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7章 陌生好人

這位男主人,德志並不知道叫什麼名字,他熱情地向德志、尹懋他們介紹,看得出來,是出于本質上的歡迎,不是為了巴結領導。因九書記根本沒有告訴他德志他們要來。

九書記聯系的人是九組的組長老王,德志記不住名字,權且叫他「王老九」吧。

男主人要請德志、尹懋吃飯,德志心想,跟他根本不熟,為何要吃飯?于是說︰「謝謝你的好意,我們以後還會常來,今天有事,就不麻煩你們了。我們要趕去找王組長。」

「哦,我知道了。原來是這樣!那好,我跟王組長聯系聯系吧。你們可能不知道怎麼走吧。」男主人說。

「對,是有點弄不清方向。」尹懋說。

男主人開始聯系王組長,但是電話關機,這人比較靈活,正組長聯系不上,就打電話給副組長。打通了。估計沒有信號。

副組長很快就到了男主人家。男主人給他倒茶,一次性的塑料杯,倒了半杯綠茶,冒著熱氣,遞給副組長,副組長接過茶杯,吹開浮在上面的茶葉,開始慢慢喝起來。

副組長說︰「听老王說了,你們要來,我本來應該下去接你們的,一忙,就忙忘記了,實在對不住。」

尹懋說︰「不用去接,八組的楊茂盛送我們到了三岔路就回去了,他告訴我們順著這條路往前直走,就不會走錯。」

「是的,我們山里就是一條道,走到哪里都不會迷路。不像你們城里,岔路多,一不小心,就走錯了。」副組長說。

家中有柴爐,就不覺得冷,德志喝著綠茶,烤著火,感到山里人的淳樸,不是有事,男主人留客,就不應當拒絕。

小坐片刻後,副組長的一杯茶也見了底,男主人又要續水,副組長拒絕,說︰「走了,就不打擾了。九組地處高山,人們都盼著你們快來呢。先去我家坐一坐,看看情況,再去老王家吧。」

「沒問題。」德志說。

德志。尹懋辭別男主人,向其表示感謝,然後就離開了他家,前往九組的一個群落。

走著走著,就看到了在一個山坳里,臥著一些房子,房子大都朝著一個方向,但因為地勢的變化,房子也有改變方向的。這是山區建築特有的風格。

副組長有些老,說話嗦,前言不搭後語的,讓人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德志想,可能正組長要好一點。這麼大一個組,交給一個老人來管理,就是通知開會,所花的時間就要多得多。剛才男主人一個電話,他就跑過來,德志還一直在納悶,出來一看,原來順著這路一拐彎,就是九組的一部分,居住得很近,峰回路轉,將民房掩藏,不容易立馬發現村落。這樣造成了一定的錯覺,也是有的,並非是副組長行走迅速,賽過年輕人。

德志看到,這里的民居大多以青瓦為主,偶爾看到石棉瓦,只是在豬欄或者房屋的底端才有,人們在傳統觀念上還是認同青瓦片。這東西用了幾千年,就是好用。

如果不行就換幾片,換了之後,還是可以管個幾年。

「你們是好人哪!」副組長說。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不來做,也會有人來做。做好事的攔不住。你們不孤單,在藍天下,有人關心你們。」德志說。

「從前在電視里看過,沒有想到你們真來了。你們做好事,有沒有工資?」副組長問。

「有啊。工資不多,僅夠生活,沒有錢可攢。」德志說。

「只要旱澇保收就行,做好事不圖名利,向你們學習。」副組長說。

「這沒什麼。想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比較難,又符合自己的信仰,又可以養家糊口,不用看老板臉色,只憑自己和上帝的關系,憑著良心和愛心做事。」德志說。

「原來是這樣,那麼你們什麼時候回家?」副組長問。

「每一個半月回家一次。這里離家比較遠,回去一次不容易,要在路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加上路也不太好,坐車很辛苦。」德志說。

正在說話間,就到了副組長的家。

他家的房屋也是木板房,房頂上蓋著的是青瓦片。進入堂屋,門大開,讓德志覺得奇怪,大門怎麼沒有?

然後進入旁邊的小木屋,才進去看不清里面是什麼,一盞燈亮著,但照得亮的範圍很少。

副組長請德志、尹懋坐好,然後找到一個暖瓶,從牆上取下綠茶袋子,從里面顫顫地抖出一些茶葉倒入塑料杯,給德志、尹懋沏了茶。然後端給尹懋和德志。德志覺得受到老人的服侍,有點犯罪的感覺,趕緊起立,對老人說︰「慢,慢,我自己來吧。」

副組長不听,還是給他們倒了水。

現在待客,每戶人家基本上都準備了一次性的塑料杯,來招待遠方來的貴客。如果是附近的鄰舍,還有親戚朋友,來了之後,一般不用這個塑料杯,用大茶缸,泡了茶,夏天把它放在桌子上,來了人可以喝涼茶;冬天則把它放在火爐旁,保溫,來了客人,就用大搪瓷缸子,倒進小的搪瓷缸子,然後端給各人喝。

小缸子一般數量較多,足夠招待突然增加的客人,小缸子可以用來喝茶,也可以用來喝水,喝酒也是不錯的器皿。

正在喝茶,外面有人說︰「貴客在哪兒?」

副組長出去,趕緊發煙,說︰「在里面喝茶呢!來,抽一支煙。」

副組長邊說邊請他進屋。

他說︰「好。」

進屋後,德志看到一個瘦高個,胡子拉碴的,他進來後,問︰「二位先生可是基金會的?」

尹懋說︰「是的。」

「歡迎,歡迎!」他說著,伸出手,要跟尹懋握。

尹懋看上去老成些,看上去像個領導。按照生活習慣,應該沒錯。他跟尹懋握完了手,又跟德志握手。德志大方地伸出手去,跟他握了握,覺得他的手比較粗糙,如同松樹皮了。

他說︰「不好意思,我來晚了,應該去楊茂盛家接你們。因要給小豬打針,已經通知了獸醫,在家等他。于是耽誤了,實在對不住啊。」

「沒事,沒事,楊茂盛還好,管吃管住,還送我們走了一截兒路,過了林場,就看到了住家戶。我們經常在山區工作,山路都差不多,不會有事的。」德志說。

「那就好。我是這個組的組長,姓王,以後你們就叫我老王好了。請問二位怎麼稱呼?听九書記在電話里說了一下,沒听清楚。」王組長說。

「我姓尹,來自黃岡。」尹懋自我介紹說。

「我姓姚,來自襄陽。」德志說。

「好,好,尹先生,姚先生,歡迎來到我們這個窮地方。」王組長說。

王組長就是王老九,德志心想,在這個山頭算是一個領頭人。

「好,這樣吧,我們走吧,到我們住的地方去。這個地方看好了吧?這里水源充足,就是缺少水管,我們那里水量非常小,需要水池和水管。」王老九說。

「那怎麼行呢?到了我家,哪里有空肚子的道理。吃了再走吧。」副組長說。

「時間不早了,走到我家恐怕天就黑了,到了我家,我管吃住,是一樣的。下次再留在你家怎麼樣?」王老九說。

德志是不想留在這里,雖說要善待老人,但總是覺得有點不舒服。更想到新的地方去看看。這位副組長其實有心留客,但客不願留,可能也知道自身缺陷,于是沒有勉強。

于是,王老九帶著尹懋和德志離開這個山坳,開始向山上爬去。

順著林場專用公路往前走,發現公路之上的森林基本都被砍光,公路以下的地方尚存留著不少樹木。德志猜測,公路之上的樹木砍倒後,容易運輸,將材料拉出大山變賣;而公路之下的樹木,不容易搬運和運輸,于是只有幸存下來。

幸存下來的樹木不知道還會存留多久,這只是時間問題。人們的貪心沒有止境,樹木早晚就會被砍倒運走。

到王老九的家,費了不少的時間。

有兩條路可以到他家,他選擇了一條平緩的的路,走的時間長。另一條路,王老九說︰「太陡了,怕你們走不好。我平時就走小路。」

德志听了,說︰「我們也習慣了走小路。大路好走,可惜花時間。」

「山區差不多都是難走的路,很少見到比較平緩的路。你們習慣了就好,我覺得走小路,容易弄髒鞋子,剛下了雪,夜里冰凍,白天化冰,顯得更泥濘難行。」王老九說。

「難走的路也要走,要不然就到不了家,只有呆在森林里了。」尹懋說。

「是啊!俗話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個沒有錯。在曠野里,的確很難受,不如隨便到一個人家,什麼都方便,不至于弄得太辛苦。」德志說。

較平緩的路上有石頭,旁邊長的有枯黃的草,雪融化了,有些路段積攢了些水,德志只好看清腳下的路,免得踩到了水,打濕了鞋,凍腳。

經過一大片的青石板,走過一些稻田,里面已經蓋滿了斑駁的雪,有的化掉了,有的沒有,露出稻谷的茬,星星點點地點綴在田間。

王老九的家在這個村落的第一家,往前走,或者往上走,往下去,都是他的鄰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