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一二章

科普一下,三茅真君。預告明日2更

西漢初,黃老之學盛行于社會各界,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是當時達官貴人、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主題。這一思想對安定社會,休養生息,曾起到過重要的作用。漢初統治者,深知秦亡之原因在于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動亂多事,以至于百姓窮困。他們深感只有奉行清靜治理民眾的政策,才能得民心,安天下。人民經過戰國之亂,飽嘗戰爭帶來的苦難,經濟蕭凋,土地荒蕪。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推行黃老之學,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需要。漢景帝之母竇太後,喜好黃老之學,在竇太後的直接影響下,「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皇帝》、《老子》,遵其術」。

(《史記》卷四九)這里「帝」指景帝;太子指後來的漢武帝。由此可見,皇室貴族對黃老之學的崇尚。黃老之學,主要以道家老子理論為基礎,強調治國治身,均以自然無為為好。與先秦相比,漢初統治者推行黃老之學,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繁華。

漢武帝即位後,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被采納,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然而,漢武帝求仙之心,效法秦皇,有過之而無不及。《史記》內的《封禪書》、《武帝本紀》均有詳述。茅氏三兄弟中大茅君茅盈于漢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時開始棄家入恆山學道(據《中國歷史地名詞典》載︰恆山在今河北曲陽縣西北,于山西接壤處。從漢唐至宋明,都以河北曲陽縣為北岳。清順治年間,改祀位于山西渾源的恆山,原河北恆山于是改稱大茅山。照此說來當年茅盈學道即在河北曲陽的恆山)。關于三茅兄弟學道的歷程,可以通過元朝《茅山志》了解到事跡。

茅盈,諱叔申,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丙申歲,即公元前145年,尊稱大茅君。二弟茅固,諱季偉,生于漢景帝戊戌歲,即公元前143年。三弟茅衷,諱思和,生于漢景帝庚子歲,即公元前141年。他們的高祖茅濛,字初成,早年深知玄遠,察覽興亡,預知周朝即衰,隱居不仕,拜鬼谷先生為師,修道往來于華山(今陝西華陰)終成道果。另《史記》卷六《集解》引《太原真人茅盈內記》與《茅山志》中有關茅盈曾祖父茅濛修道于華山並「白日升天」的說法相同。茅盈高祖曾于秦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日,即公元前217年得道升天。當時有首在民間久為流傳的歌謠說︰「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秦始皇聞人秉報,得知這一消息後,隧派官吏詢查當地鄉里,人們說這是勸秦始皇求長生之術。于是秦始皇欣然有尋仙之志,因改臘月為「嘉平」月。茅氏三兄弟,其曾祖茅偃,字泰能,仕秦昭王(公元前306∼251年)任車騎校尉長平恭候;其祖茅熹,字仕倫,仕莊襄王(公元前249年)為廣信王,秦皇繼位,又為德信候。茅氏三兄弟的祖父生有六子,其中第六子名茅祚,字彥英,不仕不學,志慕農桑。茅祚生有三子,長子茅盈,次子茅固,三子茅衷,道教尊稱三茅真君。

茅盈十八歲時棄家辭親,入恆山學道。在次之前,茅盈常對兩位弟弟說︰「人間空有,世事虛幻,功名富祿,如過眼煙雲。身在名利之場,如履薄冰,咱們應像老祖宗那樣隱居修煉,道成逍遙自在,來去自由,遠離人間濁世物累。」但兩位弟弟當時對兄長的教誨仍未解悟,以至後來走上追求仕途功名,光宗耀祖的道路。公元前127年,茅盈毅然辭親,獨自一人來到向往已久的恆山學道,在山中他經常讀《道德經》、《周易》等書,學修並進,參悟道法,並且采藥服餌,潛隱密修,日復一日,積6年時光,精誠思感,夢太玄玉女說︰「西城王君得道,可拜他為師,你何不及時前往受教?」道不虛言。第二天清晨,即覺悟是夜夢吉兆,啟程直達西城。到達西城後,茅盈清齋三月,沐浴潔身,靜待王君。一日,見王君施神功,駕神虎來到山岩間。茅盈皈命真道,向道心切,施弟子禮後,真心請教長生仙術。王君見他一心向道,接引他至玉宮洞。在洞中,茅盈學道之心,更加迫切,慶幸的是他有一位已經得道的師父能經常為他學道指點迷津,並能傳授道法,從此道心更加堅定,清修苦練,勇猛精進,又在玉宮洞修道17年。經過17年的考察,王君認為茅盈修道謹秘,能甘受淡泊,就放地讓他負責管理玉宮洞的道法秘藏圖書。從此,他一邊修道,一邊管理圖書,又在此修道三載。茅盈前後在玉宮洞修道計21年。元《茅山志》記載︰有一天,王君接到仙書要去朝見西五母,攜茅盈同往,駕起雙龍神車,飛往白玉龜山,師徒兩人在青琳宮拜見了西王母。王母說︰「總真帶凡人來登靈台,不覺得勞累嗎?」王君笑而不答,只是朝著茅盈站的方向看了看,茅盈心神意會,立即上前叩拜王母,請求傳授神仙長生仙術,茅盈虔誠地訴說︰「雖仰遠流,莫之能濟,自修道以來,我心里最擔心的是常恐不能得到道法真傳,盡管修道,像凡夫俗子那樣死去,這不是讓世俗不明道法的人取笑我嗎?誠心所感,幸遇王君憫我修道艱辛,已傳授了一些修身的方法。我今日能見到聖母,不只是一睹聖姿態,更重要的是祈請聖母大發慈悲,,傳我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的方術。」王母見他求道上進之心,如此真誠,以贊許的語調說︰「你向道之心,果然堅定。我過去的老師元始大王,扶桑大帝君,傳我《玉佩金鐺太極玄真經》,實天人之殊珍,上帝之奇秘,今日傳授于你。」言畢,命王君闡釋玉佩金鐺之道,太極玄真之經。又說︰「元始天王大帝君,言是太霄二景隱書。又有陰陽二景內真符,與本文相隨,太上法惟令受諸與你,你玉札玄挺,素書上清,當為上卿之君,司命之任。這些道法以後當另傳授給你。然而你不是早已听說明堂玄真之道,至于太霄隱書玄真之道,其法是食日月之法,煉五神之術,非總真弟子不教,司命之挺不傳。」茅盈得到王母所傳的道法後,與王君回到了西城,依照傳授道法真訣,潛修三年。這時,茅盈道氣備于一身,王君又賜九轉還丹一劑,神方一首,並立壇結誓,不許宣泄。事後,乃告訴茅盈說︰「你已得道成仙,從現在算起,再過一百年,你到南岳來見我,我將授你至吳越一帶去任仙職。」這時,正值武天漢四年(公元前100年)。

辭別王君後,大司命君茅盈和光同塵,混跡世間。這時,他已49歲,踏上了回家的征程。回到家的征程。回到家中,父母雙親均健在,其父茅祚見茅盈忽然歸來,不禁大怒道︰「你不教養雙親,游走四方,我當你為不孝之子。」其父欲拿手杖罰他,茅盈見狀急忙上前跪在父親面前說︰「我出門這些年,苦心修道,今已得道,道法遁世,事不兩濟,雖然在外,不能當面供養雙親,使父母早晚沒有受益,但能使家門平安,父母健康長壽,這亦是道法在冥冥中暗助的結果啊!我以授聖師符,無時不有天丁天兵在衛護,千萬不可打我,否則,三官大帝考察,將會受到懲罰。」父不解其意,正欲舉杖打茅盈,哪知手杖已摧折,段段飛揚,穿柱陷壁。這時,其父才覺茅盈此次回來,非同尋常。父說︰「你說自己得道,能否起死回生?」茅盈回答說︰「人有天祿,終及積惡,罪重者不可更生,其橫受夭折,我定能讓其重生于世。」于是茅盈施道術,召來當地土神,得知附近一戶家中有位被水淹死人死後不久,遂告死者親屬,掘地挖棺,抬出三日能語,後其人又在凡世活了幾十歲而去世。從此以後,遠近鄉人對茅盈十分崇拜,奉為神明,後父母壽終而逝,盡了人子孝心後,因茅盈是得道之人,預期升舉仙化已是情理中事了。

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茅盈二弟茅固舉賢良,拜五官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轉太子傅。漢昭帝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拜破胡校尉,武威太守。茅固在漢景帝時,官至察孝廉。清《茅山志》對茅固所任官職年代記述不詳,在此予以說明。

茅盈三弟茅衷于漢宣帝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遷洛陽令,轉拜西城校尉上郡太守,元帝即位(公元前48年)拜五更大夫,轉西河太守。

茅盈兩位弟弟在朝做官,父老鄉親稱贊不絕,大司命茅盈說︰「我雖然不作二千石俸祿的卿相,但也當有神靈之職,天帝見選補東岳上卿震林司命君,總統吳越死生之籍,靈拔學道,試校群仙,此亦上真宗師神宮之要位」。並且預期來年四月三日,當升舉得道。

到了第二年四月三日,眾貴賓客到期前來君家門前。茅盈施道術,俄頃,地忽自平,青縑帳屋,屋下鋪白氈,容數百人就坐,奇肴珍果,自到人前,氣場面勝過兩位弟弟榮升官位時的數倍,芳香之氣,達于數里,幾日不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