。
翌日早,十二娘一早到了館里,就被若娘和嘉娘拉著問事,她們都想知道她昨日去找王勃的清醒,解釋的話他信不信。
十二娘把王勃的回話告訴她們,並說一定會向上官庭芝解釋清楚,若娘听了很感動。捏著十二娘的手,差點又哭了。
事情的轉變比十二娘等人想象的要快很多,三天之後,鄭茗若再來上學時,就紅著臉給十二娘帶來消息說,她的婚事基本上可以確定了。
十二娘在心里替若娘感到高興,一則是因她不用擔心入宮,二則是因為上官庭芝選擇相信她,看來此人還算不錯。
嘉娘听聞之後,顯得有些激動,說︰「這就好了,你日日憂心的事情,一件件都解決了,再不必擔憂害怕,可以好好準備嫁人了」
十二娘也在旁笑著說︰「就是,到時候我們可得去討杯喜酒喝」
鄭茗若羞紅了臉,說︰「你們別打趣我了,我此時又喜又悲,已不知道如何是好,偏你們還說些這個話。」
十二娘不解的問道︰「現在喜事臨門,有什麼悲傷的?」
嘉娘卻是懂了若娘的心思,說︰「待婚期定下來,若娘就要回家,不能再來上學了。」
十二娘這才呆住了,她們相識才不到一個月,可已成為好朋友,沒想到這麼快就要分開了。
鄭茗若努力笑著說︰「禮儀繁雜,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定下婚期,我們也不必這麼早憂心。」
十二娘只好隨之點頭。說︰「嗯,趁著我們還在一起,每日都要開心才是。」
……
九月又稱菊月,曹家的院子里都換上了菊花的盆栽,顯得氣象一新,讓人精神抖擻。
眨眼間就到了九九重陽節,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上巳節「踏春」都是家族傾室而出的熱鬧節日。
重陽這天的習俗,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這在古代是重要節日,曹夫人初八就給眾弟子提前放假,中午吃了飯就讓她們各自回家準備明日隨家人出游之事。
十二娘剛回到高家,就听聞大夫人召集眾姐妹過去。于是急忙放了書包,往芝心齋去。
這時候召集眾姐妹過去,必然是為了明日過重陽的事。果不其然,大夫人告訴大家,明日由王家長媳魯氏做東道,請各位長輩、親友和姐妹去城外的峨山賞菊登高。讓她們姐妹準備一番,明日一早就要出門郊游。
從廳堂里出來,眾姐妹自然是歡呼雀躍,都商議著明天要怎麼穿戴,要帶什麼吃的,猜測著會看哪些景兒。一時誰也不想回自己的房里,索性在芝心齋外面的亭子里坐下,細細商議。
「這次除了咱們家和王家的人,還有誰會去嗎?」。問話的是七娘,她為重陽節之事顯得興致特別高昂。
六娘最近一直伴著高夫人左右,知道的事情比其他姐妹多,眾人都看著她,她回看眾人一眼,說︰「這次是王家大少夫人的東道,她可能會請她魯家的娘家人吧,不過也不一定。我也不知道。」
七娘听了就低頭琢磨著事情,十一娘卻是拉著十二娘問道︰「十二娘,你常在外面走動,現在實行穿什麼衣服?」
長安流行的東西,全是模仿宮里的樣式,學的最快的就屬賀蘭敏月了。
十二娘回憶著她的穿著,說︰「我看灼華館里的姐妹經常穿三層的半臂,第一層只比帔子長一點,邊上或墜流蘇,或做的荷葉邊,第二層到手肘上頭一拳的距離,第三層就是廣袖拖地,走動起來如行雲流水,十分華美。」
十一娘听的艷羨不已,說︰「可惜我只有雙層窄袖的半臂,一點也不好看,現在又來不及做了。」
十二娘笑著說︰「十一姐明天若是在山間撫上一曲,不知是何等的美妙。若要撫琴,穿窄袖最好,外面選件相配的長帔子,一樣好看。」
經她一提點,十一娘立刻應和道︰「是哦,我只想著玩去了,還好十二娘提醒我。」她輕吐香舌,有點不好意思,之前高夫人的確暗自叮囑她,讓她明日出門記得帶琴,可她轉眼就忘了。
如今十二娘大大方方的把此事說出來,倒讓她覺得輕松,也免得讓眾姐妹以為她暗藏心機,偷偷帶琴過去,搏眾人眼球。如此想著,十一娘便向十二娘笑了笑。
待到第二天出門之時,高家女眷坐了兩輛車,二郎高璞騎著馬左右相伴,一路往城外的百步亭行去。他們與王家之人約在了那里踫頭。
待他們抵達時,百步亭那里已停了五輛馬車。除了陪護的家丁,還有數十名男子牽著馬,站在馬車周圍。十二娘從馬車里偷偷往外看去,一眼就看到了王勃、王勵,及曾有過一面之緣的吳茗、吳胤兩兄弟。
十二娘在心里琢磨著,吳家兄弟都來了,那麼說明三少夫人娘家的兄弟和嫂嫂也來了,看了這次姻親關系的人請了不少,真不知是多大的場面
果然如十二娘所料,不多時,陸陸續續又來了兩隊馬車,大少夫人魯氏的娘家人,二少夫人高元娘的娘家人,及三少夫人趙氏的娘家人,及一些遠親,但凡在京城的,這次全被魯氏請了來。
上山之時,浩浩蕩蕩十多輛馬車,幾十名男子騎馬而行,還有不少家丁前呼後擁,把上山道佔的滿滿的,十分壯觀
姐妹們透過馬車向外望去,看這般情形,漸漸有些緊張。
七娘捏住十二娘的手,說︰「今日怎麼這麼多客人,我第一次見這種陣仗。」
十二娘點頭說︰「是啊,我也沒想到,真正是傾巢而出了。」
車廂里另外坐著九娘和十娘,兩人本就是膽小的性子,現在听到外面車馬聲和人聲鼎沸,越發的緊張。
九娘聲音發顫的問十二娘︰「待會兒……待會兒我們若是禮數不周,出了錯可怎麼辦……」
她們隱隱覺得這個年紀最小的妹妹最有主意,又是去外面讀書的,見識肯定比她們廣,也不分長幼,問起她的意見來。
十二娘安慰九娘和十娘,說︰「姐姐們不必緊張,今天咱們是出來玩的,人雖然多,可全是親戚,再說在外面聚會,應該就不太講究這些。咱們一會兒只要跟著大伯母,見機行事就是了。」.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