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玄慶在正式進入合浦港之前,就以探望高太監病情的名義,通知了港口中負責具體征收事務的吏員,作為鎮守太監的直接下屬,張玄慶的這個借口顯然讓他們不敢怠慢。請使用訪問本站。
所以當他登上碼頭時,一名體型肥碩、滿頭大汗的小吏早已在棧橋上迎候,「沈惟敬見過張真人,高公公近日身體不適,听聞真人y 親往探視,不勝感激,特命小人前來迎接。」
張玄慶暗想,高太監的下屬辦事效率倒是不低,自己傳話給港口不到一個時辰,高太監那邊就已經收到了消息。
「朝廷船隊需在合浦港補充食水,听聞此地是由高公公主事,貧道腆為船隊副統領,理當親往拜望。」張玄慶稽首道。
沈惟敬忙躬身惶恐道︰「真人乃朝廷冊封二品,小人怎敢當真人之禮。高公公讓小人轉告,因身體不適,不能遠迎,還望真人見諒。公公在珍珠城親候仙駕,命小人前來引路。」
在這名沈姓小吏的引導下,張玄慶一行人往白龍珍珠城而去,一路上沈惟敬為了討好這位天子紅人,還為張玄慶詳細解說了白龍珍珠城這個名字的來歷。
白龍珍珠城中的「白龍」二字一方面是指其所在地白龍村,另一方面是指合浦南珠中以白龍池所產之珠為最。
「珍珠」二字除了表明城中鎮守太監征收南珠的職責外,還有另外一層意思,不過沈惟敬並未明說,只是告訴張玄慶,只要見到珍珠城就明白了。
當一行人快要到達目的地時,已經是接近午時,張玄慶突然覺得眼前一片閃光,定楮看去,只見一座城池好似瓊樓玉宇,在正午的陽光下熠熠生輝,令人無法正視。
一旁的沈惟敬陪笑道︰「小人先前所言,只要真人見到城池就能明白‘珍珠’二字所言不虛了。」
張玄慶眨了眨眼,慢慢適應了前方耀眼的光芒,感嘆道︰「珍珠城果然名副其實,不知這城池是如何建造的,真是世所罕見。」
沈惟敬忍不住賣弄道︰「此城能有如此輝煌景象,主要是因為城牆之上用了合浦特有之物。」
張玄慶笑道︰「合浦以南珠聞名,難不成那城牆之上盡是瓖嵌的南珠?」
沈惟敬搖頭道︰「真人說笑了,合浦南珠還沒有充裕到可以用來裝飾城牆的地步,這城牆之上其實都是南珠的舊居。」
「南珠的舊居?你是說這城牆上盡是珠貝之殼?」張玄慶訝然道。
「確是如此,據說此城在建造之初,城牆與普通城池無異。戶采珠一向是在海上完成剖貝取珠之事,高公公到任後,鑒于某些戶在剖貝取珠之際,私下藏匿珍珠,以避朝廷法度,命采珠戶需攜完整的珠貝上岸,繳納之時方能剖貝取珠,違者以施以嚴刑。但取珠之後的貝殼堆積如山,珠貝之殼表面雖然平平無奇,但內層因為孕育南珠之故,卻是光澤可鑒,于是有人向高公公進言,將眾多貝殼以內層朝外嵌于城牆之上,才有了如今這般奇景。」沈惟敬將其中緣由娓娓道來。
張玄慶听完沈惟敬的一番話後,原本還有的幾分贊嘆之意,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對這位鎮守太監的反感卻越發強烈。
此時張玄慶通過與采珠女阿萌的溝通,已經對戶采珠之事有了大致的了解,戶們之所以在海上完成剖貝取珠的工作,是因為即使是在珠池之中,也不是每個珠貝中都孕有珍珠。若是戶運氣上佳,撈取的珠貝中沒有空貝,很快就能采集到足夠的珍珠,不過這種情況極少出現。絕大部分情況下,戶都需要多次下海,反復采撈,才能湊夠珍珠數目。
高太監強迫采珠戶攜帶完整的珠貝上岸,戶在無法確定珠貝是否孕有珍珠的情況下,為了完成繳納份額,每次出海就必須通過更多次的下海,撈取更多的珠貝,來降低空貝出現的幾率,否則很可能會出現出海一趟,上岸取珠後卻發現所獲無幾的情況。
而下海次數的增多,就意味著采珠戶喪命的危險成倍增加,再加上張玄慶先前所了解到的這位鎮守太監提高南珠征收額度之事,可見此地戶的處境是何等惡劣。
沈惟敬見這位張真人听完自己的解說後,開始陷入沉思,以致一行人前進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而正午的陽光越來越強烈,讓渾身肥肉的沈惟敬滿頭油汗,汗水浸透的衣袍緊緊的貼在身上,讓他感到很不自在,又不敢在張玄慶面前失態,只能強忍著不適,但圓臉上擠出的笑容在流淌的汗水中顯得有些變形。
回過神來的張玄慶眯著眼,又看了看在正午的陽光下,愈發顯得流光溢彩的城池,啞然笑道︰「我們還是快點入城,不要讓高公公久等。」
沈惟敬聞言點頭稱是,急忙走到前頭,引著一行人向著那道耀眼的城牆行進。
越靠近城池,城牆上的光芒越發奪目,結果一行人走到城門吊橋前時,幾乎都是眯著眼,目光都是盡量朝下,個別人在光線的強烈刺激下還流出了眼淚。
渾身冒汗的沈惟敬直起完全看不出的腰身,忍受著刺目的陽光,勉強抬頭招呼城上軍士,「放下吊橋,打開城門,快去稟報高公公,張真人到了。」
城上軍士與沈惟敬倒是熟悉,吊橋很快放下,城門也隨之開啟,兩隊盔甲閃亮、穿戴一新的軍士整齊的列隊在城門兩側迎候,由于白龍珍珠城的甕城並不大,沿著兩列軍士往城中望去,隱約可見正對內城門的街道上站著一群人,站在最前面的那人身著蟒袍。
這難得一見的場面讓沈惟敬心中嘀咕︰「鎮守中官府的管事傳話讓我到碼頭迎候之時,高公公不是在府中臥床不起麼?這位張真人果然是天子紅人,竟能讓高公公強撐病體親自迎接,這個難得的機會我可不能輕易放過。」
此時的沈惟敬,早把自己當初咒罵安排碼頭迎候任務的鎮守中官府管事之舉拋之腦後,一心只想著怎麼討好張玄慶。
而此時的張玄慶,也正式踏入了這座輝煌的珍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