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亂世馬賊.東躲西竄大鬧邊疆 第八十六章 改革(中)

嚴世蕃不情願的站起身,看著自己老爹的背影,眼中有些怨氣。最近他越來越搞不明白自己家這老爺子了,以前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和老爺子商量著來,而且每次他出的主意都被老爺子所用,而且老爺子每次都還夸他的主意如何的好。

可最近呢?自己這老爹膽子越來越小,被人參了也不再還擊,弄的現在隨便揪出來一個屁大點的芝麻官都敢上書職責朝廷了。

嘉靖掃到嚴世蕃看嚴嵩的眼神,沉聲道︰「不要這樣看你爹,好好學著。」

「阿…是。」嚴世蕃先是一驚,隨後忙點頭應是。

嘉靖看著剛剛吵得不可開交的一眾官員,現在一個個低著頭站著也不吭聲,再次點起嚴世蕃的名字。

「嚴世蕃,你剛剛說邊軍想方設法,目的就是伸手朝朕要銀子,你說說這是為什麼。」

嚴世蕃剛被嘉靖訓斥,還以為自己今天是注定沒開口的機會了。沒想到嘉靖帝會說起他剛剛說的話題,頓時又來了精神,面目猙獰的道︰「皇上,我大明朝去年整整一年只收上稅銀三百三十五萬兩,全國上上下下,無數個衙門需要戶部撥款,有東南剿倭的軍隊,有兩廣干旱、以及河南等地的水患救濟,哪個衙門不需要銀錢?光是大同一府的軍備就支出三十七萬兩,他朱職浸還嫌不夠,難道要讓全國所有衙門都可著他們先來?」

高拱下意識的動了下腳,想要回擊嚴世蕃一番,可突然想起皇上還在,頓時不敢像剛才一般那樣放肆了。

嘉靖帝微眯著雙眼,點點頭、看上去好似贊成嚴世蕃的話,思慮良久,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嚴閣老,你給他說說。」

嘉靖帝並沒有說嚴世蕃這番話到底對不對,而是讓嚴嵩替他說。

「是、皇上。」嚴嵩蹣跚著腳步緩緩轉過身,慢條斯理的說道︰「嚴世蕃,你只看到了大同府的用度有三十七萬兩,可你是否看到,這三十七萬兩只有七萬兩用在了犒勞大同將士的身上,大同府常年遭受韃子襲擾,單單衛所官兵就有八萬七千人。這還不包括各府的府軍、以及營軍。」

「嚴世蕃,你說這七萬兩銀子,分攤到每一位官兵身上能做些什麼?再說那用在修整火器的三萬兩,火器的制作耗資頗大,雖然火器的發射不善靈活,但攻擊力到是很大,用于守城很有利。然而三萬兩銀子,緊緊夠維持一個衛所的火器裝備,讓火器的威力無法發揮的出來。」

當嚴嵩說道火器上時,兵部尚書楊博卻是眼前一亮。他這一生不好功名利祿,也不善于朝堂上的勢力斗爭,他只喜好研究軍事。以往嚴嵩一黨與徐階、裕王的攻伐,他重來都是不屑,可這時听到嚴嵩說道火器戰備上,卻是對嚴嵩有些刮目相看。

楊博的神情嚴嵩沒有看到,依然自顧自的說著︰「最後說說馬匹,我大明朝歷來缺馬,南邊由最。可就算是相對好一些的北邊官軍,軍馬也是少之又少,僅僅只有上等衛才能裝備一支騎兵。而這每年的**支出錢銀,只有兩萬兩,和修長城用的石料想比,差的太多。」

「唉、說來說去,就是缺錢阿。」說道最後,嚴嵩還一副傷感的神情嘆息一聲。

嚴世蕃站在那里,面上听了嚴嵩的教誨,可內心里依然想著如何把今天吃的這個虧,給高拱他們還回去。

嘉靖帝坐在龍椅上,對嚴嵩的一番話非常滿意,嚴嵩能夠得到嘉靖帝的二十年專寵不是偶然,而是他對嘉靖帝心思的把握。此時嘉靖帝亮晶晶的雙眼看著嚴世蕃,似乎是在問嚴世蕃,讓你和你爹學著點,沒錯吧?

張居正此時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皇上,我朝北邊一直被韃子侵擾,長此以往,國庫中的用銀只會猶如流水一般涌向北邊各府,這樣一來其他各省如有了災情,朝廷連賑災的銀子都拿不出來。」

嘉靖帝對此深感贊同,略微對張居正一抬頭,問道︰「叔大有什麼主意?」

叔大是張居正的表字,嘉靖帝是個很特別的皇帝,他與其他皇帝不同,在一般情況下他很少稱呼臣子們為卿,而是直呼期名或表字。或許這跟嘉靖帝常年不上早朝有關,散漫習慣了。

張居正稍微往外挪了一小步,建議道︰「臣建議,在大同一地進行軍制改革,用以軍養軍的辦法,讓衛所兵與府兵合並,這樣一來朝廷會剩下很多銀錢,而各衛所也可以根據自身形式來發展。」

張居正此話一落,整個大殿頓時亂了起來。各個大臣都被張居正的提議嚇到了,以軍養軍?那不等同于放軍權與各府自理了嗎?這樣一來各府獨自壯大,豈不威脅朝廷之根本?

嚴世蕃第一個站了出來,急著沖嘉靖帝勸阻道︰「皇上,萬萬不可阿。此法一開,全國一十三省加上南京,都會紛紛效仿,這樣一來和西漢末年的州牧制又有何異?」

大殿上六部官員紛紛點頭,贊許嚴世蕃的說法。

得到幾乎所有官員的支持,嚴世蕃一時得意,覺得自己終于搬回來一局。可是……在他沾沾自喜的時候,卻沒有看到高拱、徐階、張居正等人眼角的那一抹笑意。

恢復州牧制,這簡直就是再愚蠢不過的決定了,如果真的讓各府獨自打理官兵,那大明朝就會成為西漢末年的復制。到時候天下群雄崛起,朝廷將再無威嚴。

如果要說有人能提出這種愚蠢的意見,那肯定就意味著,天下大亂會對這人有好處。而什麼人有這個能力,掌握住手中握有兵權的各府?那答案無疑是權傾朝野的嚴嵩、嚴世蕃父子了。

所以現在大殿內的氣氛有點怪異,嚴世蕃和高拱、張居正等人的立場像是換了過來。張居正、高拱成了禍國殃民的罪臣。而他嚴世蕃,卻成了大公無私,為人為己的能成。

嘉靖帝看似隨意的和高拱、張居正幾人互視了一眼,隨後對嚴世蕃問道︰「那東樓對邊軍軍餉不足,有什麼想法?」

「這……」嚴世蕃一時被嘉靖帝給問住了,大明朝這些年來,每年的稅收都沒有支出來的多,各地的稅收有些都收到了嘉靖四十五年去了,可想而知,各地百姓過的有多苦。

「皇上,臣一時不得其法,但絕不可以將兵權落到各府手中。」嚴世蕃狠狠的道。

其實嚴世蕃也納悶,這平時很機靈的張居正,怎麼會提出如此主意?難道各地府軍崛起,對他張居正有什麼好處不成?可他張居正有多少斤兩,嚴世蕃是心知肚明阿,怎麼可能會讓各地府衙乖乖就範?嚴世蕃雖然自詡聰明,可還是想不通這個問題,既然想不通,干脆不想,反正自己就和你們對著干就對了。

嘉靖帝微微坐起身,思慮著說道︰「既然你也沒有什麼好主意,朕到是看叔大的主意不錯,可以為朝廷省下不少的錢糧。」

「皇上,萬萬不可阿!」

嚴世蕃急的噗通一聲跪在地上,身後嚴黨一派、以及無派系的牆頭草們也紛紛跪倒,高呼道︰「皇上、萬萬不可。」

眾大臣的反應,嘉靖帝早就預料到了,也沒有生氣。只是淡淡略了一眼依然淡然站在那里,沒有任何表態的嚴嵩,隨後又用目光示意了張居正。

「皇上,既然諸位大臣都不同意這個辦法,那……臣到是還有一個主意。」

張居正那一臉正氣的神態中,竟然帶著點點的奸詐,真是有些不可思議。被後世評定為明朝第一首輔的張居正,也會有如此一面。

「哦?叔大還有什麼好的方案?」嘉靖帝裝作不知的問道,其實今天的這一幕,都是他一個人自導自演的,這也可以解釋,他之前為什麼會等眾臣子議事,等的那麼焦急了。

張居正沒有給嚴黨眾人一點思考的時間,直接放棄了第一個方案而轉投第二個。

「臣以為,嚴大人不同意府兵自給自足,完全是怕府兵成長起來後威脅到朝廷。既然如此,臣的第二個方案,既不會造成府兵壯大,亦可以讓各地府衙有足夠的錢糧,供給衛所官兵。」

大殿內一眾大臣被張居正說的一愣一愣的,此時見他說不會讓衛所官兵合並為府兵,還能讓府衙有錢、而且心甘情願的拿錢去供給衛所,頓時都豎起了耳朵,想听听這個好辦法。

「皇上,大同府軍械制造非常昌盛,其中包括兵刃鍛造、戰車組裝、火器制造等,臣早就听說大同府的一些鄉紳開辦作坊,制造兵器賣與各衛所。所以臣認為,既然讓民間制造兵器,到不如專門在大同設立一個專門的有司衙門來進行統一管理。在大同府的所有鎮級以上地區,設立制造點,大同府資源豐富,而且鍛造工人也多,這樣一來可以大大降低兵器制造成本,不光能夠大同府官兵本身所用,也可以賣給周邊各府的衛所,換來的錢銀,也不單單可以為大同府內各衛所發放軍餉,收的稅務還能補充國庫,實乃一舉四得。」

—————————

字數滿滿的第二更到!明天如沒意外,會三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