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儼還有甚思量便說好了,本宮听著呢。,,用手機也能看。◎聰明的孩子記住超快更新◎」
這世上就沒有誰比武後更想除去李顯了的,別看二人是母子關系,可實際上,在武後心目中,李顯只是她登上權力巔峰的一個阻礙,還是那種最大的阻礙,若是能一舉除去,武後斷不會有一絲的手軟,只可惜一向以來,武後都沒能找到這麼個好機會,數十次的較量下來,武後就從不曾佔過一星半點的便宜,反倒頻頻在李顯手中吃癟不已,這令武後一想起李顯,便直咬牙,此番剛吃了個擯,武後自是急欲扳回局面,只是她想了好一陣子,也沒能想到明崇儼所言的「另一方面著力」是如何個著法,沒奈何,只好沉吟著將話題挑開了來說。
「糧庫」
武後御下素嚴,本身氣場也大,尋常官員在武後面前從來都是戰戰兢兢地唯恐有所差池,唯獨明崇儼是個例外,向來是有啥說啥,甚少有顧忌之時,可此刻,面對著武後探詢的目光,明崇儼卻是少有地謹慎了起來,沉默了良久之後,這才從喉嚨深處擠出了兩個字來。
「糧庫?崇儼此舉可有多大的把握?」
一听到「糧庫」二字,武後眼神登時為之一亮,可很快便又黯淡了下去,臉上滿是復雜之神情,似有所顧忌之狀,只不過武後顧惜的不是幾十萬無衣無食的災民之安危,而是擔心襲擊糧庫的事情無法圓融,怕的便是手尾無法徹底抹清,一旦被人捅到高宗處,縱使武後再強勢,卻也不免有所擔心。
「一半對一半。」
明崇儼敢提此事,自是早已盤算過了其中的風險,這會兒一听武後見問,不假思索地便回答了出來。
「只有五成麼?唔……」
武後可以不顧幾十萬災民的死活,但卻不能不顧忌事情敗露之後高宗的反應,這一听成事的把握只有五成,自不免猶豫了起來,沉吟著不敢輕易下個決斷。
「娘娘明鑒,成事之把握雖僅有五成,可微臣卻有法子令此事不留後患。」
明崇儼與李顯之間有著解不開的死仇,自是不想看到李顯有絲毫崛起的希望,眼瞅著武後在那兒猶豫不定,心中惡念頓時大起,這便上前一步,低聲加了一句道。
「哦?此話怎講?」
武後擔心的僅僅只是怕牽連到自身,至于幾十萬生命是否會因此而喪生,卻是渾然不在武後的考慮範圍之中,此時一听明崇儼有法子善後,武後可就來了精神,緊趕著便出言追問道。
「娘娘,此事說來並不難,只須……」
這一見武後已然動了心,明崇儼立馬便興奮了起來,再次向前邁了一小步,輕聲低語地將早已思忖好的辦法細細地陳述了出來。
「嗯,好,就這麼定了,此事便偏勞崇儼了,且去準備罷。」
武後細細地將明崇儼所說的辦法咀嚼了一番,並未發現其中有甚不妥之處,自是不再多猶豫,牙關一咬,已然下了決斷。
「娘娘放心,微臣知道該如何做了,事不宜遲,微臣這就先告辭了。」
能看到李顯吃癟,便是明崇儼最大的心願,此時見武後決心已下,明崇儼心中的興奮自是不消說了的,這便緊趕著應了一聲,退出了書房,匆匆出了皇宮,自去安排相關事宜不提。
「參見父王」
「參見王爺。」
……
天已近晚,但卻尚不到掌燈時分,書房里的光線難免稍顯黯淡了些,然則一眾聚集在書房里的人等卻顯然並不在意,一個個駒神情激動地亂議個不休,直到越王李貞的身影出現在了門口,眾人方才停下了爭辯,忙不迭地起了身,各自恭敬地行禮問了安。
「嗯,都坐下罷。」
忙碌了一整天下來,李貞顯然是有些累了,腳步稍顯拖沓,可精神卻依舊不錯,行到了上首,一撩衣袍的下擺,端坐了下來,和煦地環視了一下眾人,而後一壓手,隨口吩咐了一聲道。
「謝父王」
李貞待下倒是素來和煦,只是其本人卻是甚講究規矩,一眾人等在其面前自不敢有甚失禮的表現,各自恭謹地謝了一聲,方才各自落了座。
「爾等先前議得如此興起,想來該是都知曉今日之事了罷,本王也就不多廢話了,都說說看,而今這朝局究竟會向何方去?」
李貞一向以來,一直有個習慣,那便是每遇大事,必聚集心月復之輩議之,哪怕其本人心中早有定見,也不會行獨斷之舉,此番李顯屢屢重拳出擊,已然影響到了朝局的走勢,自然是件不小的事情,李貞自然是想听听眾人對此究竟都有甚對應之策。
「父王,您來之前,孩兒等也正議著此事,依孩兒看來,此番東宮崛起之勢已成,朝局或將兩分,對抗之局面一成,于我越王府而論,恰是左右逢源的進取之良機,徐徐圖之可也」
李沖生就的急性子,心里頭素來藏不住事,每有議事時,從來都是打頭炮,此時自也不例外,李貞話音方才剛落,他便已是急不可耐地道出了自己的意見。
「嗯,倩兒對時局有甚看法麼?」
李沖這些年來在官場上混得久了,見識比起初至東都時要高出了老大的一截,一番分析下來,倒也頭頭是道,頗有猩觀之處,不過麼,顯然並不完全符合李貞心中的定見,只是李貞也沒急著點評李沖的分析,而是將同樣的問題拋給了次子李倩。
「父王,孩兒以為大哥所言雖是正理,只是事情恐尚不到定論之時,宮里那位素來不是個肯吃虧的主兒,此番被東宮冷不丁打了一記悶棍,斷無不找回之說,一旦其含忿出手,必將是霹靂之手段,東宮要想扛住絕非易事」
李倩早些年與李沖的關系極好,可近年來,隨著年歲的增長,心中漸有野望冒頭,對李沖的世子地位起了些小心思,時不時地便要別一別李沖的苗頭,早先李貞未歸之際,哥倆個便已在時局的看法上相左,彼此辨得個不亦樂乎,這會兒一听自家老父有問,李倩自是當即便表明了于李沖有別的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