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長安大殿,宮涅看著王室的使臣,笑道「真的什麼要求都可以提?」
「啊,這,天子說了,各國為天子守土,辛苦了,但有所求,王必竭王室之物力財力,以慰勞各國。」
「哈哈,」宮涅笑了笑,對著大臣們道「你們說,寡人想要的,是什麼?他王室,或者說鄭國給的起嗎?寡人說,他們給不起,所以說,與其要了不給,不如自己去取。」
「君上,王子志無父無君,違反周禮,君上乃是先宣王嫡子,理當維護周禮,為天下,為王室,誅除此等小人。臣祭夫,請君上為天下計,發兵,攻打王子志。」
「發兵,滅了他,發兵。」「發兵。」「滅了他。」
見西周大臣都是如此叫囂,使臣忍不住趴在地上,大呼道「爾等如此非議天子,就不怕天譴嗎?」
「哈,天譴,竄位之族,也配說天譴嗎?」
「你,你,你會遭報應的。姬宮涅,你必不得好死。」
「哼,寡人會死的,但誰也不知道寡人什麼時候死,可是,寡人卻知道,你,什麼時候死。」
「你,你難道敢殺使臣?」
「哼,來人,將這個人的頭顱割下來,送給志,就算是我給佷孫子的禮物吧。」
「啊,放開我,放開我,姬宮涅,你,嗚,嗚,我,嗚。」
「諸卿,時機來了。伯士。」
「臣在。」
「寡人,要報仇了。」
「臣,明白。」
宮涅四十三年末,西周公宮涅殺死周王志的使臣,隨即派太尉伯士,率軍五萬攻打洛邑。鄭侯自知不敵,帶著周王志,倉皇出逃,伯士順利佔領洛邑,同時派將軍武率軍一萬,南下包圍了攜邑。宮涅四十四年一月,宮涅帶著公孫泄前往洛邑。同時派遣使臣四處,號召各國攻打鄭國。齊國.晉國.魯國.宋國.衛國.陳國.蔡國等國相繼表示要攻打鄭國。
鄭國新鄭,鄭國的宮殿之中「西周公派你來,有什麼事嗎?」
「寡君讓我來告訴鄭君,只要鄭侯殺死王子志,寡君就願意和鄭侯交好。」
「偶,為什麼,這樣做,對你們有什麼好處呢?」
「有一件事情,要告訴鄭侯。」
「什麼?」
「寡君讓我問鄭侯︰‘難道寡人,就只能做一個公爵嗎?’。」
「我,懂了。」
宮涅四十四年五月,鄭侯殺王子志,將人頭送往洛邑。宮涅看到人頭後,讓人送往將軍武的軍營,讓將軍武拿給攜邑的人看。攜邑的人,在看到志的人頭後,終于投降了。宮涅下令,以攜邑領主,男爵的身份將志安葬在攜邑。送葬當天,攜邑百姓扶老攜幼,前往城外為志送行。有三百五十二名攜邑的老人,在志的墓前自殺,以報答余臣當年的恩德。宮涅听說後下令,將他們全部埋葬在志的墳墓邊。
洛邑,大殿之中。公子泄,忍不住問宮涅道「大父,為什麼鄭國會殺死王子志呢?」
「因為大父我派遣了密室去見鄭侯。我答應鄭侯,只要鄭侯殺死王子志,我就派兵幫助他抵御各國的大軍。」
「為何?大父不是一直想要削弱鄭國嗎?」
「因為此刻,我想要一個盾牌。」
「盾牌,盾牌,啊,大父,您,您是要。」
「沒錯,我要稱王了,我,等不及了。」
「大父,這,您就不怕?」
「我有信心。」
「鄭侯和王子志在打洛邑之前,也是有信心的。」
「哈,晉國已經答應幫助我了。」
「那宋和齊呢?」
「哼,便是來了,我也不怕。」「
啊,的確,我大周和晉國聯合,的確無人能敵,加上鄭國。便是衛國.魯國.宋國.陳.蔡帶著那些小國一起來攻。也不是不能一戰,而且這些國家,怕是不一定同心啊。」
「他們不知道寡人已經和鄭國聯盟了,所以不會全力攻打鄭國這樣的小國,在他們沒有反應過來前,擊敗他們,到時候,寡人稱王,便是有心,也沒有人,能阻止我了。」
「大父,晉國甘心嗎?」
「我和晉侯伯說,只要事成,我就幫他殺了公子成師,消除他晉國的隱患。我還和公子成師說,只要事成,我就幫他殺了晉侯伯,成為晉國的君主。晉國最有實力的兩個人都答應我了,還怕晉國有二心嗎?」
「大父高明,那鄭國呢?萬一鄭侯。」
「哼,他敢。卻不得不防,所以我派人去見了鄭國公子段。鄭侯不听話,我就立刻立段。鄭侯听話,我就稍後立段。」
「原來如此,那麼大父,要派多少人去鄭國呢?」
「多少,哈哈,太多了,怕是諸侯疑心啊。四萬八,泄,帶領六萬人,在制地等我。」
「制地?」
「恩,是鄭國的,但是很快就是我大周的了。」
「大父,你為什麼,一定要以武力佔領天下呢?」
「因為諸侯們,不願意再臣服了。說到底,有機會的話,誰想听別人的呢?有時候,我在想,這些年,我做的對嗎?是我,讓王室的權威,徹底的消失了。現在,誰還願意,做他人的臣子。四十多年了,原來的幾百個諸侯國,還剩下多少?小國想要變成大國,大國想要吞並小國,四十多年了戰爭一刻也不停止,甚至越來越多。只要天下不統一,戰爭就不會停止,而且就算我不武力統一天下,也會有其他人去做的。不是我,也許就是你。」
「那麼大父為何不統一天下了再稱王呢?」
「我等不及了,我等不及了。泄。」
「孫兒在。」
「你知道大父一直想做什麼嗎?」
「統一天下。」
「然後呢?」
「然後,孫兒不知。」
「我想去看大海,在海邊,有一個叫江蘇的地方,那里有盱眙.有昆山.有張家港,有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的親人和朋友,那里是我生活過的地方。」
「大父,孫兒,孫兒,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哎,你不懂,你不懂啊,哈,只怕我這輩子,再也看不到那些了。」
「祖父?」
「泄。」
「孫兒在。」
「你知道我為什麼讓你叫泄嗎?」
「泄是夏的王,祖父是希望我像夏朝的王泄一樣,坐擁四方。同時泄有飛起的意思,祖父是希望讓我帶領大周走向強大。」
「是啊,泄,你知道嗎?我想要建立一個大大的國家,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眼楮看得到的地方,眼楮看不到的地方,都屬于這個國家。到時天下的人都是這個國家的百姓,這個國家只有一個王,一個好的君王。這個君王保護著天下的臣民,他在到處都建立郡縣,讓清廉的官吏去管理,讓遍地長滿了禾粟,讓百姓可以安居樂業。把馳道修到邊疆,把長城築到遠方,當四夷戎狄來犯時,擋住他們的馬蹄。在泰山上刻石,在大海邊立碑,以紀念天下的統一。可惜啊,可惜啊。」
「祖父。」
祖孫二人正在談話,趙孟走進來道「君上,召公等人來了。」
「都來了?」
「都來了。他們听說君上像上次一樣赦免他們,所以全都來了,他們還叫著,叫著。」
「叫著什麼?」
「他們叫著,讓君上像對周卿那樣封賞他們。」
「好,那寡人就封賞他們,孟,你覺得賞他們為余臣陪葬,如何?」
「臣請君上,讓我親自送他們上路。」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