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果樹】【人參果】
【人參果樹】在萬壽山五莊觀。【人參果】又名草還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兼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吳承恩先生的無限想象力,成就了《西游記》這部中國文學史上的綺麗瑰寶,然而除卻作者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外,吳承恩先生也是將玄奘西行這段真實的歷史研究透徹,加以創造方成《西游記》一138看書網中所提的萬壽山即今日的天梯山,天梯山石窟是我國早期的石窟之一,創建于十六國北涼,後經歷代開鑿,規模宏大,建築雄偉,有學者稱為中國石窟鼻祖。做為佛教勝地,玄奘西行必經此處頂禮參拜。據《大唐西域記》記載︰景雲二年,玄奘西行至天梯山拜食人參果事。這段歷史充分說明,人參果是武威原生特產。現今許多資料說我國廣泛種植的人參果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的原產與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北麓的一種植物果實,其原名為「茄瓜」,這個說法不盡然。通過《大唐西域記》等歷史資料記載明確可以說明早在唐代以前,天梯山就有人參果,人參果是武威的原生特產,只是由于張義地處偏遠,長久以來受自然、交通等條件限制,張義山區人民信息閉塞、觀念保守落後,人參果只是做為自家食用之物,並沒有廣泛對外宣傳推廣及銷售,所以天梯山人參果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不為人所熟知,通過歷史資料證明,天梯山人參果完全是是武威的原生特產,並非引進品種。
《述異記》卷雲︰「大食王國,在西海中。有一方石,石上多樹,干赤葉青,枝上總生小兒,長六七寸,見人皆笑,動其手足,頭著樹枝。使摘一枝,小兒便死」。人參果之說,當即本此。又《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入王母之池第十一》已有王母蟠桃入池化為小兒,再化為乳棗,猴行者取以食法師,「後(法師)東歸于唐朝,遂吐于西川,至今此地生人參是也」之說,知《西游記》五莊觀事亦早有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