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木】
1.傳說中木名。生天地之中,高百仞,眾神緣之上天。
《山海經?海內南經》︰「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其木若?,其名曰建木。」郭璞注︰「建木,青葉,紫睫,黑華,黃實,其下聲無響,立無影也。」
《山海經?海內經》︰「建木,百仞無枝,有九?,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爰過,黃帝所為。」
《呂氏春秋?有始》︰「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無影,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
《淮南子??形訓》︰「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
唐盧照鄰《病梨樹賦》︰「建木聳靈丘之上,蟠桃生巨海之側。」
2.高樹。《後漢書?馬融傳》︰「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李賢注︰「建木,長木也。」
聖樹崇拜
《山海經?海內經》載︰「西南海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後稷葬焉。有膏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爰處有百獸相群爰。此草也,冬夏不死。南海之內,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若木,若水焉。……有九丘,以水繞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
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有木,青葉紫睫,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上有九?,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嗥爰過,黃帝所為。」
《淮南子?形訓》亦曰︰「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
這些古文獻都不約而同提到「都廣」和「建木」兩個詞。那麼「都廣」在何處?「建木」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樹木?明代學者楊慎《山海經補注》說︰「黑水都廣,今之成都也。」史學家蒙文通先生結論︰「若水即後之雅礱江,若水之東即雅礱江之東,在雅礱江上源之東、黃河之南之昆侖,自非岷山莫屬。是昆侖為岷山之高峰。……昆侖既為蜀山,亦與蜀王有關。《大傳》、《淮南》皆以昆侖為中央,與《禹本紀》、《山海經》說昆侖、都廣為中央之義合。……蓋都廣在成都平原而岷山即矗立成都平原側也。」對此,著名學者鄧少琴亦稱,岷山是昆侖之一臂。「岷山導江,東別為沱,于《禹貢》僅一見之,于殷墟甲文亦未之見」。
「建木」是上古巴蜀先民崇拜的一種聖樹,它深深地融入了巴蜀文化之中。古人何以將位于天地中心的聖樹稱為建木呢?專家考證發現,建木的得名和初民的「建中」之制有關。初民于居處之地必立木桿旗幟以號眾,這種木桿旗幟在甲骨文中被稱為「中」。
《山海經》等所描述的「都廣之野」據說是天地的中心,傳說建木是溝通天地人神的橋梁。由于伏羲、黃帝等眾帝都是通過這一神聖的梯子上下往來于人間天庭。在廣漢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銅神樹上,有枝葉、花卉、果實、飛禽、走獸、懸龍、神鈴等,專家認為,這種神樹的原型,有可能就是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