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日弓箭】
相傳為有窮氏後羿所有,具有九連射之奇技,威力四射,即便無箭亦能傷人,流傳至今,不知所蹤。《淮南》言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墜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刑天干戚】
《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至此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牌(風神盾);戚,大斧。刑天為炎帝近臣,自炎帝敗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隨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敗,他一人手執利斧和盾牌,直殺上中央天帝的宮門之前。黃帝親自披掛出戰,雙方殺得天昏地暗。刑天終于不敵,被黃帝斬下了頭顱。黃帝把它的頭顱埋在常羊山里。沒了頭顱的刑天卻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兩個當作一雙眼楮,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著天空猛劈狠砍,戰斗不止。東晉詩人陶淵明讀到此,深受感動,做詩感嘆︰「精衛餃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刑天,象征著一種精神︰永不妥協!
【九州鼎】
九州鼎,是我國夏朝禹時鑄造的。它分別以九只刻樓精美、古樸典雅、氣勢莊重的青銅大鼎,體現了王權的集中和至高無上,反映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昌盛。幾千年來,一直被人們視為中華民族傳世之國寶。在工藝美學上,它是一套稀世之作,從文化考古角度分析,它是我國青銅器時代的集中代表,從鑄造工藝技術上看,它標志著中國的歷史已結束了野蠻時代,進入了文明的時代。令人遺憾的是︰盡管有關九鼎的資料,不絕于歷代史冊,但在二千多年前,它就早已不知隱身何處了。夏代的青銅鑄造業,已相當發達。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熔點低,便于鑄造冶煉。夏代的煉銅業。古文獻中亦有記載。《越絕書》卷十一日︰「禹穴之時,以銅為兵。」關于鑄造九鼎,《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後開(啟)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鑄之于昆吾,……九鼎既成,遷于三國。」三國指夏、商、周。《左偉》宣公三年曰︰「桀有昏德,鼎遷于商。」即言此事。據考古材料證明,當時的奴隸在鑄造象九鼎這樣的大型器件時,一般是首先用質細的泥土制成器範,再用木炭作燃料,用銅制的坩鍋冶煉銅,錫礦塊,最後將銅錫溶液注入範中,就成為青銅器。
《春秋左傳》中,談到九鼎鑄造的情況︰夏朝初年,朝廷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夏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為天下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此,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定鼎」,成為全國政權建立的代名詞了。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整飭內政,興修水利,厲行改革,國富兵強的形勢之下,興兵攻擊陸渾之戎,逼近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為他舉行慰勞歡迎之禮,莊王「問鼎小大輕重」,表明了他有滅周的野心。從此,後人將爭奪政權,稱之為「問鼎」。此後,關于九鼎的下落,史家眾說紛壇,不一而足。
司馬遷在他撰著的《史記》一書中,對九鼎的記敘,就有出入,前後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紀」中說,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二五五年),周赧王死,秦從雒邑掠九鼎人秦。但在《封禪書》中說︰「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由後者分析,九鼎在秦滅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時,已經不見;那麼,前者所述秦照王五十二年,秦從錐邑掠九鼎歸秦,豈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費解!司馬遷之後,東漢的著名史學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漢書》中,對九鼎之下落,采取兼收並蓄之法,收錄了司馬遷的上述兩說,同時,又補充了一條史料,說是在周顯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沒在彭城(今江蘇徐州)泅水之下。後來秦始皇南巡之時,派了幾千人在泅水中進行打撈,畢竟是江水滔滔,元從覓處,只得徒勞而返。
到了清代,九鼎之下落更加難以考察尋覓。後代史家只能隨意加以揣測了。王先謙在《漢書補注?郊把志》中認為︰東周王室在衰落的過程中,已元力量保護自己。而戰國時期各個實力雄厚的諸侯國,卻虎視眈眈,力圖統一中國,取周而代之。因此,象征王權和「天命所歸」的九鼎,自然成為各諸侯必欲奪之的稀世國寶;加之此時周王室財政困難,入不敷出,于是銷毀九鼎以鑄銅錢,對外則詭稱九鼎已不知去向,甚至說其中一鼎已東飛沉人泅水之中,免得諸侯國興兵前來問鼎,自找麻煩,王光謙的說法雖似有理,但提不出任何一點史料加以證實,因此,是難以使人置信的。
縱觀中國歷代史籍,關于九鼎下落的材料雖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據,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在地下埋藏的古物中,九鼎今天究竟是否還存在?在歷史上,根據歷代史書記載,它確實曾作為夏、商、周三代的鎮國之寶。相傳了二千年;並且,從未發現過古人關于它已銷毀的歷史記載。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個謎。或許,今後會有揭破這個千載之謎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見天日之時。
參考文章︰
《「九鼎」的來龍去脈》
九鼎乃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
天分九層,地有九州.啟用時39年,上至西昆侖星宿海九頂玄女峰開得十萬年不化的玄晶石.下至西荒東滄之海數千里之下的紫清晶礦,後機緣之下得到天外奇礦.
在組建夏朝之前的上古之時有個極為有名的鑄劍世家,叫做拓?,傳說這個家族的第一代家主就是打造傳說第二神劍勻天的人,後來啟為永固天下決定請拓?家族的後人為之鑄地之九鼎.他們廢時12年加入了無數的晶礦與靈氣.傳說每一只鼎中都被注入了上古大荒神獸的魂魄.
當地之九鼎成形後.啟將它們分別放在地之九州.寓意天下為之夏.恆古不變
在這之後的第三年.恰巧遇到十萬年一次的天魔大劫,在萬分危急之時.啟為救天下蒼生決定用煉神鼎.把地之九鼎重新煉制融合在一起.之後九鼎合一將天魔之魂封印在不周山之顛.世代被蒼木神龍送鎮守
至于之後千年之間改朝換代.九鼎的下落,這之中有一個很大的秘密,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九鼎已經主宰著世間的變化,那就是世間所有朝代的變遷都不可能超過250年.這里面的秘密關連著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