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亂世馬賊.東躲西竄大鬧邊疆 第一百六十七章 入京(下)

眾人又商議了一下今日的重要事情,其中有一項是朝廷的移民令。朝廷每個幾年,就會從南方人多、又招災的省份移一不分民到邊關之地,來開墾這邊的荒地。貓兒莊近來發展迅速,再加上地多、但真正是貓兒莊戶籍的人口極少,所以在這次移民之列。

將有5萬余人,在這次的移民中,來到貓兒莊安居生活。貓兒莊現在雖然發展的好,不過卻也一下子接納如此多一批移民,一時半會兒的也吃不消阿,所以在這之前必須要些準備工作,當然、這些工作就交給宴卿留下來做吧。

第二日、楊休帶著元彪、黑牛,與前來傳旨的公公一同啟程,奔赴京師。

坐在馬車中,楊休的思緒一直沒有停下,這一次的京師之行,注定不會太平。自己還沒到京師呢,就感受到了危險。

自己在大同府之所以站的住腳,多靠有代王撐腰,現在自己進京,明擺著是陳洪像嘉靖帝給自己邀了功。代王和司禮監、嚴黨,也不是一路人阿,現在自己進京,如果不去跟代王同個氣兒,代王說不得會誤會自己。

楊休現在到是很想去和代王通過氣兒,可外面那傳旨的太監看的嚴,說什麼也不然自己單獨行動,非要一同進京。

楊休嘆了口氣,實在沒有辦法,只得看看回來後,能否和代王解釋清楚吧。

——————————————

京師、嚴府。

「哈哈、小閣老這招真是高!高阿!」鄢懋卿仰頭大笑,那滿面的紅光證明他此時的心情非常好。

嚴世蕃帶著一絲得意之色,哼道︰「皇上可以不按我們的路走,但我也一樣可以讓他楊休和代王來個不死不休的局面!」

「小閣老這招用的真是妙,讓他楊休在進京前見不到代王,代王一定會起疑心的。楊休現在勢頭正猛,貓兒莊發展的那麼迅速,想要改換門庭,也不是不可能。」羅龍文在一旁分析著。

「沒錯!楊休是個流寇,如果代王對他起了疑心,以楊休的性格,絕對不會任由代王抽空他的權利,這樣一來大同府照樣還會被鬧的天翻地覆,而那個時候,也就是我們下手對付裕王的時候了!」

嚴世蕃臉色閃過一片寒光,嘴角帶著猙獰的笑,他對自己的這個計劃非常滿意。皇上的兒子?那又如何,如果皇上要是猜疑你勾結藩王,圖謀不軌、哼哼,照樣能讓你永世不得翻身。

「小閣老,那楊休就快進京了,我們要不要去試探他一下?」鄢懋卿想了想,問道。

「這個嗎……也好,說不得我們的與楊休接觸還會被代王得知去,要是讓代王知道,楊休現在是個各方勢力都想要的香餑餑,那他代王的疑心就會更大了!」

三個成天躲在書房中商討陰謀詭計的老家伙胡看一眼,然後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

大同、代王府。

陶敬臉上帶著一抹欣喜,邁著歡快的步伐跑到後花園。

「王爺!王爺!」

代王此時正在後花園賞花,見陶敬慌慌張張的跑來,皺著眉頭道︰「以禮阿,這大清早的又怎麼了?」

陶敬收起臉上的笑容,換成一副氣憤之色來到代王身邊,狠聲道︰「王爺,不好了!那楊休奉宣進京了!」

代王背著手,看著面前一朵盆栽桂花,不慌不忙的道︰「這怎麼了?」

「我的王爺阿!您想阿,皇上為什麼要宣楊休進京?他一個秀才,五品守備將軍而已。」

代王用手輕撫桂花的花瓣,一副愛惜之色。好半天,也不知道他是在看著桂花,還是在想著陶敬說的話。

「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本王在給皇上的折子里說了止元不少好話。」

陶敬見代王還沒明白過來,急的一跺腳,給代王分析道︰「王爺,皇上宣楊休進京為什麼早不宣,晚不宣、偏偏陳洪剛回京就宣?陳洪回京時,楊休可是給陳洪拿了不少東西阿!」

「恩?」代王挑了一下眉頭,注意力還是都放在了面前的桂花上。

「王爺,您想想、他楊休除了是個五品守備以外,還是什麼?」

代王回過頭,看著就站在自己身後變的陶敬,凝聲道︰「錦衣衛千戶?」

「王爺,錦衣衛是誰的人?」

代王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不再去管眼前的桂花,終于轉過身面對陶敬。

「楊休現在人呢?」

陶敬滿臉悔恨的道︰「已經和傳旨的欽差進京了。」

「已經走了?」代王臉上帶著些不確定,在他一位、楊休在進京前,應該會來先見他的。

陶敬滿臉氣憤,激動的道︰「王爺,那楊休就是個白眼狼,王爺對他那麼好,你看看他都做了些什麼?」

代王還是有些不相信,搖頭道︰「止元不是那樣的人。」

「王爺,都這個時候,您還那麼相信他?」陶敬見代王還是對楊休那麼偏袒,心里更加氣了,暗道這次一定要抓住機會,讓代王徹底放棄楊休。

被陶敬這麼一說,代王也沉吟了起來,想了良久還是擺擺手道︰「想了,不說這事了,我相信止元。」

「王爺……」陶敬還行說什麼,代王已經打斷了他,朝著花園外面走去。

陶敬在原地站了良久,眼中閃過幾抹惡毒的神色!

—————————————

京師、也就是北平,放到二十一世紀叫北京。

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設南京為都城,叫做京城。後來朱棣靖難後,要以天子收國門,遷都北平、改南京為陪都,設鎮守太監,保留南京六部。

所以大明朝的南京,人們稱為京城,而北京則成為京師。

楊休跟著傳旨太監一行人坐著馬車,路上行駛緩慢,用了十多天才到達京師。一路上楊休沒少給幾個小太監好處,沒到一座縣城,都會請幾位大吃一頓。

漸漸的,那幾個小太監對楊休的態度不再是冷冰冰的了,而是一口一個楊兄弟,和楊休稱兄道弟起來。而楊休也從這幾人的口中,得知了不少京師、朝堂的內幕。

這些個小太監在宮里,接觸的人很多,幾乎什麼大事小情的都很明了。

楊休先是問道陳洪,這些個小太監臉上都有著明顯的懼怕之色,在楊休接二連三的保證不往外傳後,才把陳洪在宮中的一些惡行,以及與黃錦不對付的事情說了出來。

問到朝堂上,幾個小太監又說了一些嚴黨的事情,誰誰誰是嚴黨的人,誰誰誰是徐閣老的人。不過以前一只和嚴嵩做對的徐閣老,最近兩年竟總是迎合著嚴嵩,這讓幾個小太監都很不明白。

不過這些楊休卻是知道,如果按照宴卿對人的劃分,這個徐階應該是個——惡毒的聰明小人!

既狠、又聰明,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小人。

曾經嘉靖帝在大殿的柱子上刻過‘徐階小人、永不敘用’。不過後來也不知道嘉靖帝咋這麼沒臉沒皮,還是又用了徐階,而且還不是小用,是大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