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3、淘金者

下午五點多我們才住進了悉尼弗雷澤套房酒店,機場離這里挺遠。

有點累,我便想躺下來休息一會兒,等晚飯。

陳錦拿出一本印刷精美的書遞給我說︰「有人送了本書,你看看說的是什麼地方,到時咱們去那兒看看。」

書名叫︰「SovereignHill」(疏芬山金礦)。我翻了一下才知道這個地方離墨爾本112公里的巴拉臘特市。是個19世紀的金礦遺址,書全是彩頁,一開始就是金礦鎮的全貌。上面介紹當年的各種建築物,有商店、餐館、郵局、鐵匠鋪、劇場、礦工的居所、游樂場,有當年的礦井、淘金場、煉金車間,昔日華工在此投身淘金時的窩棚、商店、廟宇等建築。看完圖片,接著是個故事——

1851年5月15日,英屬澳洲的《悉尼先驅晨報》刊出了一則消息︰一個名叫愛德華哈格雷大的男子,在澳大利亞的巴瑟斯特,發現了蘊藏量豐富的黃金,他已將該地用聖經中的黃金城奧菲爾命名。這條消息一經刊出,10天內就有上千人丟開一切來到奧菲爾。還有更多的人正在趕往奧菲爾的路上。這些人有的乘坐馬車,有的推著小車,更多的人靠肩扛背馱,帶著簡單的工具和鋪蓋,在原始叢林中緩慢而艱辛地跋涉。

發現黃金的消息,吸引了附近各省居民的大批遷移。為了阻止人口流亡,維多利亞省不得不以高額懸賞,鼓勵在本省探礦。結果不但很快發現了金礦,而且蘊藏量超過了前者。不久,澳大利亞其它各省都陸續發現了金礦。

一時間,發現金礦幾乎成了澳洲每個人同別人交談時的話題。「澳大利亞河床上布滿了閃閃發光的金子,就像雪地上的麥粒一樣」,「有人一斧頭就砍出了價值4千鎊的黃金!」這些傳聞像閃電一般,傳到了歐洲、美洲和亞洲,挑起了人們的發財。成千上萬來自各個國家的淘金者,賣掉房子,扔下土地,冒著危險飄洋過海,不顧一切地涌向澳大利亞的叢林。

澳洲這片昔日英國流放犯人的地方,很快成為世界的熱點地區。在英國,利物浦、默西等港口擠滿了開往澳洲的船只。在澳洲,墨爾本港口外等候靠岸的船只,更是桅桿林立應接不暇。短短10年中,澳大利亞的人口從40萬猛增到114萬,幾乎增加了兩倍。

然而,並不是每個前往澳洲淘金的人都可以發財。隨著黃金產量的迅猛增長,新的問題不斷出現。由于各礦區采得的黃金需要匯集到悉尼銀行,再轉運到歐洲。長距離的運送和沿途茂密的原始森林,給土匪打劫提供了機會。這些土匪大多數是流放到澳洲的囚犯。當局不得不成立特別護送隊,武裝押送運金車,從此產生了澳洲歷史上有名的黃金護運隊,衍生出了無數的驚險故事。

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各礦區所在省無不借口澳洲的全部土地屬英王,地下的金子也歸王室所有,規定每個采金者每月必須預付1鎊10先令,以獲得許可證,否則不得私自采金。當局為此招募貴族鄉紳子弟,武裝收取采金稅。這些紈子弟任意欺凌采金人,四處追捕無照采金者,被稱為是「維多利亞的沙皇」。1854年11月,為反對特許證稅,尤利卡礦區的2000多名采金工人舉行武裝起義,與軍警進行了殊死的搏斗,最後被鎮壓。

在這場淘金熱中,還有5萬多名華人來到采金區。他們大多不是永久居民,單身而來,與人無爭,由于華工勤奮心細,即使是在白人開采過的廢礦和尾礦中,也往往運氣不錯,這使白人感到嫉妒,終于釀成了幾次有名的反華排華事件,使得華工的「黃金夢」大多變成血染史書的「黃金淚」。

黃金的大量開發,使得現代交通、通訊手段變得極為必要,從而為澳洲商業貿易的繁榮打下了基礎。1854年3月,墨爾本至威廉斯敦之間的電報通訊開通。9月,澳洲第一條鐵路通車。現代物質義明的光輝,終于劃破了千年密封的黑暗。

同樣,千萬只挖掘黃金的鐵鏟,也動搖了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和觀念。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一個貴族老爺賞給路邊一位采金人1個先令,叫他為自己搬運行李。這位采金人打量廠貴族一下,然後把腳放在樹樁上說︰「你給我系上鞋帶,我給你5先令。」

淘金熱潮最終還推動了澳大利亞朝著獨立國家發展的進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曲折斗爭,澳大利亞聯邦終于在1901年1月1日宣告成立,英國對澳洲100多年的殖民統治史從此結束。

像買彩票一樣,只有少數的淘金者能夠獲得財富,一些原料供給者和交易者能夠獲得不少金錢,而有為數眾多的人則屬于不幸運的一群,他們在未開拓的土地上忍受勞苦與貧困,但是最終卻只能得到微薄的報酬。後來淘金人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他們的工作條件十分艱苦,死亡的事經常發生,或因為礦井崩塌,或因為疾病流行,或因為過度勞累!當時的報紙寫道,單調的生活使得手握寸金的采金者夜晚便出沒酒吧,妓院,一手摟著妓女,一手拿著酒瓶,狂呼亂嚎。以至于牧師和醫生都稱他們患有某種癲狂病。這批人無所謂希望無所謂未來,「今朝有酒今朝醉」成為生活的主旋律!

陳錦是一回來就躺下睡著了,而我看了淘金者的故事睡不著了,在床上翻開復去想現在的生活——

就生活的外表來看是那麼的平淡,然而每個人的內心卻顯出一種急躁和沉默的情景,虛偽與拜金成了社會的風尚,似乎每個人都在尋找快樂,但快樂卻像閃爍的影子,消失的太快。

一些人像淘金者那樣,手頭有點錢就陶醉于醇酒和女人的享受中。愛情被當做光榮與宗教來看待,這已是一種幻想。上層社會的人願意到尋歡作樂的地方去,比如,到有嬌艷的女服務員的地方,陪伴與這一階層的女人們是那麼富于幻想,那麼風流,有那麼多熱情和溫柔,雖然一次次被人遺忘,因為地位低下,人家便很快忘了她們,為了得了漂亮衣服和更體面的生活,她們只好一次次出賣色相,這好像是最便捷最容易來錢方法。

這不是我原來熟悉的生活,你看,許多事多麼認人失望,親人的欺騙,朋友的誹謗,同事的冷漠和出賣,其實我不怨他們,因為都是一群找不到幸福的人。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形成了兩類人,一類是注重精神生活的人,他們沉湎在夢幻中,在茫茫然的生活中他們所能看到的只是一片有思想而又極其脆弱的蘆葦。另一類是注重物質生活的人,他們昂然生活,享受人生實際的樂趣,他們所關心的只是盤算著擁有多少錢財,到頭來只是來自方面的一場大笑,來自靈魂方面的赤貧。因為擁有的錢財多,他們有受人尊敬的身份,吃喝玩樂就是生活,至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友誼的存在就是為了省錢,親屬的關系是為了利用,愛情則是一種運動,唯一的精神的享受便是虛榮。

年輕的大學生們,喜歡譏笑榮譽,嘲笑工作,懷疑愛情,這便是那些不知要做什麼好的青年人的最大安慰。他們嘲笑這一切當中,也嘲笑自己,並且一方面在教訓自己,同時也在為自己辯護。

人們好像都在這樣說︰只有財富是真的,其余的一切都是一場所春夢,讓我們享受然後死去吧。

——其實每個人都是淘金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