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亂世馬賊.東躲西竄大鬧邊疆 第一百二十九章 百廢待興(五)

陶敬一臉得色,說道︰「王爺,您這可真是妙計,貓兒莊被俺答洗劫過後,幾乎已經成了一座死村了,存活下來的村民僅剩二百余人,而且村中沒有留下任何糧食。任他楊休再如何本事,那高人再如何能太,也要跟著一同遭罪了。」

「唉……」代王長嘆口氣,神色有些托然的道︰「其實、本王到時希望、楊休可以安頓好剩下的村民,畢竟那都是我大明的百姓。都道著靠近關內的各縣百姓多麼的苦,可誰又知道,那被隔在關外的百姓,有多麼苦阿!」

陶敬這麼長時間,已經很了解代王的心思了,要是在以往,他肯定會順著代王的話說下去。不過這次他卻沒有,因為不知為何,他就是看楊休不順眼,就是不想承認楊休有能力,所以當然不會說楊休會安頓好貓兒莊百姓之類的話。

「王爺,按照日子算,他們現在也已經能到了貓兒莊了,不過楊休接下來要如何安頓百姓,現在還不知道。」

代王一陣多愁善感過後,腦中再次恢復了清醒,吩咐道︰「以禮,你去府衙讓董承發個文書,看看哪個縣里有余量,可以借給貓兒莊點,等秋後了再讓貓兒莊還。」

見代王如此關心貓兒莊的百姓,陶敬就知道,這次想難為楊休,是難為不著了,領命道︰「王爺愛民如子,敬這就去辦。

代王有些心不在焉的點點頭,沉思了一會,抬頭見到陶敬還沒走,疑惑道︰「以禮,還有什麼事?」

陶敬有些遲疑,回頭看看門外,說道︰「王爺,敬有一事,不知該不該說。」

這麼多年,代王對陶敬很了解,他一直是有話就說,從來不會有什麼顧忌的,這也是代王很欣賞他的地方。像是這種猶猶豫豫的時候,還真少發生,有些奇怪道︰「以禮有何事要說?」

「王爺,敬發現……郡主和楊休的關系……不太尋常。」

「恩?」代王的眉頭瞬間皺起,小郡主是他的掌上明珠,有關于小郡主的任何事,他都非常關心。

「王爺,敬不敢亂說,這今天敬一直在觀察小郡主,發現只要是和楊休有關的事情,她都非常的在意。」

代王想了想,並沒有當回事,擺擺手道︰「以禮多心了,楊休救了小敏,小敏這孩子從小心地就好,懂得知恩圖報,關心楊休是應該的。」

陶敬見代王並不以為意,不敢再提及此時,只得拱手退下。

陶敬出了王府,直奔府衙,此時董承剛吃過午飯,正躺在後衙的花園中喝茶。听說陶敬來了,忙起身迎接。陶敬可以代王的身邊人,代王有什麼事情都會找陶敬商討,對于陶敬,董承可不敢怠慢。

兩人在花廳落座,陶敬也不客氣,直接開門見山道︰「董大人,王爺想讓貴府發個文書,讓有余量的府內各縣,將余量借給貓兒莊,幫其度過這難關。」

董承腦子里一合計,這事好辦,不光能討好了王爺,還能和楊休套套交情,自己幫他那麼大忙,以後兩人也好說話,忙點頭道︰「好、沒問題。」

陶敬點點頭,臉上帶著一絲冷色,陰森森的道︰「還有一事,望知府大人幫忙。」

「哦?不敢當,還有何事陶大人一並說來,只要董某力所能及。」董承心說,陶敬求人的機會可不多,自己能送給他個人情,當然是好。

「借糧之事、希望知府大人可以知會各縣,讓他們把價格抬高一些。」

「這……」董承一听是這事,有些為難了。「陶大人,貓兒莊剛遭大難,這似乎不太好吧?」

陶敬笑了笑,他哪能不知道董承的心思?如果各縣把價格抬那麼高,那楊休一定不會承他董承這份情了。

「董大人放心,王爺只是想考驗楊休而已。讓各縣借糧,是不想讓百姓遭難,借完糧後難為楊休,讓他加倍還償,是想看看他是否有這個實力,讓遭逢大難的貓兒莊快速的繁榮起來。」

董承一听陶敬這個解釋,心下釋然了一些,雖然還有點懷疑,不過心想陶敬不至于難為楊休吧?他們又沒什麼過節,王爺在意楊休,想提拔他,在這之前考驗一下也是正常的,于是就點頭應允了。

兩人又客氣一番,在董承的陪同下,陶敬離開府衙。

王爺愛民如子,不想百姓受苦,但他陶敬也不想讓楊休好過。所以,他才出了這麼一個損招。各縣的糧食借給百姓度過難為,而還糧,卻是他楊休的事情,看你楊休有沒有能力,借的起、還的起這個糧!

————————————

貓兒莊、半晚時分,蛙子帶回來了三大車的貨物。他們在官道上等了整整一個下午,好不容易有一對商隊路過,可那商隊卻是剛從關內出來,說什麼也不賣食物給蛙子。到了太陽西斜的時候,又有一隊剛從塞外回來的商隊,那商隊的老板還挺好心,听說附近村子遭到了洗劫,于是把隊伍里大部分干糧都賣了出來,反正這里離關內也不遠了,留下這麼多干糧,他們也吃不完。

不光如此,蛙子還從商隊手里買到了一些生活用品,比如說被子,現在這個時節,早晚都會很涼,要是不能保暖的話,很容易生病。不過蛙子去時就只有一輛馬車,根本裝不下,最後還是又買了那老板兩個板車,村中同去的青年,一路推回來的。

有了食物,接下來就好辦多了,經過一下午的努力,村子中已經有了幾棟能夠住人的小屋。晚飯依然是楊休親自掌勺,做的大鍋飯,雖說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不過這種現代式風情的燴菜,還是讓所有人吃後大呼過癮。

眼看著天色一天天的漸暖,楊休將剩下的村民分成了三組。

一組、由村中青壯年男性組成,負責整理村莊、建造房屋,以及和二頭幾人上山打獵,翻地等體力活。

二組、由村中中青年女子組成,負責村中衛生、上山跟著挖些野菜等打下手的工作。

三組、由村中老年人組成,負責做飯、以及給村外翻地的村民送飯等後勤工作。

有了這分組,大家干起活來特別麻利,十幾天功夫下來,村子中已經有了點氣色,燒黑、燒焦的廢墟,都被清理到了村外焚燒掉了。剩下能用的材料,蓋起了三十幾撞的小房子。

村中那些青年,跟著二頭幾人,也都學會了如何打獵。村外的土地,也都翻新了有一半有余,只等著天氣一暖和,就可以播種。不過這時候楊休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沒有種子。

這一日,楊休正穿著無袖的單衣,在村外地里和一組一同翻著土地,春日的艷陽傾下,累的楊休滿頭大漢。在村子里整理的村民跑到地中,說是從外面來了很多的衙役,還有幾位官老爺,說是有事情要找村正。

楊休一時挺詫異的,哪來的來的這些衙役?難不成是找事的?

其實楊休有這想法,也不能全怪他,還不是二十一世紀那些古裝片鬧的。總是見到那些上差,到他們這種小村子中訛詐些好處。

心里帶著一絲警惕,楊休跟著村民一路小跑回到村中。

離的老遠,楊休就見到自己家中,村民們為了感謝他,特意建造的小院里面站了十來位衙役。

「幾位大人,這位就是我們村正。」那村民帶著楊休進到屋內,對著其中那三個穿著和其他衙役服不一樣服飾的人道。

「哦?楊大人?」幾位官吏見楊休竟是如此年輕,不禁有些錯愕,尤其是見楊休,竟是穿的那麼單薄,現在天氣可還有些微涼呢。

「幾位官爺,不知有何見教?」楊休瞧幾人面相,和對自己的態度,好像不是來找麻煩的的樣子。

「不敢當。」幾人忙抱拳見禮。

「下官懷仁縣典史,見過楊大人。」

楊休不光是貓兒莊的村正,而且還是大同府的照磨,從九品官職。而這些縣衙的典史,雖然負責一縣之治安,但卻並沒有官職,屬于未入流,比楊休的從九品還要小。

听三人一介紹,楊休知道這幾位是懷仁、廣靈的典史,和孤店的村正。

「楊大人,府衙下令,讓我等幾縣,將剩下的余量借給貴村,我等是奉縣太爺的命,前來和楊大人商量下,是如何個借法。」

楊休一驚,借糧?對這事楊休一點都不知道,不過听他們說是府衙下的命令,心里頓時對董承好感大增。他並不知,其實這命令是代王下的,只是听說府衙下令,他下意識的就想到了知府董承。沒想到,那個油嘴滑舌,被宴卿稱之為可怕小人的胖子,竟會幫自己這麼大一個忙。

現在貓兒莊缺是什麼,就是糧食、有了糧食不光能解決眾人的吃飯問題,連地里的種子問題都解決了。貓兒莊現在人少,地多、只等莊家長成,那這最艱苦的時期,也就過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