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如水調歌頭 第六十九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阿牧達旺自然是看不到了悟法師的神情,此刻他正一路快行朝那雪坡上爬去,口中哈出熱乎乎的氣體,饒是冷意逼人,還是掩飾不了內心的喜悅。

他沒打算去烏林堅,一日的行程遠遠是不夠的。如此大雪只怕是才到那里天就黑了下來。

身後傳來道明的叫喊聲︰「佛爺,佛爺等等我。等等我呀……」

道明喊的急,阿牧達旺腳下卻是走的更快了。走到哪里都有個跟班,換了誰都來氣。他加快腳步上了雪坡,抬眼朝前面看去,已是分不清哪里是路來。白皚皚的大雪把那本就不寬的山間小路徹底掩蓋。

道明的聲音越來越近了,阿牧達旺皺了眉頭,抬腳下坡,那道明看著急了,氣喘吁吁的又是招手又是跳腳,冷不防身體沒控制好,骨碌碌的又回翻下坡去。他衣服穿的多,個子本就不高,這樣一滾,那雪沾在身上,卻是越滾越大儼然成了雪球了。一邊滾動著還不忘喊著「佛爺等我~~~~」滑稽的樣子讓人可笑又不免憐惜。

阿牧達旺住了腳,回身站在坡上朝他看去。

道明終究是控制著了滾動,艱難地爬起來。見阿牧達旺並沒走,一雙黝黑的眼楮正注視著他,重坡下仰望看去,卻是如神一般的巍峨不可褻瀆,剎那間卻是被他氣勢所驚。但少年人的心並沒在這上面糾結多久,便笑起來,「佛爺,你等等我吧。要是跟不上你,方丈會處罰我的。」

阿牧達旺面無表情地看著他踏著快步艱難地爬上坡來,也不說話,待得他走近了,語氣一如他表情那般淡淡地道︰「你就不怕佛爺處罰你嗎?」

道明一愣,忙低頭合十,身低如弓,「佛爺和方丈法師自然是一樣怕的。只是,,,」

「只是在寺院內,方丈才是最大是嗎?」

道明卻是真愣在那里,他明白了,今個兒這個平日里並不端嚴的佛爺,此番是真的生氣了,只是,在他心里佛爺是怎樣也比不上養他教他的方丈法師的。他低頭扭捏著想說點什麼,狡辯點什麼。佛爺的聲音再次響起,「道明,我來問你。」

聲音冷厲不容反駁,他本就是個怕事膽小的人,道明原本心存的反抗頓時無影,「佛爺,你問吧。如果是問旁的,道明知道的一定回答,若是問佛經佛法,道明卻是萬般也不如佛爺的。」

「你哪只耳朵听到我要問你佛法了?」

「是,是,是佛爺!」

「道明!」

隨著阿牧達旺淡淡的一聲,道明把頭低的更多了。雙手揖著。滿臉的虔誠。

「你說在吐蕃,是佛爺大,還是方丈大?」

這次道明學乖了,不假思索就回答道︰「自然是佛爺大了。」

阿牧達旺隨即說道,「那好,我說的話你也自然是要听的了?」

道明猶豫著,他已是明白阿牧達旺自然是想要自己別跟著他的。可是,如果不跟著他,方丈真會處罰自己的,他急道,「可是,,,」

「不用可是了。你就站在這里吧。幾個時辰後,我定然回來。而後便同你一起回去。你听是不听?許是不許?答應是不答應?」說完也不待道明回答,便拂袖朝雪坡下走去。

道明哭笑不得,但佛爺怒了,他自然是不敢的。換著以前,對他是不屑的。只是,越和他待的久了,越是對他越發尊敬了。看著那個點消失在雪坡下面的轉角。他狠狠地跺了下腳。

路邊一處破舊的棚子里,本是上寺院來朝拜的信徒們休息的地方。此刻門口卻站著一少年束發僧人,他背著手,看向棚子門口那根柱子。柱子上皮被削去,上面刻著,「求神拜佛,祈福許願!」

少年人自然是阿牧達旺。一路行來,如此惡劣的天氣,竟然還偶有信徒徒步磕頭,上山朝拜。他是重後世來,是毛老爺子和黨堅定不移的追隨者,自然是個無神論者。想起那病了的少年,家人不去尋那醫生卻是到寺院來問佛治病。想那一生朝拜的信徒,虔誠不悔的心,卻是心存感慨。自己出手救那少年卻是不曾存那風頭之心。

再看那柱子上的字,不由得喃喃敘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句詞正應了上面題詞。

草棚內正自立于門前的彤萱不由得一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她嗓音此刻使了變音,倒似那中年女子的聲音,隔著一道木板問道,「佛爺就真不在意自己的前程嗎?」

阿牧達旺想不到草棚里此刻竟然還有人,听那聲音還是個女子的聲音,便後退一步,端聲道︰「人生在世,前程又是為哪般?是榮華富貴,錦衣豐食還是拋棄家庭負擔一生尋那朝拜敬佛之路,又或是如那山間村夫,碌碌一身呢?」

彤萱月兌口道︰「我只問佛爺的前程。佛爺莫要繞了話去。」

阿牧達旺搖搖頭,他此刻穿著並不是在那寺院內的僧服,自然是不怕他人認出,輕笑道,「如果可以選擇,我想做一方土司,娶上幾房夫人。不去拜佛,也不求佛祖保佑。安兮樂兮享兮,豈不樂哉。」

彤萱臉色變的難看,這話自然不是她想要听到的,尤其是那句娶上幾房夫人,更是讓她氣妒,不由得嘲道,「沒有了佛祖的保佑,你就不怕那污鬼之物糾纏與你,帶了你入地獄嗎?--------------難道你一點都不想長生不死嗎?」

阿牧達旺本不願與這夫人糾纏下去,但出于本意,他還是雙手合十地揖下去,「南無阿彌陀佛!佛家認為佛其實就是開悟的人,見心明性,立地成佛。」

彤萱卻樂了,「你以凡夫之軀,大言不慚,人不頓悟成佛~~~~」突然停了,頓悟成佛,可不就是他適才所說的佛就是開悟的人嗎?」暗驚他佛性不小。便是連自己也給他繞了進去。便隔著木板玉手一指,「你且道來?」

阿牧達旺也不推月兌,遂續道︰「神是達人,通曉事理,稱之為神。不懂宗教佛理的人,盲目崇拜,以為佛神是永生的超自然超人類的異靈,那就變成了迷信。」

「你適才說污鬼之物糾纏,我便說這個吧︰佛家主張一切生命都是「因緣所生」,而非由一個全能的造物主所生,所以佛教也通常被歸類為「無神論」。然而此「無神論」並非否定鬼神之存在,相反的佛教也是承認鬼神存在的。

在《華嚴經》、《地藏經》,乃至于《阿含經》等,都有鬼神記載。然而佛教認為鬼神也只是六道輪回之眾生,雖擁有超自然能力--神通,但其壽命也是有限的,命終後仍要再度投胎轉世。因此更明確的說,佛教的「無神論」不是「無鬼神論」,而是不認為有一個自有永有且主宰宇宙的創造神。所以佛教的無神論觀點和一般的無神論觀點是必需加以區別的。

佛教認為眾生都有佛性,修行到家,自然成佛。所以求佛不如求己,能悟得了自性,眾生便可成佛。而且佛是講究因果報應,六道輪回的,即使其擁有神通,也只是知劫自悟,了解果報和業報而已。污鬼之物糾纏與你,便是你俗世已了。

即使是得道高僧,其之將死,也只是當成是消劫或輪回而已,並不勉強求生。反過來說求佛拜佛,便是高僧自身都不保,如何保你?以此觀之,燒香祈福,無異于緣木求魚。但何以善男信女如此執著呢?一是無知,二是求解月兌。」

彤萱甚是滿意,「那你是不相信這個世界有鬼神了?」

阿牧達旺撥動著手中的佛珠,道︰「一個人生病了卻不去看醫生,卻有人向佛祖懺悔。燒香拜佛雖是個形式,但若誠心去做,即使不能祈福,也不失自我安慰,從而麻痹了生活中的痛苦,減少了對死亡的恐懼。即使聖明如孔子,也不語怪、力、亂、神。他認為活人的事都搞不清楚,研究死亡的事情干什麼。

孔子從不正面回答是否有鬼神,但其也主張︰敬鬼神而遠之,祭神如神在。個人認為,孔子是謙虛好學,實事求是的人。鬼神的事其無法證實,所以不敢說有。但其乃殷人之後,而殷人尚鬼神,所以不能證實也不敢去反駁祖先的信仰。因此才會有子不語。」

其實他心里還有一句話沒說︰佛理精深微妙無比,多少絕頂聰明之人進去了,再也繞不出來。鬼神之事,連聖人都無法窮其究竟。我輩凡夫俗子,何必把時間浪費在此苦思無果,不妨學孔子的敬而遠之,祭如神在。

話畢,趁著草棚內的女子沉默的時候,他轉身離去,一邊走,一邊甩袖,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是不知有多少人能堅持呢?」

聲音傳去,有幾分不羈,幾分感慨,幾分明理。身後的木板微微推開,穿著白色靴子的腳尖露出門外。而彤萱的目光卻是追隨著阿牧達旺的身影而去。

漫山遍野一片唰白,而這個男人的背影,就如渾然天成般,與那天地融為一體。她心猛跳不停。卻是看不透他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