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唐紹儀確實急著去天津,至少要見到直隸總督裕祿。武衛右軍腳踩兩只船,既響應東南互保的倡議,又不願得罪朝廷。派出蒙山軍李代桃僵,想不到龍謙所部開門大吉,一下子打了大勝仗,光是聯軍俘虜就捉了近五百人,連英國中將都抓住了。這份功勞不亮出去,既對不起蒙山軍的將士,更對不住山東的那位主公。

龍謙請他先到天津聯絡,請示下一步任務,正中唐紹儀下懷。跟兩位隨從商議了一下,決定留下張伯村,自己與另一位參謀于乾祝去天津。

西沽與天津不遠,但已經亂成一團,到處是亂兵,義和團夾雜其間,很不安全。龍謙派了一個騎兵班,在江雲找來的一名向導的帶領下,護送唐紹儀過去。半下午的時候,急不可耐的唐紹儀告辭龍謙出發了。

臨行,龍謙對唐紹儀說,「沒有特殊情況,我軍不會離開西沽據點,路上注意安全吧,如果過不去,就回來。」

唐紹儀抱拳拱手,「請龍將軍放心,唐某一定盡快聯系到直隸總督府,將將軍的大功奏明上峰。」不知何時,唐紹儀便稱呼龍謙將軍了,他覺得,憑此戰的功勞,朝廷授予個游擊將軍完全不過分,至于標統,實際職權不比游擊弱。

唐紹儀沒敢走上午那條路,怕遇到被蒙山軍擊潰的聯軍潰兵,而是走西沽至天津的大路,黃昏的時候。遇到了大隊的清軍騎兵,一打听,原來是增援津門的武衛左軍馬玉昆部。

唐紹儀大喜,馬玉昆的名頭他是听過的,此人資歷比袁世凱還要老,算的上是清軍宿將了,甲午之役時與袁世凱算是戰友,眼下的職餃是直隸提督。

講明自己的身份,憑著袁世凱的手書,帶隊的馬副將相信了唐紹儀的身份。唐紹儀方知這隊清軍是馬玉昆部騎兵。奉命增援天津,而宋慶與馬玉昆所帶的武衛左軍主力,依然在數日前進抵天津了。

護衛他的那隊蒙山軍騎兵見任務完成,直接打馬返回了。

「武衛右軍?袁撫台親自過來了嗎?」等唐紹儀依著官場規矩見過禮。長著一張瓦刀臉的馬副將操著一口安徽話問唐紹儀。

「只過來一支千余人的勤王支隊。上午跟先期進犯京師的西摩爾聯軍開了一仗。將其基本消滅了。西摩爾被抓獲。」唐紹儀按捺不住興奮。將上午的戰況匯報給馬副將。

「什麼?就憑你們千余人,打敗了西摩爾聯軍?還抓獲了西摩爾?」馬副將一臉的不信,隨即哈哈狂笑起來。像是听到了最好笑的故事,「袁撫台真是曠世奇才,難怪手下有你這樣的謀士。西摩爾在哪里?」

他率領的這支一千五百人的部隊奉命增援天津,是武衛左軍的後援部隊,之前就听到了聶士成部與西摩爾在西沽的激戰,此番進兵天津,馬副將特意繞開了西沽這個卡在要道上的據點,為此多走了幾十里。而這個姓唐的狂士竟然說他們右軍僅靠著千余人就擊敗了聯軍,還俘獲了聯軍的最高統帥﹍﹍

「馬將軍何故見疑?不信,可派人跟我返西沽,敵酋就在我軍手中。」

馬副將擺擺手,「軍令如山,本將可沒有時間陪你玩。要去天津見裕祿大帥,那就跟我們走吧。」

他不是不想核實,確實沒時間了。如果西沽據點被奪回,何苦繞這幾十里路?馬副將搖搖頭,不再理會唐紹儀,打馬向前。

宣戰詔書一發,催促增援的命令便一道接著一道,武衛左軍的當家人宋慶也算宿將了,對這場荒唐的戰事根本就不看好,對十一國宣戰?簡直是兒戲嘛。但朝廷的軍令又不能不從,馬玉昆軍門帶著選調的左軍主力五千人馳援天津,他這隊騎兵是後續部隊,從山海關出發,一路南下,急著與本隊會合。

一路上,馬副將得到的消息亂七八糟,自相矛盾。先是說聯軍的兵艦在大沽口踫了壁,好幾艘軍艦被羅榮光打沉了,天津租界受到義和團的猛烈攻擊,不日即下。朝廷已經傳旨裕祿,獎賞有功官兵,以及立下大功的義和團。隨即又有消息說,大沽口不到一天就陷落了,羅榮光殺死了老妻,然後自殺殉國了。大批的聯軍已經登岸,人數有好幾萬,已經佔領了武備學堂,正準備攻打天津城呢。

究竟那個消息是真?馬副將寧可相信後者。兵部派來的聯絡官講不清天津的形勢,倒是將廊坊大捷炫耀了一番,說官軍聯合義和團的義民已經打退了西摩爾統領的八國聯軍,迫使其一路後退,現在被包圍在西沽武器庫了,聶軍門的武衛前軍正在日夜猛攻,洋鬼子們已經扛不住了,跟北京城里的洋鬼子一樣,馬上就完蛋了。

馬副將知道董福祥的甘軍(武衛後軍)進了北京,正在攻打東交民巷。他的主公對董福祥那個老回回的行為不以為然,撲殺外國使臣不對,兩國交兵還不斬來使呢。馬副將對董福祥的戰果更是嗤之以鼻,這都多少天了?才多大個地方?甘軍有多少人?擠也將他們擠死了!

馬副將的部隊直趨天津。到了廊坊,才曉得聶士成並未打下西沽,聯軍還守在那里。而聶士成部主力已經赴援天津了,包圍西沽據點的不過是一些烏七八糟的部隊。權衡一番,馬副將決定繞開西沽,直接到天津。聶士成部可比自己厲害,他打不下,憑著自己的一千五百騎兵就更不成了,何苦自尋沒趣?

誰想到竟會遇到袁世凱的勤王兵?這個唐紹儀不會是假的,但他吹噓的戰果一定是假的。袁世凱那小子腦筋活絡,一方面跟著南方的督撫們搞什麼東南互保。置身局外看朝廷的笑話,另一方面又派了千把人來勤王,一貫的腳踩兩只船!千把人的兵力,就能打開西沽,還活捉了西摩爾?懶得跟他一個小小的參議理論,將來讓袁世凱跟老佛爺解釋去吧。

唐紹儀這年三十八歲,其留美赴朝的經歷在當時也算稀罕了,他深知列強的實力,愈發襯托出蒙山軍西沽一戰的價值。對于馬玉昆部下的蔑視,他感到忿忿不平。腦子里不由得想起昨日戰場上的慘象。蒙山軍舍生忘死擊潰強敵。為什麼就沒人信呢?

唐紹儀的立場不自覺地站到了蒙山軍一方。他從6月初奉命「出使」鄭家莊起,開始與蒙山軍正面接觸,一個月的時間,認識了蒙山軍大部分軍官。特別是與蒙山軍最高領袖龍謙多次促膝交談。對這支完全不同于土匪的武裝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在昨天的戰事結束後。唐紹儀將這支武裝視為了國家的真正棟梁,如果朝廷有這樣的幾支軍隊,或者蒙山軍的兵力擴大幾十倍。哪有什麼外患嘛。

馬副將將部隊扎在城外,帶著幾個隨從進城繳令。唐紹儀自然隨著馬副將城,他也需要繳令,山東兵赴援京畿,要的就是讓朝廷知道,哪能一聲不吭埋頭苦干呢?何況一進戰場,蒙山軍便打了大勝仗,大大為武衛右軍長了臉,唐紹儀當然要急著見直隸總督裕祿了。

跟著馬副將進了直隸總督府,恰巧大員們正在舉行重要的軍事會議,大概馬副將帶來了援軍,通報後立即獲準進去了,唐紹儀沒那個資格,只好等待。乘著這個工夫,唐紹儀跟總督府接待他的官員打听局勢,在悄悄地塞上一張五十兩的銀票後,那位嗓音尖細如太監的總督府屬官臉上頓時笑容滿面,不僅奉上香茶,而且將他知道的軍情全部奉告。唐紹儀方知當前天津局勢已經十分危急,進入紫竹林租界的聯軍雖然不知確數,但至少超過萬人了,幾天前,俄軍突襲東局子彈藥庫,因聯軍艦炮的一發炮彈引爆了彈藥庫,導致東局子失守。而武衛左軍聯合義和團奪取咽喉要道老龍頭車站的戰斗又告失利,隨著聯軍援兵的源源到達,連天津城的安全也危險了。

一直等了一個多時辰,會議結束,裕祿的「戈什哈」大著嗓門喊,「哪位是山東來的唐紹儀?大帥傳喚。」

唐紹儀總算見到了臉色晦暗的裕祿總督。裕祿坐在帥案後,兩邊還坐著三位年邁的武官,燭光昏暗,唐紹儀看不清面容及品級,既然此三人在裕祿面前有座位,估計職位不在袁世凱之下。

他不敢東張西望,依著朝廷的禮節,唐紹儀一絲不苟地行禮,「武衛右軍總文案唐紹儀叩見大帥。」

「唔,起來說話。听荊山手下說,你們在西沽打敗了西摩爾的兵?」

「回大帥的話,右軍勤王支隊是在昨日上午發起攻擊的,將敵酋西摩爾統領的八國聯軍一舉擊潰,生俘敵酋西摩爾並其下屬四百余人,擊斃無算。」

裕祿站起來,走到唐紹儀跟前,「山東方面,袁世凱派了多少人勤王?」

「一千七百。」

「西沽的聯軍有多少?」

「具體數目不知。戰前分析說,應當在一千六百左右。」

「你當老夫是三歲孩童?」裕祿勃然變色,「說實話,究竟是什麼情況?」

「大帥,」唐紹儀抗聲道,「我軍確實擊敗了聯軍,敵酋西摩爾就在我軍手中,我親眼所見,並與之交談。豈敢欺瞞?大帥如不信,可派員核實。我軍現在西沽休整,一看便知。」

裕祿的眼珠骨碌碌亂轉,半晌沒有說話,天津局勢危殆,急需一場勝利振奮軍心,如果這個消息確實,那真是太好了,好的不能再好了。

「既然袁慰亭的兵到了天津,為何現在才來?」裕祿心里還是不信,但出于其他考慮,他不再指責唐紹儀胡說八道了,而是換了口氣。

「稟大帥,我軍是大前天到楊柳青的,龍標統,哦,就是勤王支隊的司令,打探到西沽敵軍是孤軍,于是決定先將敵人引出來﹍﹍」唐紹儀一五一十將7月5號伏擊戰的大致過程講了一遍。

坐在幾案左側的官員站起來,「大帥。看來是真的了,袁慰亭練的好兵!這位龍標統,我怎麼沒听說過?」

裕祿臉上松弛下來,看唐紹儀一臉疑惑,「這位是聶士成軍門。那邊兩位,是宋軍們和馬軍門。」

「卑職見過三位軍門。」唐紹儀再次跪下行禮。

「起來說話。」聶士成將唐紹儀拉起來。

唐紹儀當然听說過這位清軍大帥,見他圓圓的一張胖臉,眼楮眯縫著,偶爾一張,閃出懾人的光芒。

「回軍門的話。龍標統名龍謙。原是美國長大,回國後被魯南響馬裹脅,後成為其大當家,今春被袁撫台招安。所部改編為勤王支隊。」唐紹儀乘機將龍謙的出身講了。這份功勞。袁世凱要有,自己要有,作為正主兒的龍謙。唐紹儀覺得也不能虧了。乘機洗掉污點,不是很好嗎?

「一個土匪?」裕祿驚愕道。

「龍謙心向朝廷,所以才主動聯系袁大人,接受招安,又主動請纓來勤王。」

「袁慰亭一貫的滑頭。」坐在另一邊的馬玉昆搖頭道。

「靠一個響馬來打聯軍?」聲音蒼老,看上去也老態龍鐘的宋慶也在搖頭,「這要是傳出去,嘿。」

「英雄不問出身。大帥,若是天下響馬都如這位龍標統,倒是一件好事。」聶士成平靜地說,「唐先生,前日,你是否身在在戰場?」

「在。」

「那好,你給我講講,你們是怎麼抓獲西摩爾的?」

壞了,忘了此人曾兵敗于西摩爾了……唐紹儀使勁咽口唾沫,「卑職一直跟著龍標統,指揮所距離廝殺場最遠也就是一里來地的樣子……」唐紹儀于是詳細將他所見的戰況講了一遍,特別強調了那密集的死人堆,滿地的鮮血,幾乎踩不下腳。

「你是說龍,那個龍謙的兵是用刺刀打敗聯軍的?」聶士成倒吸了一口涼氣。聶士成可不是裕祿,他是上過戰場的,四十年的軍旅生涯,一听就知道唐紹儀說的不像是作假。

「是,槍一響,兵們就沖了上去!」唐紹儀眼前,彷佛再現了那一幕震撼人心的情景。

不知不覺間,另外兩名坐著的老將都站起身來,「真是悍勇!好膽量,好殺氣!憑著區區二千人,就敢打全殲敵手的打算!這個龍謙,好膽!好兵!」年紀與聶士成相仿,體態也差不多的馬玉昆走過來,「這麼說,敵酋西摩爾就在你們手中?」

「回大人的話,除掉西摩爾,還有四百多俘虜,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俄國人,奧地利人,哦,還有英國人,都有,只是沒有日本人,日本人都讓殺掉了。」

「殺得好!」三個老將軍異口同聲。

「龍標統並不是有意殺俘,是日本人不降。我問過的。」

「那個西摩爾,你見過?」

「見過。我還跟他談了小半個時辰。」

「你通夷語?」

「卑職曾留學美國……」

「袁慰亭真是人杰啊,難怪手下人才濟濟。大帥,請速調山東兵來天津吧。」聶士成轉臉對已是喜氣洋洋的裕祿道,「若有此強軍在手,老龍頭不足為平。」

「聶軍們所言甚是,西沽打開,也算解了我軍的後顧之憂啊。」說話的是馬玉昆。

裕祿惦記著的卻是西摩爾,「唔,當然要調他們來津,直屬老夫麾下。」他轉臉看著唐紹儀,「你辦的好差,不過,還不能歇息。明日即行折返西沽,傳達老夫的將令,命龍謙所部立即移駐津門,所有洋兵俘虜,包括傷兵,一個不能少!辦好這件事,本帥的功勞薄上,定然有你一筆。」

唐紹儀遲疑了下,「大帥,下官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唔,你說。」

「龍標統所部經西沽一戰,折損嚴重。非得休整補充不可﹍﹍」

「糧彈補充,本帥自會安排,國家正在用人之際,哪能畏戰不前?何況還是響馬出身!你這就回去,告訴那個姓龍的,既然來京勤王,理應遵循本帥之將令。有功必賞,若是違反軍令,休怪本帥治他的罪!下去吧。」裕祿板下臉,揮退了唐紹儀。(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