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充滿試煉,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雖不知我的苦艱,我卻知道自己堅韌;我想我是丟棄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經歷——
43、會操
謝少杰被押送到師部等候處理,白連聚到師部衛生院接受治療,閆素紅也到師部衛生院住院了,侯軍平和楊建進每人背了個處分,三排長由一排長臨時兼任,九班長由七班長臨時兼任,隊列訓練剛剛結束,全團新兵連會操比武開始了。地點就設在新兵二連的練兵場。這一天,由近千名新兵分成九個方隊匯聚在操場,氣勢壯觀,團長和政委從軍用小車下來,開始檢閱部隊。團長個子不高,聲音卻很洪亮,他所到之處手臂一揮︰「同志們好!」戰士們高呼︰「首長好!」團長又說︰「同志們辛苦了!」戰士們又高呼︰「為人民服務!」部隊檢閱完畢,各連分別表演隊列科目。可能是新兵們第一次見到部隊首長吧,顯得氣氛十分熱烈,心情特別高漲。
在休息的時候,張寅看到了從其他新兵連過來的李建明、王雲山、左發橋和劉增印。他們閑聊了一會就各自歸隊了。會操結束後,下午休息半天,曹小五來找張寅,說是張佔武他們幾個老鄉想聚一聚。張寅說走吧。二人來到一排三班宿舍,張佔武早已把老鄉的地桌放好,地桌上擺放著六瓶罐頭和一瓶白酒。張佔武指了指地桌一圈的低凳說︰「坐吧坐吧,今天咱們老鄉聚聚。」于是張寅和曹小五圍著地桌坐下,這時,李志軍和劉發校從外面也回來了,他們每人用一個網兜裝著一兜子罐頭和啤酒。張佔武說︰「快坐下快坐下,張寅他們都來了。」
酒過三巡,張佔武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咱們都是同鄉,有事都要互相照應著點。」劉發校笑著說︰「來,為了咱們在這里相聚,干一杯。」大家端起大碗一仰脖,干了。張佔武神秘地說︰「听說這幾天新兵連就要解散了,也不知道咱們能不能分到一個連隊,無論到哪里,誰發達了也別忘了咱們在座的這幾位弟兄呀!」張寅端起大碗說︰「為了今天咱們能成為弟兄干一杯!」大家又端起大碗一仰脖,干了。大家酒意正酣,有人進來了,原來是同宿舍的戰友王大槐帶著四個戰友來了。他們每人都用網兜提著罐頭啤酒白酒之類酒菜,看來與張佔武他們的想法一樣。
張佔武一見王大槐他們進來就向他介紹說︰「這是我的同鄉,我們都是一個公社的。」王大槐也說︰「我們這幾個也是一個公社的,咱們都是一個縣的呀?」李志軍說︰「在這千里之外,能踫上一個縣的老鄉也是難得的,咱們何不來個大團圓呢?」大家一齊說好。于是王大槐又向房東要了一張地桌,與張佔武他們那張並連在一起,罐頭啤酒白酒往地桌上一擺,十來個年輕人圍在一起,天南海北,好不快活。王大槐為他們一一介紹了楊曉軍、楊崢、王軍山和梁來秋。經過交談,原來楊曉軍和梁來秋和張寅也算同學呢,只是不是同年級,楊曉軍和梁來秋是張寅的上一年級。
王大槐也帶來了和張佔武一樣的信息,他說︰「听一排長說新兵連就要解散了,我們馬上就要下連隊去,只幾天好多新兵都在四處活動,都想爭取分到條件好點的連隊,咱們也不能就這麼干等呀,這時候,誰有本事就使出來吧。」王軍山說︰「听說新兵下連隊有三個走向,一個是留在當地軍營集訓,一個是去盂縣種水稻,還有一個是去大同挖煤。」楊曉軍說︰「這幾種都不怎麼樣,留在當地軍營集訓生活條件太艱苦;到盂縣種水稻生活太寂寞太單調;去大同挖煤又太髒太累。唉。我看還是听天由命吧。」張寅提議︰「為了我們不確定的明天,干一杯!」大家全體起立,端碗抬臂仰脖亮底。只有梁來秋、曹小五和楊崢三個人一言不發,一口一口地喝著悶酒,138看書網他想家了——
環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漸月兌離累贅;我的捆綁好像都在溶解,我歸,我要即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