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霸下(??)】【螭吻】【蒲牢】【狴犴】

龍生九子︰

一說︰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狴犴|負?|螭吻

另說︰??|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

其他︰螭|麒麟|?|貔貅

【霸下】

龍之九子中,九子之首名為??bixi,又名霸下,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岳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只腳拼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螭吻】

螭吻chiw n

又名鴟尾、鴟吻(音吃吻),一般被認為是龍的第二子。龍頭魚身,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蒲牢】

獸名,傳說中的龍生九子的老三,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蒲牢,又傳說龍生九子老四是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文選》漢班孟堅(固)《東都賦》︰「于是發鯨魚,鏗華鐘」。《注》︰「(三國)薛淙《西京賦?注》曰︰海中有大魚曰鯨,海邊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鯨魚擊蒲牢,輒大鳴。凡鐘欲令聲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為鯨魚。」後因以蒲牢為鐘的別名。《全唐詩》六一六皮日休《寺鐘暝》︰「重擊蒲牢?山日,冥冥煙樹睹棲禽。」古時鐘上多作獸頭。

【狴犴】

狴犴(bi’ n),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一說是是老七。一說是老四。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餃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天祿識余?龍種》︰「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獄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