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俠反抗者之一浮壺空間─陶淵明(本是魔俠的守護者之一,因絕代逍遙王雲游四海時,陶淵明欣賞其忘世大境界及其無相無生逍)
陶淵明(365─427),名潛,或名淵明。 本站網址︰sp; 一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後改名潛。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陶徵士誄)。
潯陽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晉代文學家。以清新自然的詩文著稱於世。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於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作。
陶淵明出身沒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出身微寒,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長沙郡公。祖父陶茂作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任安成太守,早逝,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幼年生活貧困,勤於學習,對於諸子百家群書都有所涉獵。
陶淵明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及彭澤縣令等職,後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回家,從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隱居不仕。
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歸田的這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逝後,其生前好友顏延年為其作誄文《陶徵士誄》。
在今江西省九江縣馬回嶺鎮存有清代重建的陶淵明墓。九江市有新立的巨大陶淵明石像。
陶淵明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詩一百二十餘首,另有文、賦等十餘篇。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後來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為《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和諧美好且沒有戰亂,自食其力的社會。使得桃花源與烏托邦齊名,都代表了一個美好的幻想。
陶淵明因當時政治黑暗,一心歸隱,要月兌離塵網,寄情於田園生活,作品以諷詠大自然景物稱著,開創田園派的詩歌創作道路。
陶淵明辭彭澤令前,詩作慷慨激昂。後期作品則趨向逍遙自適,一心歸隱,寄情田園,大自然、酒與詩文成為他靈魂的寄託。
陶淵明詩歌個性分明,情感真摯。平淡質樸,不大用典,簡潔含蓄,質而實綺,臞而實腴,富有意境和哲理,主觀寫意。雜有儒、佛、道各家思想。除了傳統儒家思想外,也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
陶淵明詩歌通篇渾厚,難以句摘,不致力於錘鍊。寫來天真自然,是浪漫的自然主義之最高表現。
陶淵明詩歌表現出蔑視權貴、遺世**的氣節,樸實自然的詩風,對後世詩歌的創作影響大而深遠。
後世對陶詩評價甚高。鐘嶸《詩品》推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唐宋以後對陶詩更推崇備至。
陶淵明的詩在南北朝時影響不大。
劉勰著《文心雕龍》。對陶淵明隻字未提。鐘嶸《詩品》列陶詩為中品,稱陶淵明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認為其詩其源出於應璩。
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推崇備至︰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文選》收錄陶淵明的詩文十餘首,是作品被收錄較多的作者。
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
杜甫詩雲︰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
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又雲︰質而實綺, 而實腴。
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五首》、《和陶九日閒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雲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桑》、《和陶酬劉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梁昭明太子蕭統蒐求陶淵明遺世作品,編為《陶淵明集》七卷錄一卷,並為之作傳、序。
五言詩︰《歸園田居》、《和郭主簿》、《於西獲早稻》、《懷古田舍》、《桃花源》並序(序被通稱為《桃花源記》)、《飲酒》二十首並序、《止酒》、《責子》、《述酒》、《蠟日》、《雜詩》十二首、《詠貧士》、《詠荊軻》、《讀山海經》十三首、《輓歌詩》三首等。
辭賦︰頤和園長廊彩繪︰淵明愛菊《感士不遇賦》並序、《閑情賦》、《歸去來兮辭》並序。
文︰《五柳先生傳》、《晉古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與子儼等疏》、《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員文》、《自祭文》。
偽托︰成書於南朝的志怪小《神後記》十卷舊題為陶潛撰。魯迅認為陶潛曠達未必拳拳於鬼神,蓋偽托也……
北齊陽休之編陶潛集十卷中收入《五孝傳》、《四八目》。紀曉嵐《四庫全書提要》指出《五孝傳》、《四八目》是偽托。
註︰《文心雕龍》是中國第一部系統文藝理論巨著,也是一部理論批評著作,完書於中國南北朝時期,作者為劉勰。
《文心雕龍》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精密的批評的書,體大而慮周,全書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反對不切實用的浮靡文風;一個是主張實用的攡文必在緯軍國之落實文風。劉勰把全部的書都當成文學書來看,所以本書的立論極為廣泛。
《文心雕龍》是劉勰在入定林寺的後期所寫,是齒在踰立之年的作品,他曾幫助僧祐整理佛經,有學者認為《文心雕龍》多少有受佛教思想的影響。
饒宗頤〈《文心雕龍》與佛教〉說︰他的文學理論之安排,卻建築於佛學根基之上。僧祐所使用的原始要終一詞,在《文心雕龍》之**使用四次。
日本學者興膳宏例舉《文心雕龍》與《出三藏記集》的相似處。其實《文心雕龍》全書受《周易》二元哲學的影響很大。
劉勰不滿意當時形式主義的創作,也不滿前人細碎片面的文學批評。他有感於當時選文漫無準的,有志立言︰建立一個文學理論體系。
《文心雕龍》弘揚儒家思想,前五篇包括原道、徵聖、宗經、正緯、辨騷,重點在闡述儒家思想,提倡儒家的文學觀點,以矯正當時不切實用的文風。
《文心雕龍》主張文質並重,要求內容形式並重兼備;優秀作家的作品,要能達到文不滅質,博不溺心的地步。
書中提倡自然的文學,以矯正當時雕琢婬濫的文風;提倡真實的文學,以矯正當時無病申吟的文風;並提倡文學的創造,以矯正當時剽竊因襲的文風。
《文心雕龍》論述文學與環境的關係,認為文學受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影響。
劉勰以前的論文家如曹丕、陸機,都以天才為文學創作的決定因素。劉勰一方面承認才性的重要,但他也認為文學的種種變化,主要是由於外面的社會環境,即所謂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
他還注意到氣候、時令與山川風景對作家的影響。
《文心雕龍》建立批評論。有關批評家的修養,在知音篇,劉勰提出批評家要博識,提高鑒別能力,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有關批評家的態度,劉勰認為不能貴古賤今,不能崇己抑人,必須放棄主觀好惡的成見。
有關批評的標準,劉勰提出六觀,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變,六觀宮商。斯術既形,則優劣見矣。
《文心雕龍》探討了文體的流別,並初步建立用歷史眼光來分析、評論文學的觀念。書中闡發了質先於文、質文並重的文學主張,比較全面地說明內容和形式的關係。
從創作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總結創作的經驗,並初步建立了文學批評的方法論。
《文心雕龍》引起後世對重形式、輕內容之文風的批評,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亦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