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38章 辣酒辣肉

德志沒有看到想象的那樣群眾夾道歡迎的場面,也沒有看到到村支書熱情洋溢的態度,仿佛這些是理所當然的援助,是必須的。副鄉長說︰「兩位先生就交給九書記了,好好照顧,今晚不走。我還有事,要先走一步。」

「怎麼剛來就走呢?村里又不是管不起飯,吃了飯再走。」九書記說。

「不,剛才吃了,不餓,我還有事。」副鄉長說。

「什麼事啊?不就是催促煙葉生產嗎?」九書記問。

「是啊,這個任務很重,恐怕我不能完成,今年有點慘,要扣分扣工資了,獎金也沒了。」副鄉長說。

「那好吧,我不擋你的財路,等二次你再來的時候,我們好好敘敘舊。」九書記說。

副鄉長電話響了,他接听後說︰「我馬上就到,現在在路上了。」

真是閉著眼楮說瞎話,還沒上車,就說在路上,對方如果是千里眼,就很容易識破騙局。這個簡單的謊言很多人在用,且對方大多數都不信,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幾近于零,但騙局仍在繼續,每天如此,每月如此,每年如此。

副鄉長關閉了電話,對德志和尹懋說︰「對不起了,現在任務重,時間緊,‘一把手’非常嚴厲,弄不好就扣分,扣獎金,罰款,你們還不清楚,以後會慢慢了解的。我先走了一步了。記住,回到曉關後,跟我聯系。」

說著,副鄉長上了吉普車,車子發動,一溜煙地跑了,因這里剛下過一場雨,地面比較濕潤,公路上沒有揚起漫天的塵土。即便是晴天,這里的公路也比較干淨,車子跑過去,也沒有多大的灰塵。

九書記說︰「歡迎二位先生,我們盼著你們早點過來。」

九書記一邊說著,一邊拿了鑰匙開門。

這是一幢小木屋,但是功能齊全,左廂房、右廂房,中間算是中堂,還有廚房,房子後面是廁所。但是,進去以後,才發現,里面有些凌亂,似乎很久沒有人住了。

九書記介紹說︰「這是我的家,後來讓給我弟弟住,我們住在山上的房子了。我弟弟打工去了,這里就空閑下來。」

德志發現,木屋里有許多報刊雜志,還有獎狀錦旗啥的,琳瑯滿目,東西多,沒有擺放整齊,即便是寶貝,猛地看上去,不值錢。

九書記說︰「把背包放下,把貴重東西帶上,我們先去村委會看看,然後再找個地方吃飯。」

德志說︰「都听九書記安排。」

德志和尹懋放下背包,除了錢包、相機外,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德志和尹懋很放心地跟著九書記出門。九書記將木門關上,用小銅鎖將門鎖了。

德志問︰「這里治安怎麼樣?」

「還行,我是養成習慣了。臨出門就要給門上鎖。這里是公路邊上,來往的人多,我們村里的村民倒沒什麼,但有些是路過這里的,還有一些調皮的小學生們,常常下了課到處跑,有時候就喜歡到這小木屋里來,不上鎖不行。房子後面的廁所上面的瓦,就被誰弄破了。」九書記說。

的確,小小銅鎖只鎖君子,不鎖小人,小人想偷東西,極容易進來,得手後也極容易離開。這里並非是想象的那樣,人人都自我約束、自我管制,遵紀守法。

九書記邊走邊說︰「牛場原來是個小鄉,這里是全村最集中的地方。前面是小學校,白色的兩層樓是辦公樓,旁邊是供銷社,再就是散居在周圍的農戶。供銷社就有兩三家,都是由國家辦的轉給個人承包,現在都是私人在開商店了。」

在小木屋和辦公樓之間是一塊空地,種上了一些菜和包谷,順著彎曲的公路繞過這塊地,拾階而上,就是村委會辦公室。

九書記說︰「不要以為村委會很大,其實只有一樓。二樓是鄉政府工作隊的在樓上辦公。剛才介紹了,這里以前是個小鄉,後來撤鄉合並成為大鄉,這樓就空了。但是,這塊地方又非常大,村民辦事到曉關很不方便,鄉政府要村民辦事,也很不方便,所以就重新設了工作隊駐守在村里,輪流值班,然後,定期向鄉政府報告工作。」

九書記言語不多,但是介紹這里的情況,顯得比較積極,也仿佛他對撤鄉這件事不太滿意。到底怎麼不滿意,德志和尹懋都猜不透,只是感覺到九書記隱藏著很多問題,壓抑著許多感情。

這座小樓外面看著漂亮,實際做得比較粗糙,看著像搖搖欲墜,真讓人擔心有一天會坍塌。

樓梯在背後,完全沒有遮風擋雨的,不過,很敞亮,看得到很遠的地方。水泥牆壁已經斑斑駁駁,長滿青苔,這里是背陰的地方,日照不足,加上高山寒冷,長這些苔蘚,理所當然。只是沒有人打掃到這個地方,顯得有些寂寞,但是保存了這里的原始狀態。

樓上除了工作隊使用的三間房外,其余的房,完全沒有了人氣。房子是需要人住的,長期沒人住的房子,注定是荒涼的。

工作隊的人今天不在,尹懋看了看樓上的房間,說︰「九書記,我們要搬過來住,你看怎麼樣?」

九書記說︰「搬過來住?這里可是好久都沒人住了。工作隊的房子還可以,但有人住了。」

「沒關系。我們到哪里做項目,都是要求住在村里,方便對項目進行管理和跟進,如果住在縣城,很不方便。再說,我們也喜歡住在村里,比較安靜。」尹懋說。

「那好吧!你看中哪間房子,我做主,房子就歸你們使用,免房租、免水電費。」九書記說。

「那可不行,我們到哪里都是要付房租和水電費的,村里沒有自來水,我們就付給電費和房租。」尹懋說。

「那好!我找他們把那個電表換過來,在那里掛著沒什麼用。」九書記說著,然後他打開了一間房。

德志和尹懋進去一看,比較其它房間來說,還算將就,外面一間可以做廚房,里面一間做臥室。

德志說︰「稍微看了下,還行,希望九書記在搬家之前把電表裝好,我們來了就能使用。」

「沒問題,沒問題。」九書記說。

關了房門,他們三個下樓來,沿著走廊走幾步,發現有一根鋼管在支撐著樓上的挑梁,看起來有些嚇人,這樓房,稍微有點震動,就可能垮塌。

辦公樓的後面和供銷社的後面相連,在遠處的農戶後院里,有石棉瓦搭起來的棚子,底下是深深的池子,德志弄不清那棚子和池子是干什麼用的。

這個問題埋在心里,等以後有機會再問。

「供銷社是兩位老人在值守,兩人共同打理著這個山里的百貨公司,算是夫唱婦和,相處融洽。」九書記介紹說。

「那他們的兒女呢?」尹懋問。

「都在外面工作。」九書記說。

德志不想問什麼,畢竟是第一次來,問多了不好,還是要先謹慎自己的言語為妙。

供銷社男主人看到九書記,連忙打招呼,搬椅子,請他們坐;女主人也忙著沏茶,他們年紀大概在五十歲左右,身體都還健朗,這可能和山區特殊的環境有關。

這里的大多喜歡喝綠茶,招待客人也用它。

九書記一落座,就好像沒有了走的意思,德志十分不解,有不好馬上問,反正他們要留宿于此,就不必慌忙離開,估計此處就是最後一站,九書記也沒想再帶他倆到處轉了。

村民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去到人家家里,肯定會影響人家做農活、做家務,不像供銷社老倆口這麼單純,不用種莊稼,只是稍微種了一些時令蔬菜,自己吃著方便,又放心。

體力活兒不多,自然轉型為服務業,在村里做買賣,只是做些熟人的生意,做生人的生意有些難,也不長久,偶爾做個一兩筆就很不錯了。

不一會,就進來三個人,看起來像鄉村干部,九書記連忙介紹說︰「剛才你們都不在樓上,我來介紹一下,這是慈善基金會的兩位先生,你們自己介紹吧!」

九書記把「球」踢給了德志和尹懋,兩人不覺得是難事,于是很大方地說了一下姓甚名誰,家鄉是哪里,來這里干什麼等等。尹懋也依葫蘆畫瓢,說了一遍。他們三個也分別作了自我介紹,他們是工作隊隊員,一共有四個,還有一個是隊長,現在不在,有事回縣城了,也有點私事。

德志才搞懂,他們就是德志將來的鄰居。

他們三個都來供銷社,目的是什麼,德志還在觀察。

誰知道,供銷社女主人做起飯來,九書記也沒有走的意思,德志明白了,就是晚飯就在供銷社吃。

九書記說︰「我忘了,這供銷社是工作隊的食堂,今天兩位先生來到村里,村里沒有飯店,也沒有旅社。為了工作方便,工作隊就在供銷社吃飯,到月底了再結賬。你們來了,沒辦法再去曉關吃飯,只有在工作隊食堂委屈委屈了。」

經過九書記這麼一說,德志才明白,原來是這樣,怪不得九書記在這里磨磨蹭蹭的,敢情是想在這里吃飯啊。為什麼不到九書記家吃飯呢?德志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到底還是沒有確切的答案。要到以後再看了。

晚飯就是火鍋,一大鍋排骨,他們喝點包谷酒,德志和尹懋初來乍到,不能壞了規矩,就沒有接受他們喝酒的邀請。

排骨火鍋照樣比較辣,顯然,女主人可能忽略了德志和尹懋的身份,把他倆想成是當地人,能夠忍受這些辣椒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