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之句芒】
句芒是木官之神,是春之神。全身青木顏色,鳥面人身,腳踏兩條青龍。
【簡介】
句芒(或名句龍)是少昊的後代,名重,為伏羲臣。死後成為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來面目是鳥鳥身人面,乘兩龍,後來竟一點影響也沒有了。不過我們可以在祭祀儀式和年畫中見到他︰他變成了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
【文獻記載】
我國古代神話中的春神又是誰人呢?答曰︰句(讀勾,gou)芒是也。有史以來的兩千多年間,春神句芒不僅存身于文獻中,而且出現在迎春儀式中。從散亂的文獻記載中,復原春神句芒的形象,解析其文化意蘊,是一項迫切而有意義的事。
關于春神句芒的身世,文獻中多有記載。
《呂氏春秋?孟春》︰「其帝太白皋,其神句茫。」高誘注︰「太白皋,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祀于東方,為木德之帝。句芒,少白皋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帝太?,其神句芒,余春月皆然;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余夏月皆然;孟秋之月其帝少?,其神蓐收,余秋月皆然;孟冬之月其帝顓頊,其神玄冥,余冬月皆然。」
《禮記?月令》︰「其帝大白皋,其神句芒。」鄭玄注曰︰「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為木官。」朱熹注曰︰「大白皋伏犧,木德之君。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木官之臣。聖神繼天立極,先有功德于民,故後王于春祀之。」
《墨子?明鬼下》說︰從前秦穆公,中什在祖廟?,看見有神進入廟門,向左面走,鳥身,臉是方的。秦穆公嚇得逃跑。神說︰「不用怕,上帝因你有德行,給你報賞,派我賜你十九年壽命,使你的國家興盛,多子孫,不會失掉秦國。」秦穆公再拜叩頭,說︰「敢問大神名字。」答道︰「我是句芒。」
句芒手里拿了一個圓規,和東方天地伏羲共同管理著春天。這句芒,是人的臉,鳥的身子,臉是方墩墩的,穿一件白顏色衣裳,駕了兩條龍。據說,他就是西方天帝的兒子,名叫「重」。可見,即使是在天宮,要找到好差事也很難,沒有一點關系還辦不到,人們叫他「句芒」,意思就是說,春天草木生長,是彎彎曲曲、角角叉叉的,「句芒」兩個字就做了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據說,春秋時候,秦穆公是個賢王,能夠任用賢臣,曾經拿了五張羊皮把百里奚從楚國人手里贖回來,委托他擔當了國家的重任;又能厚愛百姓,曾經赦免了三百個把他逃跑的好馬殺來吃的歧下野人,後來這班人感念他的恩德,幫助他打敗了晉國的軍隊,俘虜了晉國的國君夷吾;天地因為他有這些好德行,便叫木神兼春神的句芒給他添加了十九年的壽命。
這些記載告訴我們︰句芒是少白皋之子,是木官之神,是春之神。而從字形來看,「句芒」的「句」字,像一個剛剛萌芽出土的小女敕芽,頭是勾著的,而「芒」字則是那些毛茸茸毛刺。這不也是生育和生長之象嗎?
【句芒的形象】
句芒的形象若何?據材料,春神句芒的原始形象,是鳥身人面。《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句芒之鳥身人面,說明居住在東方的大白皋部族,原本是一個以鳥為圖騰信仰的部族,而句芒神也許就是該部族的圖騰神。春神句芒是女性,抑或男性?沒有材料可以說明。但神話中的大白皋部族,已經是個男權部族社會了。還有材料說,句芒神的臉是四方形的。後世的句芒圖,因受神話歷史化和男權社會的影響,除了頭頂上還保留著一些被稱為「芒」的毛發而外,幾乎完全變成了一個古代朝臣的形象。
【句芒的演變】
唐代詩人閻朝隱有詩曰︰「句芒人面乘兩龍,道是春神衛九重。」(《全唐詩》卷六十九)在歷代的迎春祭祀活動中,句芒也是一個屢屢登場的角色。據「歲時記」的記載,立春前一日,各級官府的屬員們率隊到東郊舉行鞭土牛、迎春儀式時,句芒總是隨其左右,有時還手執彩鞭。至于他所站立的位置,要根據五行的干支而定。這種儀式中的句芒,一般不再是句芒,而被喚作「芒神」。芒神,既是春神,又兼有谷神的職能。一年的農事,甚至也在他的掌握和安排之中了。
由于民族、地域、神系的不同,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春神不獨句芒一位,還有簡狄。不過,簡狄屬于殷人神話中的角色。與句芒不同的是,她是一位女神。已故神話學家丁山認為︰「簡狄即愛神,亦即春神。春風時至,草木皆蘇,春神有促進生殖的能力,也就被大眾重視為生殖大神了。簡狄神格,頗似埃及古代的埃西。」
《楚辭》中的東君,也被認為是楚國的春神。宋代詞人李邴《漢宮春》︰「瀟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霜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卻是有、年年塞雁,歸來曾見開時。」也勉可作一家之言吧。
【古詩︰贈句芒神】
年代作者︰唐?李商隱
體裁︰七絕
內容︰佳期不定春期賒,春物夭閼興咨嗟。
願得句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損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