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33章 皇帝女兒

在做人的思想工作方面,大同小異,老主任更有經驗,嘴上會說,不一定會實行出來。

德志看老主任臉色偏黑,目光狡黠,眼神游移不定,就知道他在算計。

對他知根知底的盧支書聰明,提前找個理由撤退,知道吃了這頓飯,就有吃不完的麻煩,于是,先閃了人再說。

飯吃了,事說了,該散了。盛長陽安排技工住在村民家,先從積極響應的小組開始,從小組里最積極的院壩開始。以三戶以上為一個單位,選擇修建水池的地址。

盛長陽交代完了之後,他就下山去了,因他還有別的事。現在在工程開始階段,當水池地址選好後,就要開始挖土方,進材料了。

德志回到盧支笑著問︰「老主任對你們怎麼樣?」

德志說︰「還行,把珍藏多年的好東西拿出來給我們吃喝。」

「那是有求于你們吧?他非常吝嗇。」盧支書說。

「是的,他要求我們幫學校另外建個水池。」德志說。

「他想借這個名義,順帶幫他家的水池給解決了。」盧支書說。

「是的,他是這樣說的。你真是神機妙算啊,人不在場,就跟在現場一樣。」德志說。

「大家共事多年,又是鄉里鄉親的,誰是啥性格、啥心情,我雖並不是當然全知道,可也懂得一些。老主任是個貪得無厭的家伙,從不吃虧的主兒。我盡量不和他打交道,實在沒辦法,才和他來往。」盧支書說著話,給病人換藥瓶。

這個活兒,他妻子也會干,可是他妻子不想模男人的手,不知道是真是假,德志觀察到,他妻子是不模老男人的手,年輕力壯的男人,她不會拒絕的。

德志又和盧支書談了談準備進材料的事,想請管理小組派人跟他一起下山采購建水池的材料。比如水泥鋼筋。

先是買水泥,這個需要到水泥廠去談,這不同巴東,由民委的干部代勞,非得要親自來做不可,但是,按照項目原則,需要他們參與到項目中來,當然,采購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一旦少了這個環節,恐怕就不完整,項目就有缺陷。

盧支書同意了這個決定。他問︰「是不是先從一組開始?」

「為什麼?」德志問道。

「一組最積極,先做,做好了,給別人一個示範。再說,一組地方偏僻,人員簡單,比較容易開始。」盧支書說。

「好啊!書記說的,應該沒錯,對村里的情況,了如指掌,不會錯的。明天我們就和技工師傅一起去一組吧。」德志說。

然後,德志就自由活動,到房間休息,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然後胡亂在上面打字,打了些什麼,德志不管不顧,只覺得過癮得很。

德志處于興奮期,如同結了婚不久,天天都要黏著嬌妻一樣。對于電子產品,德志趕不上潮流,人家用筆記本基本上都不用了,準備拋棄,換成更先進的東西的時候,德志才擁有一部舊的,看來,筆記本都快到了退休的年紀,仍在為人服役,但寶刀未老,尚能爭鋒。

當天晚上,德志沒有看電視,一直在玩電腦,愛不釋手,直到深夜,想到明天還要去一組,德志只好關了電腦,上床睡覺。要是平時,德志會看一會兒書再睡,但今天不行,實在犯困,受不了,只好睡覺。

第二天,盧支書帶著德志和技工,因小伙子長得圓頭方臉,很像是國字臉,又像是施工隊的頭兒,德志就叫他「方臉」。

方臉經常做水池,很熟悉整個施工流程,做水池的關鍵是找到水源,如果沒有水源,還不如不做。

盧支書說︰「一組分成三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有十幾戶人家,平均下來,一個組約有六十戶人家。」

德志心里盤算,好,三個地方修建三個蓄水池就夠了,只要有活水進來,早晚能滿足他們的飲水需要。

一組從上至下分布在三個不同的地方。最上面的好辦,住戶最少,有八戶人家,共用一口蓄水池,盧支書帶著方臉查看了水源,覺得還行。于是選擇了建水池的地方。

接著走中間的部分,中間約有二十多戶人家,水源也不錯,離建水池的地方不遠,到中心區也不遠。

這個也好解決,一組的三個地方已經解決了兩個,他們覺得很順利,心里很開心,說說笑笑繼續前行。

問題是到了最下面的一處,非常復雜了。

原來在第三處的院壩民居那里,還有一處在最下面居住,最偏僻,也最費功夫費材料。

中間有一戶農戶明確表態不要這個自來水項目,她說︰「我是一個孤老婆子,自己的水都吃不完,不需要跟大家搶水吃。再說,凡是受益戶都要投工,我做不了。」

方臉听了,覺得有問題,可說不出來問題出在哪里。

盧支書低聲說︰「她家兒子在山下公路邊蓋了房子,她準備下山跟兒子一起住。這山上不住,她也就不用操心通不通水了。」

方臉說︰「那好,為了避免以後有麻煩,我覺得她應該出具一個什麼東西才好。」

「對了,我還沒想到呢。人心善變,現在說得好,不要自來水,寧願吃自家祖祖輩輩都吃的水。現在沒通自來水,大家都覺得沒什麼,也就逆來順受,可是,將來怎麼辦?」盧支書說。

「書記,我覺得讓她留下一份書面放棄權利的文件才行,避免以後大家都吃上自來水了,她沒有,自然會來找麻煩,要求解決吃水問題。如果解決好了,大家都好;如果解決不好,大家都不好。」德志說。

「對,對的,姚先生說的,正是我想說的。就是讓她簽個字,表明自己不要這個自來水,不是不給她解決,到時候,她也不會看到別人都有了,她又眼熱心跳,非要解決不可,讓盧書記受不了。」方臉說,看起來非常有經驗。

盧支書听了,覺得有理,就找她談,非常友好,沒有什麼惡意。她很爽快地答應下來,只要不讓她投工,或者投資就行,她立馬簽了字,大家離開她家,確定了水源的位置,還有水池的地址,今天的任務算是完成了。

方臉、德志跟著盧支書打道回府。

晚餐在盧支書家吃,當晚,方臉從三組搬到一組,準備在一組開始修建水池,因開挖土方需要指導,在三組來來往往很不方便,不如住在一組要方便得多。技工經常這樣,在外面工作,不可能帶著房子走,在哪里做事,就住在哪家。

德志忙完這些,晚上又想繼續打字,但他心里總沒有平安,好像有什麼事要發生。

德志關了電腦,過去找盧支書,昨天打針輸液的人又來了,原來,打針也會上癮的。要知道,這一瓶藥水,就是好幾十元的。但恨病吃藥,不得不輸液。輸液之後,被感輕松,如同吸毒,感覺很不一般。

找到盧支書,德志問︰「明天去看水泥,不知選好人選沒有,誰去合適呢?」

盧支書說︰「沒有別人,明天我下山進藥,我們一起去吧。」

「那太好了!」德志很高興,「什麼時候?」德志又補充道。

「明天早晨9點鐘吧。」盧支書說。

「好的,早點休息吧!」德志說,然後回房間休息,心里才感到有些踏實。

德志心想,明天下山到水泥廠,看水泥的價格,也不是全部都要求弄懂,但是,只要按規矩來操作,態度端正一點,認真一點,想必通過討價還價來走完這個參與的歷程,等到項目結束,評估驗收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總不至于沒有目標可以參考。

軟件的東西很難搞,買水泥的價格不需要多談,一般情況下是談不攏的,因整個宣恩縣境內,只有一家水泥公司。還有一家,在恩施,車程有一個多小時,如果需要的水泥少,哪怕貴一點,也可以在當地買,主要是省掉了路費。

這是一家壟斷企業,無法溝通,但不得不溝通。德志早就有所耳聞,也親眼所見,因最近幾年硬件的建設特別多,農村飛速發展的時代,各個地方都在搞建設,因此,需要水泥的地方多得是。且政府沒有放開政策,不批準再建一家水泥公司。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德志簡單收拾了一下,將筆記本電腦放進背包,然後坐著盧支書的摩托車,沿著顛簸的小山路往山下走。

下山的時候,摩托車基本上不用加油,到了山腳,才開始加油,那里的坡度有時緩,有時急的,就像流水一般。

坐摩托車還不如騎摩托車,很難受,但這是山區最好的代步工具,有了摩托車,省了不少力氣。

車開始爬坡,到了山頂,再下山,下山之後,又上山,再下山就到了水泥廠。廠門口的公路上停泊著不少的卡車或者農用車,車廂內擺著條紋防雨布,車廂底部有一些水泥粉末,一看就知道是來拉水泥的車。

德志看著這架勢,真是不得了,真的是皇上的女兒不愁嫁啊!這麼長的車隊,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好在德志和盧支書只是來這里談判的,並不是來買了水泥。談判就是討價還價,水泥廠的水泥生產得太慢,只能忍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